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修拉油画的风格特征
作者: 唐骁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修拉   风格特征   油画  
描述: 19世纪末的法国画家修拉在光色理论基础上结合当时科学技术的进步成果,发明了能够充分发挥色调分割效果的点彩分色法,开创了"新印象主义"这一全新的油画艺术,对20世纪的油画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修拉的艺术人生谈起,分前后两个时期详细介绍了修拉油画的艺术风格,以使大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修拉及其作品。
情系河山
作者: 蔡厚示   钱志熙   刘扬忠   时新   何泽中   何鹤   舒贵生   詹骁勇   张四喜   谈怡中   周清印   刘功勇   来源: 中华诗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尘埃   桑田   河山   英雄   天书   孟浩然   归来   千岛湖   甲午海战   秦皇  
描述: 蔡厚示 宿K68次列车经赣东北 车向浮梁北,灯光夜欲昏。 平原阒无语,拂晓过祁门。 永定土楼吟唱会途中偶占 土楼十看兴犹新,水色山光竞入神。 何必荆关来作画2老夫已是画中人! 晨过淮西 初辞淮毫近卅春,昔日故人今古人。 博学工诗吴孟复,温文尔雅王达津。 知音友变忘情女,守土官成聚敛臣。 徙倚东风思浩荡,中郎无泪话酸辛。 钱志熙 减兰·游千岛湖欲谒瞿禅翁墓未果 眉峰绰约,云外琼田栽绿玉。螺 髻姗姗,胜似桂林海上山。平生耽 句,俯首天风高阁语。欲谒词仙,万顷 烟波益渺然。 两游黄山赋诗 呼吸真疑帝座通,插天万柄玉芙蓉。 云生宙合疑无地,雨歇苍冥自见虹。 绝岭未通樵子迹,丹岩或有列仙踪。 秦皇巡辙穷山海,此处当年惜不逢。 参观刘公岛甲午海战展览馆 旌旗蔽日阵图雄,铁舰王师冠亚东。 壮士有心吞丑虏,庙堂无策破强戎。 蛟宫愁见鱼龙泣,虎帐畏闻猿鹤空。 一鉴刘公岛上月,当年曾照血花红。
为什么要关注架上艺术
作者: 刘骁纯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   架上艺术   形态   原创性  
描述: 一部分是绘画、版画、摄影、书法、雕塑等原来已经习惯称为艺术的东西 ,另一部分是装置、概念、地景、行为、新媒体等美术界一般还不习惯称为艺术而又不能不称为艺术的东西 ,两大部类无以名之 ,情急之下便有了架上架下 ,架上非架上之谓自上世纪 70年代以后 ,非架上艺术在欧美艺术界渐成主流 ,我国有的理论家据此认为架上艺术已经过时、已经不再具有意义。我不赞成这种看法。事实上 ,在非架上艺术不断发展的同时 ,西方的架上艺术也在不断发展 ,出现了亨利·摩尔 (HenryMoor)、考德尔 (AlexanderCalder)等一批重要的雕塑家 ,德·库宁 (WillemDeKooning)、弗洛伊德 (lucianfreud)等一批重要的画家
致广大与尽情微──秦俑艺术略论
作者: 刘骁纯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军阵   写实风格   类型特征   秦俑   现实主义   写实艺术   秦始皇陵兵马俑   雕塑   写实性   致广大  
描述: 致广大与尽情微──秦俑艺术略论刘纯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个人类古代文化的伟大奇观的发现,使世界都感到震惊。它向人们提出了许多研究课题,仅就艺术的角度而言,本文也不可能对它进行全面的探讨。这篇文章的目的只在于从秦俑艺术的特征去追溯一下帝王与工匠的创作心理...
