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闽南漳州窑素三彩瓷的初步研究
作者: 陈娟英   来源: 闽都文化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郎窑红   青花瓷器   景德镇   作品研究   上海博物馆   康熙帝   康熙朝   新资料   红釉瓷器   江西  
描述: 一厘定"漳州窑素三彩"与"交趾瓷"著名陶瓷研究专家、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江庆正先生主编的《简明陶瓷词典》给素三彩下的定义是"素三彩,明、清两代景德镇生产的,以黄、绿、紫三色釉为主的瓷器品种。素三彩是在涩胎上以彩釉填绘早已刻画好的纹样,再经低温烧成。与唐三彩、宋三彩制作工艺相似,惟涩胎成瓷。素三彩釉色除黄、绿、紫外,尚有黑、白。因不用红色,故称素三彩。素三彩始于明代,正德时已极为精巧,清代康熙年间最为盛行"。
戍台名将沈葆桢
作者: 张英慧   来源: 闽都文化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西九江   沈葆桢   奕   生死关头   南安   北洋大臣   总理衙门   林普晴   大久保利通   潘霨  
描述: 在史书及传记类著作中,写作者大都称船政大臣沈葆桢为大帅为儒将,这是因为在他的一生中曾有两次带兵打仗的经历。第一次是在1856年春,朝廷任命他担任江西九江知府。他到任时,该省大部分地方已被太平军攻占,在清军手中的仅南昌、广信、饶州、赣州、南安五郡,形势极其危急。生死关头,林普晴作血书求助解危,沈葆桢冒死突围出去搬兵。
油纸伞的故事
作者: 陈丹   来源: 闽都文化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美   自身   玲珑   名利   登台   星云  
描述: 南方多雨,伞自是福州人生活中常备的一种日用品。福州有一俗词“包袱伞”,意思是出门人所带包袱中都有伞。还有句歇后语“出门带伞——老客”,说的是有经验的远行的人知道带把伞在身边。纸伞是“福州三宝”之一,历史悠久,做工精细。工人们采用油画、彩画喷花和绢印等方法,在纸伞上绘制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十
写意三坊七巷
作者: 胡振德   来源: 闽都文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美   自身   玲珑   名利   登台   星云  
描述: 写意三坊七巷
可贵的写意性探索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闽都文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美   自身   玲珑   名利   登台   星云  
描述: 油画是一种绘画媒介和手段,在欧洲形成了成熟的写实体系之后,又从多方面吸收创新的资源,发生现代主义的变革。在西方艺术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化艺术对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反映在观念上,也表现在形式技巧上。欧洲早期的现代主义文艺家对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颇感兴趣,他们当中不少人对老子《道德经》中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解释,对"有"与"无"的辩证分
早期照相馆和现存“小照”
作者: 唐希   来源: 闽都文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美   自身   玲珑   名利   登台   星云  
描述: 中国人开设照相馆最早在香港,大约是在19世纪50年代,一些原来是替人画像的画师和从事油画行业的工匠,在外国来港摄影师的影响下,预感到照相业对画像业的冲击和替代的必然,于是转行学习和经营照相馆。由于原有的美术功底,以及适合中国人的审美眼光,这些人很快在香港成为照相业的最早风流人物。我们在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逊的摄影作品中还能看到这些香港画师的身影以及他们从业的画室。
寻找自己
作者: 青山   来源: 闽都文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美   自身   玲珑   名利   登台   星云  
描述: 郑征泉一直在寻找自己,从而立之年开始,不断地寻找,不停地探索,可以说一步一脚印,一岁一层楼,十稔一天地。现在,他的以重彩半工写为主的中国山水画,充分展示他唯美而又平实的绘画风格且蔚为气象。在福建画界,郑征泉称得上是多面手。之前,他画过连环画、文学作品插图、水粉画、磨漆画、版画、油画、大型壁画,皆有好评。在他的40年的美术生涯里,让他刻骨铭心的是他做过的两项工作,最先从事的
由《清明上河图》说起——记文史收藏家郑振铎
作者: 陈卫   来源: 闽都文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美   自身   玲珑   名利   登台   星云  
描述: 若向中国老百姓提问,最有名的中国古画是哪幅?多数人恐怕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虽然不一定人人亲眼看过原作,但无人会否认它是中国古画在大众场合出现频率最多的一幅。这是一幅被艺术家和艺术史家一致认定为非同凡响的画:工笔,鸟瞰式全景,散点透视,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大至原野、河流、城郭,小至一个角落、摊点,人物神情、服饰、旌旗上的字,皆清晰可辨。若追问画的历史,里面
咫尺画幅天地宽——檀东铿的扇面作品
作者: 郑乃珖   来源: 闽都文化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研究会   师郑   画院院长   重要学术刊物   中国美术家协会   檀东铿   工笔花鸟画   副主席   政协委员   美术学院院长  
描述: 檀东铿,1943年4月生于福建福州、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曾任福建师大美术学院院长、省第八届政协委员、福州市美协副主席。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委员、省美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省陶行知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画,尤精于工笔花鸟画,长期授业于著名花鸟画大师郑乃珖先生,在文学、书法、中国画史论上都有较高的造诣。多年来,有百余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或发表于《美术》《中国画》等重要学术刊物,多件作品入编《中国现代花鸟
永远的维廉同志
作者: 景艳   来源: 闽都文化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研究会   师郑   画院院长   重要学术刊物   中国美术家协会   檀东铿   工笔花鸟画   副主席   政协委员   美术学院院长  
描述: 他依旧穿着那套他常穿的蓝黑色西装、雪白的衬衫,系着蓝底白点的领带,端坐在那张熟悉的办公桌前。戴着眼镜,握着笔,面对着他那本书写得密密麻麻的小笔记本。黑色的牡丹牌老式收音机、机械发条闹钟、黄色的拨号电话以及那标配的青花茶杯都是他用过好多年的老物件。以前,找他的人多,他总是这么抬着头,温和而又沉静地倾听着。而今,他还是这般神情,只是闹钟不再嘀嗒,电话不再响起,收音机不再歌唱。灯影之下,他的蜡像,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三楼一侧的人物展厅里,和周遭的物事定格在某时某刻的记忆中——栩栩如生。人往风不微,他,是永远的维廉同志。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