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546 条
中国油画的审美结构及市场适应
作者:
曾先国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
审美结构
油画
描述:
审美观念的多元化与复杂化又给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创作带来了复杂的艺术现象。多种艺术形式、创作风格和语言体系共存共鸣,各种新艺术、新团体层出不穷。同时,各种新的困惑和矛盾也在不断产生。在艺术创作中,审美结构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题材的艺术创作中都很重要,本文研究油画的审美特性和艺术语言,对中国油画在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融中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自身,更好地把握油画艺术及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适应市场而又不成为市场的奴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说我画:当代中国油画风景中的山水精神
作者:
胡林辉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风景
山水精神
民族风格
描述:
文章主要通过分析中国当代油画风景的发展和创作成果,结合本人近期的油画风景创作实践,探讨中国油画在其借鉴、吸纳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如何逐步地构建了自己的美学特色。
把握再现和表现,寻求风景油画的创造
作者:
彭燃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油画
表现
再现
统一
描述:
再现和表现是绘画的两个侧重点。从文化背景上来看,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对作品的样式有着不同的偏好。"再现"一度被认为是"像"的代名词,"像"的作品更受欢迎。而偏向表现的作品总是以其或凌乱繁杂,或过分简约的外表展现给世人。在这么多艺术形式当中,中国画作品反而能在再现和表现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方式来传达作品的主旨。"形神兼备"是国画中一直以来的最高境界。如此,在再现和表现之间,便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约束形式的具象和抽象,作品的高低好坏内化到了作品本身。
品高艺自高:对中国油画创作的思考
作者:
张春雪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格
格调
艺术创作
中国油画
描述:
中国油画艺术创作氛围的自由使得艺术理念多元化,这种情况下许多艺术家忽略了衡量艺术作品质量高低标准的品味及格调的要求,甚至摒弃了对自身对创作品格的高追求,从而深陷对单纯的视觉感官的满足于刺激,忽略文化素养的培养以及艺术家自身文学修养的提升。面对这种状况,文章以中外艺术家对"品"的不同理解为例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格调进行了阐述。
20世纪德国表现主义对中国油画的影响
作者:
姜丽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
表现主义
融合
描述:
20世纪德国表现主义对我国油画的发展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在西学东渐、在借鉴、引进西方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表现方式、主题等实践过程中,更要意识到中、德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的差异性,油画家要达到中西融合,必须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还要努力发扬本民族的特色文化精神,发展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努力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油画艺术表现体系。
当代艺术教育:通往未来之路
作者:
罗丹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教育
危机与革新
当代艺术
描述:
从全球角度及历史的发展,切入不同学者对于"教育"的多元见解。在中国当下,艺术伴随着国际化进程日益多元,这对今天中国的艺术教育提出了全新的社会要求。如何应对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危机和改革,则是高等艺术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而艺术教育所探讨的诸多问题,对于其他人文学科的建设,一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回归·重塑:布德尔与他的雕塑艺术
作者:
2017.11.21-2018.4.30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雕塑作品
古希腊罗马
艺术博物馆
雕塑艺术
19世纪末
清华大学
回归
描述:
2017.11.21-2018.4.30|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此次展览聚焦法国著名雕塑家安托万·布德尔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杰作,重新审视布德尔回归古希腊罗马神话题材而创作的作品,当属艺术家个人艺术风格日臻成熟完善时期的代表作,包括38件青铜雕塑作品,2件油画作品,8件水彩作品,素描及珍贵历史图片等,所有展品均来自法国布德尔博物馆的馆藏。展览分为七个单元。第一单元“布德尔的创
梵高展——流转的日本之梦
作者:
东京都美术馆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VAN
日本浮世绘
共同体
流转
艺术家
绘画表现手法
日本美术
梵高
描述:
1853年生于荷兰的梵高(Vincent van Gogh)在33岁时移居巴黎,在那里一边接受各种各样的启发,一边摸索属于自己的绘画表现手法,其间起到重要作用的是日本的浮世绘。梵高不断地搜集流传至欧洲的日本浮世绘,将它们临摹成油画,学习其中的构图与色彩。不仅如此,通过阅读有关日本美术的文章,梵高形成了他独有的日本印象。1888年,为了组成艺术家的创作共同体,梵高满怀期待前往法国南部的阿尔勒(Arles),在笔记中多次将阿尔
单伟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会员
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
作品
美术学
美术家
河南省
艺术学院
描述:
单伟,(1982-),男,河南固始人,硕士,现任教于河南省新乡学院艺术学院,美术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油画。
论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模糊热
作者:
何奎
杨世济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模糊
不确定
虚化
描述:
模糊是开放的、流动的,在不确定中彰显着一种若隐若现、含而不露的过度美。模糊与清晰是相对的,清晰地表现物象自然是西方油画的传统。模糊性绘画在油画领域里面伴随着拥有几百年的发展历程的写实清晰性绘画一同发展,我们往往只能在负空间中才能寻找到它的身影,其陪衬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人们习惯于清晰的作品,一目了然容易受到观众的青睐。模糊性绘画常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与开放的时代背景要求多元的文化需求是相悖的。没有模糊何来清晰,一切清晰都是相对的清晰。随着社会的发展,纷繁复杂的社会要求决定了模糊性绘画在当代社会文化发展中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
1
2
3
...
12
13
14
...
53
54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