双馈风力发电变流器设计与研究
作者: 王盛   罗俊骁   朱义贤   刘瑜   石峰   高岭   来源: 电子世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矢量控制   双PWM   风力发电   变换器  
描述: 本文对双馈风力电机的功率流动、数学模型、坐标变换等理论和背靠背结构的双PWM双馈风机变流器拓扑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双馈风机变流器的控制策略技术上,提出了背靠背结构的双PWM变流器设计,发电机端变流器采用基于定子磁链定向和定子电压定向的控制策略;在并网端变流器PI双闭环结构控制策略。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出理论的有效性,在由异步电机模拟风轮的1.5MW双馈风电机组实验平台,针对双馈电机的运行状态开展了次同步、超同步和穿越同步速等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方案可以满足双馈风机并网控制要求,控制系统动态响应快,稳定性好,电流谐波含量少。
油画系第二工作室教学与创作有机结合的尝试
作者: 远之   骁栋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风景   油画静物   教学与创作   发现美   工作室   印象派   艺术语言   作品   绘画技能   基本功训练  
描述: 教与学,学与创作,这是一个人皆注重却难以完满解决的老问题。从油画系实行工作室教学以来,我们第二工作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逐渐积累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加以改进。几年来,在教与学,学与创作上初步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方法。 一、对学生采用严格的基本功训练与创作有机结合的教学法。 按照油画系教学体制,结合工作室的教学特点,我们把全部教学过程分作两个阶段来进行。在低年级,首先侧重于对学生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对于基本功,我们认为应包括两个方面,这就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基本绘画技能的训练。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研究艺术大师的作品,从中了解他们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怎样运用艺术形式去表现美,使学生对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有一个概要了解。在绘画技能的训练方面,要求学生解
作为美术家的闻一多
作者: 刘骁纯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性   现代设计   艺术馆   艺术家   现代美术史   创作年代   百年诞辰   闻一多   美术作品   美术家  
描述: 值闻一多百年诞辰之际,1999年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的“闻一多美术作品展”,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展示了闻一多存世的美术作品,看后感触颇多。 感触最深的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不谈闻一多是一个极大的疏漏。以诗人、学者、战士而名世的闻一多。他的道路是从美术开始的;他留学美国,攻读的是美术。从他留下的美术作品看,涉猎极广,书法、篆刻、插图、封面设计、写生,无不精妙。从史料看,他在美国学习时的油画、素描亦属优秀,可惜没有保存下来。
林菁菁和“写意油画”
作者: 刘骁纯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人书画   文化品格   语言特征   写意精神   现代绘画   构成意识   表现主义   林风眠   中国油画  
描述: 将中国文人书画中的写意精神与西方现代油画中的构成意识融合在个人的创造之中,这曾是吴大羽、林风眠、关良等老一代油画家艰苦摸索了一辈子的课题。当前一批中青年油画家正以更大的活力、更新的思路开拓着、深化着这一课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方位,林菁菁是其中的一位。
罗工柳:中国写意油画的开拓者之一
作者: 刘骁纯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大写意   写实艺术   写实绘画   写实观念   写意形态   表现主义   野兽主义   后印象主义   中国油画  
描述: 早在二十世纪初西画大举入传时,欧洲画坛的各种风格流派几乎都对中国油画界产生过影响。受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种种写意形态的艺术的影响,出现了常玉、沙耆、潘玉良等代表性艺术家。
深层推进——兼谈油画格局
作者: 刘骁纯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材料   印象主义   风格主义   后现代艺术   个人价值   后现代时期   精神取向   充分发育   画格   中国油画  
描述: 当有人宣布油画已属过去时态而不再具有问题时,中国油画却以它的整体势态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如果把精神和语言上纵深掘进的可能性看成是无止境的,那么在油画和泛油画领域中横向开拓的可能性也将成为无止境的。 油画过时论产生的背景是世界性的后现代大潮,艺术媒体大规模地转向了现成品、综合材料、装置、身体、行为、事件、环境、观念……如果这一转化真的可以类比于彩陶落而青铜起,秦篆退而汉隶兴,唐诗衰而宋词盛,宋画降而元画成,那么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去拼命挽救行将就木的油画。但在我看来,油画进入印象主义后才刚刚进入它的青年时代,现代、后现代在未来的21世纪都属于新兴艺术,所谓“印象主义”已老朽、“现代艺术”已过时、现已进入了后现代时期云云,都是商业暴炒制造的短期神话。浅薄的新奇和深层的创造、“流寇的造反”和高层的变革、骗子的花招和大师的心血一块儿挤进博物馆的惨痛事实,正说明盲目暴炒后现代造
< 1 2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