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陶瓷中的人物装饰
作者: 刘慧兵   马俊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装饰   艺术特色  
描述: 人物装饰是在陶瓷绘画史上运用较多的题材,各历史时期的装饰方法和风格各异,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陶瓷人的智慧才能。为今天陶瓷装饰留下了宝贵的艺术价值。
作品赏析
作者: 马俊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欣赏   绘画作品   杨天宇   艺术创作  
描述: 作品赏析
抱朴 马俊“青花分水半刀泥 芦苇”题材陶瓷艺术作品赏析
作者: 马俊   来源: 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中国   小说集   当代   短篇小说  
描述: 抱朴 “青花分水半刀泥 芦苇”题材陶瓷艺术作品赏析
甘肃画院美术作品集 2013 朝圣敦煌
作者: 安邕江 马国俊主编   来源: 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风景画   作品集   俄罗斯   现代   油画  
描述: 本书是甘肃画院2013年“朝圣敦煌”新疆考察采风和东线采风活动中,17位书画家用心记录的图像、文字,包括写生、临摹及创作作品。该书从侧面反映了甘肃画院近年来在学术建设上的成就,也为打造“敦煌画派”做出有益的尝试。甘肃画院美术作品集2013是甘肃画院2013年“丝绸之路·佛教东渐”采风活动中,17位画家的写生、临摹及创作的中国画和油画作品。
画历史画,要有正确历史观— 徐芒耀谈《新四军—车桥之役》创作
作者: 马俊   来源: 油画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画历史画,要有正确历史观— 徐芒耀谈《新四军—车桥之役》创作
马俊东油画作品
作者: 马俊东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   油画  
描述: 东油画作品
情感在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表现
作者: 马俊华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   表现   油画创作  
描述: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注入了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和期望,渗透了艺术家强烈的感情。艺术创作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形式上的感受和理解,以及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理想。
流化床焚烧处理有机浓缩废液的结焦结渣特性
作者: 李晓东   吕宏俊   徐茂蓉   马静颖   严建华   岑可法   来源: 化工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焚烧温度   添加剂   结焦结渣   有机浓缩废液  
描述: 温度是有机废液焚烧的重要参数,也是影响焚烧炉结焦结渣的重要因素.实验研究分析了采用流化床焚烧处理有机浓缩废液时,焚烧温度对结焦结渣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焚烧温度的升高,焚烧炉的结焦结渣程度逐渐加大,渣样晶相由以Na2SO4、NaCl等为主转变为以Na2SO4、Na2Si3O7等为主,且Na2Si3O7在渣样中的比重随着焚烧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向焚烧炉添加石灰石、Fe2O3粉末、高岭黏土等添加剂能够较好地抑制焚烧炉的结焦结渣.
四家样对佛教雕塑中国化的建构
作者: 马英俊   来源: 翠苑(民族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秣菟罗   犍陀罗   曹仲达   佛教传入   周昉   《图画见闻志》   吴道子   雕塑艺术   佛教造像   张僧繇  
描述: 任何文明,从来不是孤立形成的,而是互相吸收、互相渗透、互相融合而成的。中国从古就有广泛汲取外来文化的传统,同时也从来就有包容、融合的豁达和博大。发端于印度的佛教,进入中土后经过孕化陶冶,逐渐形成完全中国化的民族新文化。而这种民族化的进程,实际上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便已开始。佛教的发展如此,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亦然。虽然早期佛教造像深受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和笈多以及中亚西域等风格的影响,但和发源地的
从云岗到龙门造像之风的变化
作者: 马英俊   来源: 翠苑(民族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魏孝文帝   拓跋珪   有效统治   东土   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   佛教艺术   流传千古   云冈   石窟造像  
描述: 汉末以降,佛教艺术传入东土,由此开启了中国化的历程。每朝每代,不断地演绎发展。总体而言,每个朝代呈现大致统一的面貌,如唐代的圆润丰满。但有一个时代,疆域虽然仅限在北方,政权存在时间也不长,没有超过150年,有效统治北方则更短,且也不是汉人系统政权,却做到了前后两种造像风尚流传千古,可谓佛教艺术中国化进程的缩影,这就是北魏,创造了云冈与龙门石窟的辉煌。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之始。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