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婺绿”茶史考
作者: 刘隆祥   詹成业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茶叶产量   名茶   茶区   中国茶业   精制   绿茶   茶叶品质   十八世纪   历史悠久  
描述: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
浅议建房资金的源流
作者: 胡慧明   来源: 武汉金融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方米   首要问题   住房储蓄   房地产金融机构   住房贷款   人均居住面积   建房资金   住房建设   消费结构   建国以来  
描述: 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住房建设的首要问题。建国以来,国家在住房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仅1979年至1990年12年间,就新建住房15亿平方米,累计投资2800多亿元,但依然是杯水车薪,住房供需紧张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全国城镇仍有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800万户,其中人均居住面积在2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50万户,还有5000万平
他有一颗明亮的心
作者: 陈大雄   来源: 老区建设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朵朵   老人送   田富   妻子儿女   爬起来   青瓦   天宝乡   浮梁县   双目失明   两层楼  
描述: 自从见到浮梁县天宝乡枧头村的盲人郑腊梅后,我就没法平静。一个盲人,靠偏竹器、烧砖瓦、种责任田富了,还帮着有眼
张唐英与《蜀梼杌》
作者: 樊一   方法林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郡斋读书志》   熙宁   后蜀   前蜀   中进士   唐英   鉴戒   梼杌   裴寂   藩镇  
描述: 《蜀梼杌》,是宋代四川新津人张唐英(1028~1071)所编撰的一部地方史著作,其内容为前、后蜀两朝80来年史实之记录。唐英中年早逝,此书亦久成残篇。对其人其事,迄少学人论及。本文拟对张唐英的生平及论著略作考述,并对《蜀祷杌》的编撰及特点略作介绍,冀为地方史志之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雍正斗彩绿竹小碗浅谈
作者: 安莉丽   来源: 文物春秋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办处   年希尧   彩瓷   底径   绿竹   档案   唐英   轮廓线   青花   雍正年间  
描述: 1985年在清整文物过程中,见到几件雍正年间烧制的斗彩瓷器,其中有几件斗彩绿竹小碗堪称一绝,令人爱不释手。后来在造办处档案中发现有关记载,于是欣赏之余写下这一小品,以供参考。 此碗呈敞口,口径为9.5厘米,通高4.2厘米,底径3.5厘米。底足为直立圈足,足底有方形双线框,楷书“大清雍正年制”,竖双行六字兰款,字体工整隽秀。胎薄质洁,白细透剔,晶莹如玉。碗的外面两侧画绿竹,淡淡的青花勾勒出朴实淡雅的图案轮廓线,绿色竹叶简洁洒脱。据《造办处档案》载:“雍正九年四月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持白瓷碗两件,奉旨着将此碗多半面画绿竹,少半面着载临撰字言诗,题写地章或本色全绿竹,淡红或白色酌量配合烧造。”
园林雕塑与环境
作者: 王家有   来源: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园林   视觉场   空间序列   环境   雕塑  
描述: 园林雕塑与环境是同步展开的。它与园林环境诸要素,如绿地水景、林木地貌、园林建筑小品的形态线型、色彩关系、尺度大小以及视距应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条件,相互补充.本文着重论述雕塑与环境要素的统一协调关系和对比变化。
一个国内新建现代化墙地砖生产工厂的特点分析
作者: 陈仁善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点分析   隧道窑   辊道窑   压砖机   球磨机   全自动   墙地砖   马赛克   窑车   现代化  
描述: 1 前言该现代化墙地砖生产工厂的主要装备为:隧道窑、辊道窑、液压全自动压砖机等,均由香港某公司全套供应,武汉工业大学为技术顾问单位。该厂由1988年开始建厂,1990年一次试生产成功,具有年产有釉马赛克、无釉马赛克和彩釉砖220万平方米的能力,设备性能良好,具有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
玻璃的烧孔光谱学
作者: 张苹   来源: 物理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孔   光谱学   非均匀增宽  
描述: 人造玻璃的历史要追溯到古埃及时期,世界上第一个玻璃容器诞生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随后在古罗马就有各种精美的玻璃制品问世.从此,玻璃及由它制成的器皿被人类所喜爱. 玻璃有两个特性.第一,玻璃的化学性质具有大的宽容度.比如纯净砂粒的熔点,通过加进各种金属氧化物可由 1400℃以上降到600-700℃.玻璃是物质的非平衡态,它是一种过冷液体.利用一些添加剂,这种过冷液体就固化成一种透明而美丽的我们称之为玻璃的物质.对它进行切割、打磨等工艺后,它就象石英晶体一样.第二,玻璃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那是因为当它熔化时加进了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的缘故.例如,加氧化镍,它呈紫色;如氧化钴,呈蓝色;加氧化铁,呈蓝绿色或黄色.这决定于铁的氧化程度.事实上,由于铁的不纯净,普通玻璃都有绿的色泽. 如果玻璃对某些频率的光没有吸收的话,它表现出各向同性,不散射光,只透射光.然而在一个很精细的尺度上,比如几个纳米的原子、分子尺度,玻璃却表现出严重的各向异性.在晶休中,对任何一个原子或分子,在一定的距离,它都拥有数目一定的相邻原子或分子,而在玻璃中只能对邻近的原子作出统计分布,所以对玻璃体中的一个原子或分子只能大概地给出其近邻的位置.这种源...
“小孔成像”中的“像”到底是什么?
作者: 熊自臣   来源: 物理教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膏像   实像   会聚   光线   光具组   人物形象   小孔成像  
描述: 像的范畴。为探明此问题,不妨将《辞海》中对像的两种解释照搬如下: 像:1.人物形象的摹写或雕塑。如:肖像;画像;石膏像。2.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组(透镜、镜、棱镜或它们的组合)后所形成的与原物形似
为加强直观教学,设计丰富多采的演示教具
作者: 杨师孟   苏强   来源: 物理教学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使用   教学实践   有机玻璃   演示教具   演示实验   设计新颖   积极思维   物理教学   大气压强   调动学习积极性  
描述: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设计新颖巧妙丰采多姿的演示教具,创设爽心悦目富有情趣的情调意境,提供强刺激,对触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活跃状态、调动学习积极性起着非凡的作用。现从教具演示形象上的独特美妙及色调上的五彩缤纷的美感角度,提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自行设计使用的几个教具供参考。
< 1 2 3 ... 15 16 17 ... 130 131 1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