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借景·映照·融合--论雕塑与建筑的关系中包含的易学精神
作者: 卓凡   来源: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植   观物取象   借景   映照   融合  
描述: 在肯定环境中建筑关系复杂性的同时,试图用理性的分析眼光,从现代人的视角,来重新认知这带着传统易学哲理思想的空间叙事关系,藉以解释现实空间与理性境界二元对立的两难矛盾.认为雕塑作为一种与空间、环境有密切关系的语言艺术,以其自身的特点构成了特殊的互生互动审美形式,其主要形态关系可以归纳为"借景,映照,融合"三种大关系.
冯巍油画作品
作者: 冯巍   来源: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植   观物取象   借景   映照   融合  
描述: 冯巍油画作品
俄罗斯风景油画剪辑
作者: 葛晓芳   来源: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植   观物取象   借景   映照   融合  
描述: 俄罗斯风景油画剪辑
《冰心》
作者: 李晓伟   来源: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植   观物取象   借景   映照   融合  
描述: 《冰心》
南阳地区东汉墓出土陶塑镇墓兽
作者: 李桂阁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意取象   东汉   南阳   镇墓兽   雕塑  
描述: 在南阳地区发掘的汉墓中,出土有不同形制的动物陶塑"神兽",学术界以其埋葬在墓中,可以起到镇墓辟邪的作用而将其命名为镇墓兽。南阳地区位于南北交汇地带,这些陶质镇墓兽的形制,与东周时期楚国镇墓兽似有一定的传承关系,但造型又有所不同。类似甘肃地区及川渝地区常见的独角兽、吐舌陶塑镇墓兽(俑),南阳地区均有出土,但其造型与以上两地也有着明显不同的风格。南阳东汉墓中出土的陶塑镇墓兽,大致分为五种类型,造型艺术表现为一种以上动物的合成体,是根据以意取象的主观意象构成法创作出来的,深刻地反映了汉代人的信仰意识。同时,镇墓兽以它怪异凶猛的造型、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富有特色的陶塑艺术品,为研究汉代的葬俗及陶塑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清代陶瓷造型设计思想与制作
作者: 何炳钦   张甘霖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设计   圣人之道   陶瓷造型   景德镇   清代   制作工序   观物取象   设计思想   陶瓷设计   陶瓷工艺  
描述: "《易经》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蓝浦、郑廷桂著,连冕编注《景德镇陶录图说》)。器与道之间相对的承载意义,古已有之,《周礼》中说:"器辨其名物与其用事。"器之于"用事",表现为多种象征——以
宋代青白瓷人物雕塑:看景德镇陶瓷的成就及发展
作者: 张嗣苹   张甘霖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生动   宋代   陶瓷雕塑   完整体系   观物取象   青白瓷   陶瓷艺术   雕塑艺术   人物形象   景德镇陶瓷  
描述: 宋代是中国工艺美术的灿烂时期,陶瓷艺术则成为这时期最为突出的成就,它集中体现了宋代人精神审美的取向,成为融合各个阶层价值趣味的理想坐标。景德镇窑和宋五大名窑一道成为这璀璨文化中耀眼的明星。在景德镇至今仍有大量的宋代窑业遗址,特别是其中出
“观物取象”与“立象以尽意”:略论当代雕塑中观念的表达方式
作者: 卫恒先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立象以尽意   观物取象   表达方式  
描述: 中国当代雕塑的特点是通过形象来传达观念的,"尽意"是通过"立象"的过程传达出来的。象的产生又是通过"观物"来实现的。本文从象和意的关系阐述立象是如何尽意的,通过对于"观物取象"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得出当代雕塑中观念表达的各种方式。
周毅意象风景简评
作者: 刘淳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物象   风景   中国传统文化   观物取象   “立象以尽意”   周毅   简评   意象  
描述: 周毅1957年生,祖籍湖北。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1989年结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第四届进修班。中国美协会员,山西省美协副主席,山西省油画学会副会长。现任职于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教授。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多次在省内获奖,并被国内博物馆以及国外个人和集体收藏。
“写”与“生”
作者: 白羽平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取象   艺术实践   油画风景   变化无穷   绘画语言   求通   北京画院   在自然中   师法自然   白羽  
描述: “师法自然”是中国画得山川的精神,是画家心合天地之理。油画风景取之于法,继承发扬,以自然为师。在写生中创造寻求更为准确的绘画语言,传达情感意境。写生不仅是油画风景创作的基础,更是艺术家面临自然写物达情的创作。我们以此为目的进行创作,不断完善。本期刊登的作品有的是他们在自然中手绘心摹的写生,也有以心化境的作品,都体现了他们一年中艺术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变化无穷,在变化中求通取象。也愿他们在“写”与“生”中不断探索,画出更感人的好作品。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