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美术教育五人谈
作者: 罗猛省   万世勤   陈以禄   贡小秋   马一丹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工作   高师专科   教育人才   基本技能   培养目标   中学美术教师   二年制   师范性   高师美术教育   油画教学  
描述: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分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而专科总数大大超过本科,我认为高师美术教育专科层次的油画教学研究更为重要。 在高师专科层次中,据统计二年制又占大多数,而二年制“课时少,学科门类多”的特征尤为突出,由于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往往认为“师范性”就是什么画都学,据了解大多数二年制的油画课大致都是这种情况:几乎无一不开设油画课,并且课时数还尽可能多,可谓十分重视;油画课的内容安排大体相似,从静物写生开始到头像、半身像、人体……等,认认真真的在“糊弄”,而且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上油画课的结果也大体相似,学生抱怨啥也没学着,老师却抱怨有劲使不上,年复一年在抱怨声中过去了
画布前的思索
作者: 黄来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色彩的表现力   艺术技巧   精神内涵   画布   审美意识   自然美   绘画基本功   理想美   艺术修养  
描述: 多年来,我始终是在过去各诸家画派的影响上,在坚实的绘画基本功的训练中,努力吸收多元化的艺术修养,以陶冶个性的气质,让情感深切炽热,培养精神的悟性及对油画色彩的表现力和艺术技巧的思考、探索。形成自己主观的审美意识、色彩力度、技巧表现或艺术情趣。我的油画是有意无意的或有形无形的,在向这里移动。
韩国画家吴承雨访谈录
作者: 王端廷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查委员   大韩民国   抽象画   韩国   建筑画   艺术家   绘画题材   中国美术史   艺术文化   国画家  
描述: 吴承雨1930年出生于韩国同福。1957年毕业于朝鲜大学艺术系西洋画专业。读大学时即两次入选韩国美展。1957—60年连续四年成为国展特选画家。1969—80年作为国展招待作家并历任该展审查委员。1972年以巨幅油画《建设500号》荣获“5·16
梁力强作品
作者: 梁力强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系   1963年   次参加   外美   中央美术学院   山西大学   作品   油画创作   中国美术   研修班  
描述: 梁力强艺术简历 1963年生,祖籍广东中山。先后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创作研修班。现为山西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美协理事。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并获奖。
赵险峰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系   商贸公司   1996年   食文化   综合材料   工作室   首都机场   工艺美   山西大学   辽宁省  
描述: 赵险峰艺术简历1968年生于辽宁省新民县,1989—1993年就学于山西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1994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院,1995年入中央美院电脑工作室进修摄影,现为首都机场商贸公司工会干事。
抽象·空间·环境——谢源璜、吴强壁画新作简评
作者: 池瑜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的表现力   壁画创作   表现手法   音乐感   抽象绘画   不等式   抽象主义   海南大学   精神自由   吴强  
描述: 最近,由海南大学艺术学院谢源璜教授和深圳市文业装饰设计工程公司总设计师吴强先生为重庆市南坪经济开发区港天大酒楼一楼大堂创作的(不等式二号)(25.3米宽×2.1米高)巨幅壁画,在目前壁画创作中取得较大的突破,此幅壁画使用的材料是胶版油画和铜钉。作者没有采用媚俗的装饰画风,亦摈弃了再现具象物体的观念。作者在壁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上作了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运用多色层、厚画法、借鉴野兽主义对色彩表现的冲击力和抽象主义对形体建构的新形式,以响亮的色彩和抽象的形式本
形散神聚 语淡情浓——茅林山水画读解
作者: 马延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沂蒙山区   山东曲阜   现代山水画   青年画家   中国文人精神   笔墨情趣   形散神聚   人与自然关系   水墨山水   师范大学  
描述: 青年画家茅 林在80年代末 创作的《半屏山 的传说》大胆借 鉴西方油画技 法,使画面形象 呈现一种雕塑感 和装饰味,同时 又不失中国水墨 山水独特的审美 取向,一时为画界同行所关注。这种初次的成功尝试为他后来创作的突破树立了坚定的信念。 作为一个专攻水墨山水的青年画家,茅林可谓具有一定的“童子功”。早在学生时代,他就深受现代山水画巨匠陆俨少先生的弟子陈我鸿的影响,在气象、笔墨、韵味三个方面进行不懈的探索。象前辈一样,他也是从清初四王入手而直追宋元,将宋代的造化之功、元代的意境之妙.明清的笔墨情趣融汇贯通,并放
美术批评文章应当学术化——与林加冰先生商榷
作者: 应天齐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信赖程度   现实主义   美术批评   提出讨论   抽象艺术   浮躁情绪   加冰   非具象艺术   油画创作   学术化  
描述: 《美术观察》1997年第4期刊载的林加冰《克服油画创作中的浮躁情绪》一文(以下简称“克文”),觉得文中有些概念不妥。贵刊目前为国内较权威之学术刊物,读者对其信赖程度较高,特提出讨论,恳请指正。 “克
来自生活的启示与感悟——创作随想
作者: 刘曼文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古典绘画   创作道路   自我实践   现实主义   中西方文化   再体验   现实主义创作   作品   油画创作  
描述: 画自己喜欢的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说来容易,做起来也并非易事。 当改革开发的春风吹来,中西方文化有了更多的交流与碰撞,中国的油画家开始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一些欧洲大师的原作。于是有志于油画创作的精英们,尤其是青年油画家,如饥似渴地吸吮着国外大师的营养,开始了创作的自我实践和尝试。骤然间,西方的各种风格,各种流派,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得以借鉴和勃兴。 从古典绘画热到写意、象征、表现,乃至抽象和现代的多元化,多媒体,每一种画风的流行都产生了一些适应这种画风的优秀画家。然而,更多的画家只能随波逐流。 60年代初,在现实主义的精神的主导下,我踏上自己的创作道路,那是严格按现实主义手法进行的。我背着沉重的画具,到生活的底层,写生、体验、再写生、再体验,终于把那朴实的生活储存到我的记忆中,那一阶段创作了一些属于现实主义的作品(如:《冬》,1982年作)。
把健康繁荣的美术带向新世纪——第六次全国文代会部分美术家代表访谈
作者: 朱京生   罗丽   张岱   张鹏   曹庆晖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世纪   工笔画   民间美术   文代会   少数民族   中国画   艺术语言   版画   城市雕塑   美术家  
描述: 1996年12月,全国第六次文代会在京召开,这是中国文艺界的一次盛会。在会议期间,我刊组织记者采访了部分与会美术家代表。接受采访的十四位代表,涵盖了美术门类的绝大部分领域:国画、油画、版画、漫画、雕塑及理论等。这些代表均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他们总结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创作成果,分析了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势,批评了当前美术创作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从各位代表所谈的内容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艺术家要继续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充实自己作品的精神内涵,创作出鼓舞人们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好作品来;二是敦促艺术家要在艺术语言、表现手法上有独特的建树,既不能唯洋人是瞻,也不能唯古人之鼻息是仰。这对中国美术在今后的发展,颇具参考价值,相信艺术家读者能够从中吸收有益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把握住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鼓动自己的艺术羽翼,纵情翱翔。在此,我刊编辑部谨向接受采访的各位美术家代表致以诚挚的谢意。 时值农历春节,我们编发了这一期民间美术专号。其用意并不仅仅是为增添节日的欢快气氛和喜庆色彩,我们还想借此机会,探讨一下古老的民俗艺术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生存和发展。 用“博大深厚”四个字来形容民间美术,想必不会引起什么异议。民间美术一方?
< 1 2 3 ... 37 38 39 ... 259 260 26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