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不愁明月尽 自有夜珠来——现代散文结尾艺术谈片
作者: 杨振雄   来源: 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结尾艺术   长安街   牡丹园   里?   明月   余产   拙直   刘体仁   借景抒情   现代散文  
描述: 两种。 以景结尾,作者往往在篇末或粗笔勾勒、或工笔细描,绘出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溶情入景,借景抒情,含蓄蕴藉地显现文章的立意主旨,让读者在掩卷之余产生美的遐想和新的意念的追求。
借景·映照·融合--论雕塑与建筑的关系中包含的易学精神
作者: 卓凡   来源: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植   观物取象   借景   映照   融合  
描述: 在肯定环境中建筑关系复杂性的同时,试图用理性的分析眼光,从现代人的视角,来重新认知这带着传统易学哲理思想的空间叙事关系,藉以解释现实空间与理性境界二元对立的两难矛盾.认为雕塑作为一种与空间、环境有密切关系的语言艺术,以其自身的特点构成了特殊的互生互动审美形式,其主要形态关系可以归纳为"借景,映照,融合"三种大关系.
冯巍油画作品
作者: 冯巍   来源: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植   观物取象   借景   映照   融合  
描述: 冯巍油画作品
俄罗斯风景油画剪辑
作者: 葛晓芳   来源: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植   观物取象   借景   映照   融合  
描述: 俄罗斯风景油画剪辑
《冰心》
作者: 李晓伟   来源: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植   观物取象   借景   映照   融合  
描述: 《冰心》
以形求神,借景抒情:宋画《白头丛竹图册》赏析
作者: 林任菁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求神   白头翁   工笔画   图册   画家   借景抒情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法度   意笔画  
描述: 人们习惯于把中国画分成“工笔”和“写意”,这已经被认为中国画的两大基本范畴。但是,工笔和写意,工笔和意笔的二元对立,有时被看得过分机械了,似乎用笔简约,笔走龙蛇即为“写意”,用笔细密、追求逼真则为“工笔”,这难免给人某种误解,似乎工笔画的最高任务就是追求外在的客体的准确性,而写意则一味着眼于主观情感的挥洒。在传统的画论中,写意的文人画往往得到过分的宠爱,而工笔画的在艺术上的成就每每遭到忽视,甚至歧视。其实,工笔像意笔一样,同样饱和
人在旅途 情寄月台——《月台》赏析
作者: 曹增渝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作家   月台   美文   泥土   中国散文   脚印   借景抒情   托物   艺术观照  
描述: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的美文。借景抒情、托物寄兴是中国散文的一种悠久的传统。人们心中郁结着的思
大唐遗风缩影:解读西安西大街大型浮雕群《盛世长安》
作者: 刘雅楠   来源: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韵味   浮雕   借景   浅刻   盛世长安  
描述: 西安西大街文化广场大型浮雕《盛世长安》准确把握千年古都西安文化内涵,通过现代雕塑艺术手法生动的将人物形象、人文环境和历史特色相融合,具有传统文化和现代繁荣发展相结合的深厚底蕴,是一部城市发展史的形象代言人。
“石之姿态”——古彩与版画中太湖石的表现形式
作者: 刘乐君   王群   来源: 宝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晕染   配景   生命精神   康熙五彩   绘画者   借景抒情   行云流水描   线描   写实性   古彩  
描述: 晕染出石头的结构关系和肌理特征;第二类可称为借景抒情类,太湖石一般作为主体的配景出现,起到强调环境、增强气氛的作用。这类作品往往不止于形,而是欲借太湖石的内在生命精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二、太湖石在版画中的形态表现太湖石多作为配景置于画面之中,或作为庭院一角的观赏性石头、或置于画面人物之后,或绘在屏风之上
解读西安西大街大型浮雕群《盛世长安》
作者: 刘雅楠   来源: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韵味   浮雕   借景   浅刻   盛世长安  
描述: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城市文化建设成为重点工程,因此反映城市背景的雕塑逐渐凸显出来。西安西大街文化广场大型浮雕《盛世长安》就是在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下,融合了各种元素并体现了西安悠久的文化历史。通过现代雕塑的艺术手法既生动地将人物形象、人文环境和历史特色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又准确地把握了千年古都西安文化内涵。具有传统文化和现代繁荣发展相结合的成功雕塑,对城市化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