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救荒活民书》作者生平及成书时间考*
作者: 陈华龙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救荒活民书》   董煟   荒政  
描述: 《救荒活民书》是迄今所知我国现存最早的综合性救荒专著,其作者董煟生平事迹与成书时间均不详。本文考证认为:董煟,字季兴,号南隐,饶州德兴县人。绍熙四年(1190)进士,初授筠州新昌县尉,后历任成都征商、郢州文学、瑞安县令、辰溪县令等职。董煟官职虽低却交游甚广,与程粊、魏了翁、项安世、叶适等人均有交往。就成书时间而言,《救荒活民书》可分为两部分:前三卷最迟写作于嘉泰元年并于当年进呈,《拾遗》一卷完成于嘉定二年(1209)左右。
吃河豚
作者: 陈绍龙   来源: 花卉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律约束   萎蒿   孙先生   烟花三月   开州   不好看   游来游去   扬中   易水寒   南方人  
描述: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有毒素众人皆知。有不少地方是禁止吃河豚的,据说在日本吃河豚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古人梅尧臣等也不主张为一口美食去拿生命冒险。范仲淹任饶州知州,邀梅游庐山,有一南方人席间夸河豚之美味。梅尧臣有感,写了一首《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谏食诗"而有了"梅河豚"之雅称。北宋的另一位诗人范成大也挺梅尧臣,"为口忘计身,饕死何足哭",他也认为冒死吃河豚不值得。我没吃过河豚,却一直心存体验第一次吃河豚的
江西鄱阳明代淮王府遗址
作者: 肖发标   来源: 大众考古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府文庙   朱瞻墺   建筑布局   复原图   发掘工作   亲王府   建筑材料   大明会典   淮靖王   龙凤纹  
描述: 淮王府由淮靖王朱瞻墺在明代饶州府府衙的基础上建造,明亡时,被彻底烧毁,遗址位于今天鄱阳县鄱阳镇饶州府文庙周边地区。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工作。发掘区位于文庙的东侧,面积3600平方米。其地层叠压与打破关系复杂,从上到下依次为清代饶州府府学宫、淮王府和饶州府。通过发掘发现,淮王府的建筑布局与《大明会典》所记载的弘治朝亲王府复原图基本相符。淮王府的建筑材料与其它两个地层的明显不同,其室外用花岗岩铺砌,室内用青石
除夜 自石湖归苕溪(其一)
作者: 姜夔   来源: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书法家   湖州   江西省   吴兴   音乐家   鄱阳县   文学家  
描述: 细草穿沙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注释:1.除夜,指除夕。2.苕溪,浙江吴兴县的别称,因境内苕溪得名。吴兴即湖州(宋时湖州治所在吴兴),时姜夔安家于此。3.姜夔(kui)(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
戍台名将沈葆桢
作者: 张英慧   来源: 闽都文化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西九江   沈葆桢   奕   生死关头   南安   北洋大臣   总理衙门   林普晴   大久保利通   潘霨  
描述: 在史书及传记类著作中,写作者大都称船政大臣沈葆桢为大帅为儒将,这是因为在他的一生中曾有两次带兵打仗的经历。第一次是在1856年春,朝廷任命他担任江西九江知府。他到任时,该省大部分地方已被太平军攻占,在清军手中的仅南昌、广信、饶州、赣州、南安五郡,形势极其危急。生死关头,林普晴作血书求助解危,沈葆桢冒死突围出去搬兵。
文天祥与江万里兄弟交游考
作者: 尹波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守道   白鹭洲书院   丞相   江万里   元大都   庐陵   文天祥   湖南   止水   吉州  
描述: 有宋一代,凡师生皆为丞相,而在抗元斗争中均捐躯者,只有南宋的文天祥和他的老师江万里。一个在元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一个在饶州"止水"赴难,其铮傲骨,民族气节,"留取丹心照汗青"、"吾与国为存亡"
中華書局本《宋史·程迥傳》標點正誤一則
作者: 郭齊   来源: 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史》   程迥   局本   州泰   正六品   朝奉郎   進賢縣   德興   提刑   官第  
描述: 中華書局本《宋史》(1985年版)卷四三七《儒林·程迥傳》末云:“卒官。朝奉郎朱熹以書告迥子絢曰”云云,頗疑斷句有誤。一是全傳述迥仕宦履歷僅爲揚州泰興尉、饒州德興丞、知隆興府進賢縣、信州上饒縣四任,遂“奉祠,寓居鄱陽之蕭寺”,未見其再出官而卒於任。二是引朱熹告其子絢書,熹名前署銜“朝奉郎”。朝奉郎爲文散官第十四階,正六品上,非甚顯资,特冠以此而不稱其當時職事銜江西提刑,不知何說。
婺源县甲路村“拾阁”民俗
作者: 毕新丁   来源: 徽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谱   婺源县   徽州   民俗   乡政府   黄巢  
描述: 甲路村位于婺源县偏西部,距紫阳镇40公里。原为甲路乡政府驻地,2006年随甲路乡撤消并入赋春镇,全村611户,2256人。 据甲路《张氏宗谱》记载:唐乾符丁酉(公元877年),张做(《张氏宗谱》称“大三公”)与父保望为避黄巢之乱,迁歙县黄(篁)墩。广明庚子(公元880年),张微转迁星源甲道,为婺源张氏始祖。古代的甲路,因地处徽州——饶州要道,而名甲道,俗称甲路。
风景独好 人文更佳——鄱阳珠湖揽胜
作者: 陈世旭   来源: 当代江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岳阳楼记》   文学意义   万顷碧波   碎米花   珠湖   湖上   寄情山水   中国湖泊   小南海   陈友谅  
描述: 公元1036年5月,《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任饶州知州,任上一年多,作为政治家,其远处江湖,与生民共患难;作为文学家,其寄情山水,多有吟咏。立于治下瓢里岛之巅,面对鄱阳湖万顷碧波,浩叹并挥毫题下"小南海"。岛上建于唐代的黄溪庙因之改名为"小南海寺"。"小南海"是一代文化巨擘对鄱阳湖的概括,是他留给鄱阳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范仲淹后来写《岳阳楼记》,其中涌动的
胸怀救国志 碧血染洪城——记革命先驱张世熙
作者: 刘红兰   来源: 党史文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头镇   国民党反动派   高等小学   革命先驱   革命群众   秋收暴动   工农大众   苏维埃政府   张世熙   革命活动  
描述: 传播马列主义唤醒工农大众张世熙(1894—1929),又名张少西,1894年9月15日生于江西省万安县窑头镇中塘村。他家世代务农,家境清贫。幼时,张世熙在父亲执教的私塾里读书。辛亥革命后,他先后在县立高等小学和省立南昌第二中学读书。在刻苦学习的同时,他还时刻不忘关心国家大事。目睹灾难深重的中国百姓外受帝国列强欺凌,内遭官僚豪绅压迫,张世熙心急如焚。1917年,张世熙抱着实业救国的美好愿望,考入饶州(今鄱阳)省
< 1 2 3 ... 262 263 264 ... 278 279 28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