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Daniel 】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构成主义-自然结构的透析
作者:
Mark Daniel Cohen
姜万华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透析
构成主义
立体主义
雕塑作品
现实主义
艺术家
雕塑家
自然结构
抽象形式
爱因斯坦
描述:
当20世纪即将结束、 21世 纪面临伊始之际,是对过去 百年的艺术成就进行评估的最适宜之时。在已逝去的世纪中,艺术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艺术的实体性改变进入了我们的日常视野;如艺术材料的改变,制作技术的改变,艺术品审美目标的改变。在雕塑领域,多元风格和多变的潮流层出叠现,并摒弃了为艺术设计一完整而规律化的发展道路的企图。其中有这样一次艺术运动,它作为崇高的艺术理想的典范而出现,并且具有独特的艺术方法和艺术风格:这就是构成主义。 把构成主义界定为一场运动略显夸大,因为在这里很难找到艺术家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传承的清晰线索。这里有不同的方法和目的,同时也被冠以一大堆不同的名称:国际构成主义,构成主义,几何抽象艺术,实体艺术,构成现实主义,结构主义,等等。然而,在整个20世纪中,构成主义艺术家们的意向和方法却有某种一致性——在绝对抽象的设置中,运用几何结构,显示潜在的但为空间性质所固有的系统原则。从实质上说,雕塑艺术中有追求形而上的目的之传统,而构成主义则把这一传统转向对客观现实基本结构的显示。 最初在绘画和雕塑中得到发展的构成主义创作,在后来的艺术运动中,在绘画领域还继续保持着清晰的相似性,如锋刃画,非绘画性抽象艺术,...
我们从未参与: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
作者:
鲁明军
Daniel Nieh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七十年代
物质形态
社会关系
艺术中心
“参与”
双年展
雕塑
深圳
描述:
深堋OCT当代艺术中心SHENZHEN 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2014.05.16~2014.08.31博伊斯的"社会雕塑"是"我们从来参与: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策展人马克·丹尼尔思考的起点。在他看来,"社会雕塑"拓展了雕塑的概念,它超越了物质形态,开始介入社会关系,并开启了"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一互动、合作式的参与性实践。时至今日,依然甚嚣尘上的关系艺术和参与艺术可以说都是脱胎于"社会雕塑"。不
郝量:幽邃之地
作者:
孙冬冬
Daniel Nieh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文化
全球化
焦虑
现代主义
中国画
民族国家
隐蔽
描述:
相比于作为媒介的"水墨",郝量近期的绘画实践也许更适合放在"中国画"的范畴内讨论。虽然,"中国画"这一定义本身所凸显的民族身份源自一种文化身份的焦虑。而无论是在当下的全球化视野中,还是追溯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现代性路径,这种焦虑实际上面对的又是同一个文化他者。如果忽略这种文化上的焦虑,回到绘画的内部,我们则会发现无论是在所谓的西方的油画,还
做一个快乐的“耙耳朵”
作者:
Daniel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
火锅
里面
感觉
特色
东西
解放
装饰
重庆旅游
雕塑
描述:
中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国家。这些年我到过中国许多地方,这个国家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在上海,我看到了和纽约、曼哈顿不相上下的繁华,而这个古老国度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也在长城和故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风格和欧洲的老城不太一
淡妆浓抹的惬意
作者:
Eszter Imre
Daria Pavlova
MOAK Team & Emma Van Eijkeren
Nicola Bonriposi
Silvia Cenal
Lesha Galkin
Niki Koncz
Kairi Eguchi & Enya Hou
Daniel Debiasi & Federico Sandri
李薇
范嘉苑
来源:
现代装饰(家居)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原型
Creation
身体感
清透
玻璃管
天然木材
整体外形
设计灵感
千娇百态
木偶奇遇记
描述:
一直喜欢四季的变换与交替,因为特点分明的四季带会来各不相同的风景,为生活增添几分乐趣,不论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冬天,还是五彩缤纷、千娇百态的春天,或淡妆或浓抹,或素净雅致或香浓艳丽,都是相宜美妙的,让人倍感欢喜。“淡妆”与“浓抹”都是一种美,只是美的格调不同。在本期主题我们将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