终被悬置的问题:“油画民族化”的历史沉浮及其文化意义

日期:2016.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冯民生 

【刊名】文艺研究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家 董希文 油画艺术 油画民族化 中国气派 文化心理 现代性 悬置 中国油画

【资助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世纪上半叶西洋油画的中国化衍变”(批准号:15bf073)成果

【摘要】“油画民族化”作为中国油画发展历程中的核心命题,在不同的阶段体现出不同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诉求。从20世纪40年代的“民族形式”大讨论,到50年代“油画民族化”被明确提出并成为艺术家的实践方向,这段历史造就了众多优秀作品,也存在着单一化倾向。从70年代后期起,它再次成为美术界的重要话题,但一段时期后又悄然退隐。进入21世纪,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关注重点是“现代性”问题“,油画民族化”被悬置在不合时宜的尴尬境地。同时,它也被“油画的本土化”“、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乡土性”等富有当代特征的新表述所代替。后面的这些词汇开始频频出现在当代艺术的话语体系中,甚至成为某种标志性的绘画表现符号,进而在艺术与商业的双重场域中寻求“卖点”。

【年份】2016

【期号】第7期

【页码】113-124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