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兰艺】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明初青花瓷业的伊斯兰文化因素
-
作者:
刘淼
吴春明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伊斯兰艺术
苏麻离青
-
描述:
明清瓷器之所以风靡全球,变化、绚丽多彩的青花瓷业的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明初青花瓷器成就辉煌,达到"青花瓷之冠",是由于在青料和造型、装饰艺术上广泛引进了伊斯兰因素。进口青料还促使青花瓷器在永乐、宣德时期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如在艺术上,采用了大量的伊斯兰风格的造型和纹饰。明初瓷业中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引进,与元明以来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交往密切相关。明代青花瓷器的制作与伊斯兰艺术相融合形成了新的特色,成为中国古代陶瓷手工业吸收外来文化的成功范例。
-
通向凡·艾克的道路
-
作者:
张姗姗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兰德
凡·艾克兄弟
马鲁埃
维登
伊曼
荷兰鹿特丹
艾克
朗迪
尼德兰艺术
祭坛画
-
描述:
2012年10月13日-2013年2月10日,在荷兰鹿特丹博伊曼斯·凡·伯宁根美术馆举办了大型展览"通向凡·艾克的道路",展出了八十余幅来自荷兰、弗兰德斯、法国与德国的15世纪重要艺术家绝世名作,其中不乏凡·艾克、简·马鲁埃、圣维罗妮卡大师的代表作。展览以画家扬·凡·艾克为线索试图还原15世纪绘画的面貌,揭示了究竟是谁影响了扬·凡·艾克,使其创立闻名遐迩的、具有革命性的逼真风格。由于这些绘画、雕塑与手抄本作品极其珍贵且易于损坏,这种规模的展览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
-
塑造人类记忆的心灵之手 吴为山雕塑评论辑录
-
作者:
崔进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兰艺
塑像
塑造人
评论
雕塑家
马格里
吴为
雕塑艺术
童性
美术
-
描述:
吴先生通过塑造儿童,发现并升华了童性,体现了人类对童年的一种真实情感。 吴先生的作品与意大利雕塑家马格里特有着精神上的相通。在表现手法上都善于直接用手来塑造对象,十
-
民族历史与人类命运的身体化想像─Magdalena Abakanowicz的人体雕塑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雕塑
波兰艺术
身体
Magdalena
Abakanowicz
-
描述:
民族历史与人类命运的身体化想像─Magdalena Abakanowicz的人体雕塑
-
卢浮宫新建伊斯兰艺术馆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宗教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
外交关系
宗教信仰
卢浮宫
伊斯兰艺术馆
-
描述:
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有许多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精品,例如古希腊维纳斯女神雕像和达·芬奇的生平杰作蒙娜丽莎油画。但鲜为人知的是,现在卢浮宫珍藏的伊斯兰文物多达一万多件。它们长期深藏在库房和地窖中,少有机会与世人见面,因为在这座宏丽的故宫中只有很小的一间伊斯兰艺术展览室。卢浮宫博物学专家组提议在宫中改建和装修一所伊斯兰艺术馆,新馆位于博物馆一翼,占地四千平方米,由法国和意大利两家著名古建筑公司设计和承建,4年后竣工,定于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这个规划是现任总统希拉克的提议,他建议应当把卢浮宫中伊斯兰艺术珍品向世人扩大陈列,证明法国重视伊斯兰历史文明,也是为了增强法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外交关系。[第一段]
-
刍议中西融合的工笔画形态
-
作者:
王海滨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
翰林图画院
中国画艺术
洛神赋图
写意画
世界艺术
艺术形式
初始形态
尼德兰艺术
-
描述:
一、工笔画之起源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画的初始形态曾经是工笔画,后在工笔画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写意画;而后,工笔画成为中国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宋以降,文人画兴起,文人画的理论思想亦渗入工笔画创作。从马王堆汉墓的帛画,到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到宋代翰林图画院精雕细琢的作品,再至元、明、清各代的帝后肖像,历代工笔画之佳作浩如烟海,不胜枚举。
-
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纹饰的伊斯兰因素
-
作者:
吴应骑
曾建琴
来源:
美与时代(上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伊斯兰世界
青釉
伊斯兰艺术
瓷胎
器物造型
釉下彩
郑和七下西洋
青花陶
伊斯兰文化
-
描述:
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器是中国青花瓷器烧造的黄金时代,而此时郑和七下西洋,亦带来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契机,大量永宣的官窑青花瓷器销售到伊斯兰地区,其器物造型与纹饰装饰都明显与伊斯兰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绘画作品中的朴素美
-
作者:
王海滨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朴素美
绘画作品
中国工笔画
碧桃图
孔武仲
石图
人性本质
明暗变化
尼德兰艺术
美术作品
-
描述:
朴素美,指不加修饰的、不华丽的,朴质的美。引申到绘画作品中,应该是直面物象本真的、直面作者内心的,真实而富有感染力的美。中国画可以说是拥有朴素美的典范,因为它强调对物象本真的探求,关注作者对于生命的顿悟。北宋苏轼仅有的一幅传世珍品,那就是《枯木怪石图》。在这幅作品中,苏轼没有描绘春日的新芽,没有刻画玲珑的透石,却描绘了枯萎衰朽的老树,画了又丑又硬的怪石。苏轼欣赏这样的美,用他自己的话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苏轼相信,枯树本身并没有活泼的枝叶和伟岸的树干,但它有丰富的内涵一
-
阿拉伯-伊斯兰艺术简论
-
作者:
菲利普·K·希提
虎隆
来源:
中国回族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卜杜勒
伊斯兰世界
阿拉伯世界
诗歌作品
希贾兹
创造性思维
伊斯兰艺术
《古兰经》
伊斯哈格
伊斯兰文化
-
描述:
在前伊斯兰时期,阿拉伯艺术如同科学和哲学一样,没有多少可供穆斯林继承的遗产。前伊斯兰时期只有希贾兹地区的诗歌算得上比较有名的创造性思维作品。至于人们的实际生活或文学作品,其中有关建筑、雕塑和绘画的遗风遗物普遍缺乏美学价
-
油画创作中的女性意识:以奥基弗花卉画为例
-
作者:
叶金玉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里达
女性艺术家
女性视角
创作动机
人的皮肤
勃鲁盖尔
基弗
表现主义
油画创作
尼德兰艺术
-
描述:
乔治亚·奥基弗,是20世纪的艺术大师,出生于美国,父亲拥有一个巨大的农场,饮食的家庭基础支持她拥有良好的教育,66岁之前她都没有踏出国门。奥基弗与同时期的弗里达都是著名的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构图极简,以自然的食物和景观为题材,画面中充满大量吐露的花蕊、暧昧的阴柔,张狂、单纯、美丽、强大,描绘出许多奇异幻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