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庆祝颜文樑九十寿辰活动报导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学术讨论会   油画艺术   突出贡献   高尚情操   上海市   美术学院   浙江   理论工作   中国美术  
描述: 据《上海美术通讯》报导:我国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原浙江美术学院副院长、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颜文樑先生,今年是九十高寿和从事艺术活动八十年。为褒奖颜老对于我国油画艺术、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为宣传和学习颜老治艺和为人的高尚情操,浙江美术学院和美协上海分会共同隆重举办了庆贺颜文樑先生九十寿辰和艺术生活近八十年的活动。七月七日下午,上海、浙美的从事油画艺术、美术教育、美术理论工作的同志百余人,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庆贺颜文樑先生艺术生活近八十年学术讨论会”,主要就颜文樑先生的油画艺术成就、教学思想、美学观点与艺术理论等方面进行各抒己见的探讨。这次会议,气氛活跃,出现了争相发言的生
略谈工笔人物画的“写意”
作者: 马小娟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工笔人物画   古代画家   形式感   《历代名画记》   笔才   张彦远   洛神赋图   写意画   中国绘画  
描述: 中国绘画自古有疏密体之说。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盼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张吴之妙,笔才一二,象己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若知画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唐宋以后,水墨画的兴起,逐渐形成了工、意笔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写意画成为近几百年来历代大师所崇尚和追求的艺术。而另一方面,有着优秀传统的中国工笔人物画却日趋衰落了。今天,重新振兴中国工笔人物画,让这一曾在古代画坛中放射出灿烂光华的古老艺术
工笔人物画的赋彩
作者: 陈望秋   冯一鸣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固有色   工笔花鸟   美术工作者   条件色   妙造自然   罩色   装饰风   浅绛山水   随类赋彩  
描述: 一、随类赋彩“随类赋彩”意指“随类”而赋以物体的固有的色彩,要在“类”字上着力。西洋画从“再现”自然出发,忠实于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条件色的复杂变化;而中国画则比较倾向于“写意”,强调相对稳定的固有色,以多种固有色的相互衬托,以固有色本身的浓淡变化去反映自然,并抒发自我(这两种观察方法和处理方法,都有它各自的功能与发展前途)。事实上,画面的色彩是画家凭借自然之色来抒发他内心感情的结果。
工笔人物画写生要点
作者: 宋忠元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笔墨技巧   任伯年   西方绘画   学习传统   淡彩   艺术加工   装饰美   形体结构   作画过程  
描述: 一、写生和艺术加工以任伯年留下的大量人物画来看,习作与创作很难区别。学生在校四年学习期间,所画创作仅几张,大量时间在学习如何塑造形体、如何运用笔墨技巧,很少有机会把构思、构图、造型、笔墨技巧结合起来全面训练。人物画造型复杂,集中进行素描、速写的训练,是有必要的,正象学山水开始学石法、树法、各种皴法等等一样。在专业学习中,我认为还要学习传统的作画过程,即从立意到运笔落墨的全过程。
从獭祭而成到信手拈来
作者: 陆抑非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任伯年   丹青师傅   工笔重彩   淡彩   李商隐   双勾   文人雅士   兼工带写   工笔花鸟画   写意画  
描述: 何谓“獭祭”?水獭捕鱼,依次陈列而食,如祭祀祖先,称“獭祭鱼”。(载“礼记”)李商隐排列古书,慎重推敲成文,后人即以集素材而成的作品,谓之“獭祭”。我现在要说的是我个人学画的经验。在学习工笔花鸟画阶段,从临摹到写生,收集了许多素材,包括双勾粉本、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写生资料等等。当时在上海的主顾,主要是一些商人,他们喜爱的是工笔花鸟草虫,要求所谓“三多”:画得多,题句多,图章多。商人要画就象买小菜一样,要多多益善,满满一篮,画了鸟再要加只虫,他们才会满意。穷画家碰到这样的主顾,为了生活,只得迁就他们。解放前根本谈不上什么发挥个性。作为文人雅士
刘开渠和《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作者: 郑朝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七十二   就这样   三十岁   刘开渠   右手指   立象   杨柳依依   可杀不可辱   立像   为国牺牲  
描述: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兴建了为数不多的几座纪念碑雕塑,著名的有广州《黄花七十二烈士墓》、南京《中山陵》,其后则推杭州的《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下称《抗日碑》)。《抗日碑》的雕塑包括两个铜立像和四块石浮雕。立像中的军官,挺立远望,左手握望远镜,右手指东方;士兵手握枪杆,身略前倾,显示出将要冲锋的样子。浮雕正面是《纪念》:以三个优美的女性为代表,手持花圈,向为国牺牲的将士致深心的哀悼。
城市雕塑谈
作者: 王卓予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罗   城市环境   大理石像   欢庆胜利   透不过气来   从一   局部细节   建筑家   巴特   庙前  
描述: 埃及尼罗河畔的狮身人面像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到现在它还昂然屹立在金字塔前,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在那些祭庙前也刻制了当时的统治者——法老的雕像,作为祭礼的对象。雕塑艺术从一开始就和建筑配合,发挥它纪念性的功能。希腊时代,承袭埃及的传统,雕塑大为昌盛。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建筑内外刻制了许多大理石神像,以及反映欢庆胜利情景的浮雕,把神庙装饰得富丽堂皇。而且这个崇尚体育的国家还把优胜者健美的体态刻成大理石,点缀整个卫城。雕塑在古代就成为美化城市环境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刘开渠雕塑文摘——论雕塑创作
作者: 林文霞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雕塑作品   装饰性雕塑   刘开渠   雕塑创作   艺术形式   雕塑艺术   霍去病墓   认识作用   纪念性雕塑  
描述: 一、雕塑的真实性和思想性△雕塑创作首先需要有真实性和思想性,要有认识作用,要能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潜移默化,使人们情操高尚,爱美恶丑,理想远大。△雕塑创作主要是表现人,通过雕塑品,让观者认识人,认识人类。从人类的历史看,人认识人是不易的。雕塑艺术的职能就是发掘人的本质,人的美,概括地、完整地表现在雕塑品上,让人、让人类看到感到自已。人类自己是这样美,这样富有聪明才智。
刘开渠雕塑文摘(论泥塑基本练习)
作者: 林文霞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概括能力   制作步骤   造型能力   第一印象   刘开渠   明暗变化   组织能力   体积感   明暗关系   基本练习  
描述: 一、对泥塑基本练习应有的理解(一)基本练习的目的:(1)了解人体的结构、动作变化和性格的规律。(2)锻炼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组织能力、造型能力和熟练地使用雕塑材料的能力。(3)学习制作步骤,解决
谈雕塑的审美功能
作者: 许叔阳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言志   形式因素   载道   审美趣味   为艺术而艺术   审美本质   艺术语言   什么是艺术   为人生而艺术   斯巴达克斯  
描述: 艺术,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的成果吧.至于说什么是艺术的定义,要回答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可以说,艺术是反映社会的镜子。20世纪的艺术活动更是异常多样:为艺术而艺术,为人生而艺术,艺术是游戏,艺术是感情的表现,艺术是欲望的升华……。我们中国古代就有诗言志,文以载道等说法。真是众说纷纭。各种艺术有它独特的功能,其审美本质也有各自的侧重面。恐怕不能用一种划一不二的定义来概括,来解释古今中外所有的艺术现象、艺术活动。从总的来讲,我是认为艺术的认识作
< 1 2 3 ... 5 6 7 ... 107 108 10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