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异常火爆的南宋“农家乐”
作者: 赵炎   来源: 民生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选择   担心   回忆   信息   阳光   习惯   个人   辩解   超市   幸福  
描述: 农家乐,字面理解,就是城里人到农家去寻乐子,如今很流行,据说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四川。其特点是成本低,消费廉,可欣赏田园风光,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等等。但是,据笔者考证,农家乐这种形式早在南宋就已经极为火爆,殊非川人原创,也谈不上新兴。 绍兴十一年,宋金和议签订,之后近二十年间,国内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局面,城市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孝宗继位以后,虽有征战,但战火烧在江北,且时间较短,并未对主要城市的经济状况造成严重破坏。战争停止以后,孝宗一门心思抓经济、修内政,短短十余年,南宋即已“富甲天下”。特别是造就了一大批城市中产阶层,使得旅游休闲业需求骤升,为南宋农家乐的出现和快速升温,提供了人群和财富的基础。 诗人林升写过一首著名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就是这种旅游盛况的描绘。实际上,当时已经有许多人在向往“山外之青山、楼外的楼”了。向往本身就是市场需求,或者叫商机,而聪明的商家是善于捕捉这种需求的,他们很快云集郊外和交通要冲,开起了农家乐,以招徕城里的游客。 比如“饶州市贩细民鲁四公煮猪羊血为羹,售人,以养妻、子,日所得不能过二百钱。
老北京的棺材铺
作者: 张久英   来源: 北京纪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市   杉木   胡同   旧址   菜市   字号   棺材   制作   丧葬习俗   谭嗣同  
描述: 知道住在棺材铺的旧址,却不知道棺材铺的字号。52岁的邢其良在原宣武区米市胡同37号已经住了50年。他说:“这里以前确实是棺材铺,不过解放前就已经成了民居。” 米市胡同37号是一处坐西朝东的两进院落,面阔约9米,进深约50米。在东房临街的房檐垂有木质檐口,上有刻花和刻字:“自置四川建昌荫陈金丝楠木椁套福建香杉江西饶州兜□各省花板一概俱全”。其中“兜”后面的字被遮挡,疑为“枋”字。 从广告词,还有铺面规模,可以感受到当年这家棺材铺的生意何等兴隆。用作棺材的木料被称为“寿木”,其间最贵重的是阴沉木,即上文广告词中提到的“荫陈”。这种木料遇火不燃,水浸不腐,因为十分稀少,可谓寸材寸金,是古代帝王贵胄的专用品。其次是金丝楠木,再次之为香杉,在封建时代均是王公大臣、一品大员专用。一般的官宦,或是有钱人家,选用的寿木多为柏木、杉木、松木。一般平民,受经济约束,棺材用料主要是大叶杨、小叶杨、椴木、柳木等。至于更为贫困者,或是流民饿殍,所用则是劣质杂木薄板儿订制而成的“匣子”,也叫“斗子”。 米市胡同的棺材铺守着菜市口,面向的顾客无论贫富,生意能不好吗?这菜市口,在清朝是处斩犯人的刑场。
“老身只待承平了,携取来书问故家”:大都围城前后诗人张翥的江南情结
作者: 韩璐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玉山草堂   前后期   江南   元代   山西临汾   玉山雅集   天竺山   江西   大都  
描述: 张翥(1287—1368),字仲举,号蜕庵,祖籍晋宁襄陵(今山西临汾),由于父亲在江西为吏,他出生在饶州安仁(今江西鄱阳)。他"既是贯穿元朝前后期的诗人,也是打破南北地域分野的诗人"(杨镰《元代
梦断“崇安道”
作者: 赵建平   来源: 炎黄纵横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辛弃疾   朱熹   分水   南明政权   崇安   记载   靖康之难   武夷山   铅山   隆武帝  
描述: 闽赣古驿道旁有座名日"孤魂总祭"的坟茔,收集归葬在沿途客死他乡而又无法魂归故里的"路倒"。这条古驿道,民国《崇安县新志》中有记载:"经分水关至饶州铅山,秦汉为乡道,宋元为孔道",泛称官马大道。秦时,"书同文、车同轨",统称五尺道。
从粮食事件看晚清徽州绅商的社会作用——以《歙地少请通浙米案呈稿》和《祁米案牍》为例
作者: 吴媛媛   来源: 安徽史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遏籴   粮食运输   徽州   绅商  
描述: 在徽学研究的论著中 ,对于徽州绅商在徽州当地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和作用的学术关怀似乎稍嫌不足。徽州因山多田少 ,从外输入粮食又常遭受邻县遏籴 ,徽州文书《歙地少请通浙米案呈稿》和《祁米案牍》就记载了晚清时期因为“遏籴”而分别发生在歙县和淳安 ,以及祁门和饶州之间的粮食运输纠纷。本文以邻县遏籴为切入点 ,以“歙案”和“祁案”为主要资料探讨徽州士绅和商人群体在晚清徽州地方事务中的作用以及官绅商之间的关系。
天下小南海:《鄱湖谣》之一
作者: 陈世旭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生物多样性   岳阳楼记   最大优势   南海   内湖   白鹭   文化遗产   世界   范仲淹  
描述: 公元1036年5月,《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任饶州知州,任上一年多,作为政治家,其远处江湖,与生民共患难;作为文学家,其寄情山水,多有吟咏。立于治下瓢里岛之巅,面对鄱阳湖万顷碧波,浩叹并挥毫题下"小南海"。岛上建于唐代的黄溪庙因之改名为"小南海寺"。"小南海"是一代文化巨擘对鄱阳湖的概括,是他留给鄱阳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范仲淹后来写《岳阳楼记》,其中涌动的未必没有这里的烟波。
姜夔,忘不了“合肥情事”
作者: 张晖   来源: 环球人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合肥   情事   意韵   南宋词人  
描述: 一共有22首词作,都在反复回味一段爱情。22首词足足占据他所有作品的1/4,可见此情在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他又从来没有在任何一首作品中清晰完整地讲述过这段感情,这个女子也没有在史书中留下任何记载
王质凛然饯别范仲淹
作者: 杨振中   来源: 当代学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合肥   情事   意韵   南宋词人  
描述: 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③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④?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
饶州永平监—宋明的铸钱中心
作者: 许怀林   来源: 中国钱币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经济重心   江南   铜钱铸造   州县   唐中期   宋会要辑稿   江西   封建经济   北宋  
描述: 唐中期以后,江南经济加速发展,逐渐取得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当中原大地被藩镇兼并搞得残破不堪的时候,唐王朝中央能够有效控制住的州县主要在东南,财赋来源也依赖于东南。正是这个时候,饶州永平监诞生了,给唐朝封建经济和皇室财政带来新的希望。江南经济高涨的形势,持续发展到两宋,永平监在全国的地位相应提高,终于成了著名的铜钱铸造的中心,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许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为什么说永平监是全国的
天下小南海:江西鄱阳湖掠影
作者: 陈世旭   詹炳铨   来源: 海内与海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家   《岳阳楼记》   鄱阳湖   寄情山水   南海   江西   文学家   范仲淹  
描述: 公元1036年5月,《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任饶州知州,上任一年多,作为政治家,其远处江湖,与生民共患难;作为文学家,其寄情山水,多有吟咏。立于治下瓢里岛之巅,面对鄱阳湖万顷碧波,浩叹并挥毫题下"小南海"。岛上建于唐代的黄溪庙因之改名为"小南海寺"。
< 1 2 3 ... 271 272 273 ... 278 279 28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