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张久英】搜索到相关结果 1 条
-
老北京的棺材铺
-
作者:
张久英
来源:
北京纪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市
杉木
胡同
旧址
菜市
字号
棺材
制作
丧葬习俗
谭嗣同
-
描述:
知道住在棺材铺的旧址,却不知道棺材铺的字号。52岁的邢其良在原宣武区米市胡同37号已经住了50年。他说:“这里以前确实是棺材铺,不过解放前就已经成了民居。” 米市胡同37号是一处坐西朝东的两进院落,面阔约9米,进深约50米。在东房临街的房檐垂有木质檐口,上有刻花和刻字:“自置四川建昌荫陈金丝楠木椁套福建香杉江西饶州兜□各省花板一概俱全”。其中“兜”后面的字被遮挡,疑为“枋”字。 从广告词,还有铺面规模,可以感受到当年这家棺材铺的生意何等兴隆。用作棺材的木料被称为“寿木”,其间最贵重的是阴沉木,即上文广告词中提到的“荫陈”。这种木料遇火不燃,水浸不腐,因为十分稀少,可谓寸材寸金,是古代帝王贵胄的专用品。其次是金丝楠木,再次之为香杉,在封建时代均是王公大臣、一品大员专用。一般的官宦,或是有钱人家,选用的寿木多为柏木、杉木、松木。一般平民,受经济约束,棺材用料主要是大叶杨、小叶杨、椴木、柳木等。至于更为贫困者,或是流民饿殍,所用则是劣质杂木薄板儿订制而成的“匣子”,也叫“斗子”。 米市胡同的棺材铺守着菜市口,面向的顾客无论贫富,生意能不好吗?这菜市口,在清朝是处斩犯人的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