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奇珍异幻的艺术世界
作者: 陈荣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童昌信:著名油画、彩墨画家。1944年生于四川宜宾,从事油画,彩墨画艺术创作40余年,从事报社美术编辑工作30余年,作品以蜀乡、彝、藏民族的风土人情入画,以蜀乡雄秀幽险风光落笔。近十年来尤对九寨风光和国宝大熊猫情有独钟,画风以写实为主,彩墨画把油画技巧融入其中,中西相融、彩墨并举、以彩抒情、推陈出新,诠释了当代彩墨画的风采,极具有个性,把彩墨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极具收藏性和观赏性。 作品从80年代起频频入选国内外大展,并有金、银、铜奖斩获,报刊、典籍、电视台进行大量报道。2004年九寨管理局为其在中国人民大会堂举办“九寨风光彩墨画展”,部分作品分别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邓小平故居、中国驻南非开普敦总领馆,德国驻成都总领馆等机构和中外人士收藏。 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工艺美术学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现代艺术发展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九寨画院常务院长,四川·天骄大熊猫画院院长。 “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友人会邀我游之,那里重山叠嶂、流泉飞瀑、霞光异彩、美不胜收,难以忘怀。 蜀中知名画家董昌信先生以画九寨闻名,九寨的秀美风光给了他无尽的创作灵感。
书画拍卖乱象频出的隐忧
作者: 范美俊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一位画中国画而且画得不错的朋友,作品频频参加展览也曾出版过画册,但在市场方面就惨不忍睹了。然而,近年来他却在书画拍卖市场通过买卖他人的作品赚得盆满钵满。他对我说:“你精通美术史而且专门去江浙一带学过书画鉴定,眼光应该比我好,进入这个圈子会大有机会。”我竟然一时语塞,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现在的书画拍卖市场有多火,这里无需赘言;现在的书画造假水平有多高,也无需赘言。现在的书画收藏,已不再是传统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天下了,而是拿着大把现金试图实现资本保值和增值,也顺便玩一下高雅艺术的投资者,只要这样的人足够多而且足够有钱,书画的艺术水平与真假等原本最核心的要素就变得无足轻重。书画拍卖市场究竟有多乱,这里也无需赘言。作为一名观众,我曾参加过一些拍卖会,觉得这里的水很深。接触到一些人和事后,对其中的乱相理解得更为深刻,送假、拍假、假拍等几乎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 被认为是徐悲鸿创作的一幅人体油画作品,去年拍出了7000多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日前,为了证明这张作品连伪作都算不上,中央美院油画系研修班第一届部分同学在《南方周末》刊登了一封题为“质疑‘徐悲鸿天价作品《人体 蒋碧薇女士》’的公开信”。
生机无限 翰墨情
作者: 陈荣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陈永昭 1945年生于成都,青年时期主修油画、素描、水彩。1963年师从国画大师陈子庄先生学习中国画。 其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全国、全省大型美术展览获奖并被收藏。 现为世界青年画家协会加拿大总会会员 中国三亚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顾问 北京艺术交流中心会员 重庆市政协书画特聘画师 四川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陈永昭 中国画名家陈永昭先生,其作品既有传统的笔墨技巧,也有探索性思考的尝试似的构建方式。他笔下的山水、花鸟、人物画作品,都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 画家青年时期主修西画。素描、水彩、油画造诣颇深。1963年拜国画大师陈子庄先生为师,开始中国画的学习和研究。诗文皆佳,纪念恩师的文章《清风入我怀,明月伴我行——跟陈子庄先生学画的回忆》,曾被《龙门阵》《晚霞》《省诗书画院院刊创刊号》等杂志刊登发表,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他足迹遍布东南亚及我国沿海地区,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参加国内外书画作品展并获奖,作品深受广大书画爱好者喜爱,被广为收藏。 陈永昭先生的人物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古典题材有《大漠系列》《唐风系列》《古诗画意系列》。
建党90周年 红色藏品受青睐
作者: 王凤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纪念年,红色收藏作为收藏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也再一次成为众多藏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所谓红色收藏是指,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藏品,大致分为
展览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艺术北京经典艺术博览会展出经典画作 “艺术北京2011·经典艺术博览会”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东西方古典艺术与经典现代艺术汇集一堂,展现经典艺术的魅力。本届博览会吸引世界各地
孙宝林 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名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1939年生于河南西平农村,1958年考入西安美专亲炙于刘文西,郑乃珖教授,得益“长安画派”浸润,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煤矿美协副主席,美协会员,西安美院成教学院特聘教授,西北大学美术研究会顾问,全国第九届美展,煤矿系统评委。 收藏热线:13991918877 孙先生的作品很美,美就美在形式新颖,技法多样,他不囿于传统“三式”、“三势”的组合图式与“三巩九染”的烘染程式,而是从立意出发,大胆借鉴焦点、散点、透视与奇局、正局构图,以及制造肌理效果的渍染、套染、喷染等诸多现代手法。朦胧而茂密的枝叶衬托,使意境倍增神秘感,斑斓绚丽的巨石使卷面更加幽静,清新。——萧焕
从容雅步在庭除 浩荡闲心存万里
作者: 赵启斌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陈之佛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工艺美术家、艺术教育家和工笔花鸟画家。他不仅在艺术教育领域、工艺美术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工笔花鸟画领域也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尤其在工笔花鸟画领域的成就,扭转了明清以来工笔花鸟画逐渐衰弊的局面,为我国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开辟出了新的道路。陈之佛在工笔花鸟画领域表现出来的卓越的艺术创造力,获得了人们的高度评价,有“现代黄荃”、“南陈北于”之誉。陈之佛专心于工笔花鸟画创作,一生创作出来的工笔花鸟画达六百余幅之多,其中有九十余幅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的作品被其家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集中捐赠给江苏省人民政府,被永久收藏在南京博物院。他晚年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的罕见的工笔花鸟画巨作《松龄鹤寿图》,亦在此捐献、收藏之列,成为南京博物院典藏的经典性藏品之一。 《松龄鹤寿图》全图纵148厘米,横296厘米,是陈之佛为建国十周年创制的绘画作品,除《松龄鹤寿图》外,他还创制了《鸣喜图》、《祖国万岁》另外两幅作品,同为国庆献礼的绘画作品。陈之佛在创制《松龄鹤寿图》的时候,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心情始终是十分兴奋的、愉快的,即使在四十一、二度的盛夏高温下挥汗作画,也不感觉到苦,没有感受到暑热的威胁,完全沉浸在艺术创作的兴奋之中,他自己也感到确实创造出了“比以前一些作品似乎更精致些、清新些、雄健些的”的绘画精品。
箫声何处 墨笔传音—明清吹箫图赏
作者: 王初学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沾了文人的气息,作为古老乐器的箫便也有了灵气与情感。在中国绘画的艺术长河中,除却了山川风貌、社会风俗等被大量表现于绘画中的物象,代表着情感诉求与表达的各种乐器也占据着相当的位置。在数千年的光阴荏苒中,箫从产生到发展,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衍生出独特的箫文化。在诗歌、绘画与精神的领域里,箫扮演着一种看似虚无缥缈但却又涤荡心灵的角色。而其中,绘画中的箫则更是给后来者提供了较为直观的精神揣摩。 明清时期,中国的仕女画发展至繁荣鼎盛的局面,可谓是名家辈出。这一时期的仕女画不仅继承了传统仕女画的精华,在题材上也更为广泛,诗词意境、历史故事、民间传奇等等显得生动灵活丰富多彩。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们对诗书画的喜爱,在知识与乐律上的修为表现在绘画上则体现出表象之外的一种意境追求。 《吹箫图》明代,唐寅,立轴绢本设色,纵164.8厘米、横89.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图中的人物面容娟秀、体态端庄,与静谧中入神吹箫,画面中似有低缓、圆润的箫音丝丝流出。此图具有唐寅早年人物画的特点,又继承了五代和宋人工笔重彩的传统,兼有写意笔法。
付小青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美术作品展。2011年作品《游园图卷》入选文化部主办的中国画名家四条屏作品展并入选画集。作品曾发表与《美术观察》、《中国艺术报》、《光明日报》、《西北美术》、《中国书画
川窑古陶瓷奇葩
作者: 李铁锤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唐三彩是我国陶瓷中的艺术瑰宝,自1905年我国北方唐三彩被发现以来,引起国内外许多机构及收藏家的高度关注。北方唐三彩产生于唐早期,兴盛于中唐,曾传至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拉克、伊朗、埃及等地,“安史之乱”后渐衰。通常认为,迄今已发现烧造唐三彩的窑址是河南巩县、陕西铜川和西安西郊、河北内丘,不妨称它们为北方唐三彩。本文将要讨论的是鲜为人知的四川邛窑唐三彩,是目前已知唯一的南方唐三彩。 位于四川成都邛崃市的十方堂窑是邛窑唐三彩的烧造地,一九八八年一月,国务院将十方堂邛窑遗址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方堂窑是邛窑数个窑群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它创烧于南朝晚期,盛于唐至五代,终于宋。上世纪三十年代被发现后曾引起军阀盗挖。八十年代后进行过几次考古发掘,现已知遗址东西长530米,南北宽210米,总面积11万平方米,所用窑炉有龙窑和马蹄窑。出土的上万件古陶瓷中,有各种生活用具、工具、玩具、文房用品、人物、动物瓷塑和佛教造像以及少数建筑材料。器物胎质以灰褐胎居多,釉色20余种。其装饰技法主要有釉下彩绘、印花、刻划花、堆贴花等。尤其以无铅高温玻璃釉彩为特点的邛窑唐三彩(简称“邛三彩”)是邛窑的精华之作,可谓川窑古陶瓷中的奇葩,它不但可与北方唐三彩媲美,而且还有自己独创的特色。
< 1 2 3 ... 1788 1789 1790 ... 1825 1826 18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