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静】搜索到相关结果 1728 条
-
浅析工笔花鸟画的自然美
-
作者:
陈静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花鸟
审美
自然美
启发
-
描述:
在工笔花鸟画中,自然美是人以自然生物为审美客体,用绘画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艺术源于生活,大自然是艺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而在历史悠长的工笔花鸟创作中,自然离不开大自然给与的启发。在创作中,我们要做的是要融入自然,在大自然中发现美;还需要做的是把自然美与自己的审美很好的的结合,从而在大自然中探寻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对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影响。结合图书资料研究探索,领悟传统走向现代的自然美绘画理念对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启发。
-
中国工笔花鸟画时代与题材变迁
-
作者:
顾静
来源:
人民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题材
创作
工笔花鸟画
-
描述:
工笔花鸟画题材表现正在克服从前的单一、雷同、肤浅和缺乏学术探索的缺点,重视画家的生存环境,重视表现内心感受,发掘精神价值,而这些都在推进工笔花鸟画的审美趋向和审美理想,并形成现当代工笔花鸟画形式、风格、流派多元共生的艺术格局。
-
刘德功和他的黑陶艺术
-
作者:
王志静
来源:
人民文摘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考古界
城子崖
富贵吉祥
德功
美术学院教授
陶瓷艺术家
九条龙
当代生活
华夏文化
传奇人生
-
描述:
世界黑陶看中国,中国黑陶看龙山。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的城子崖文化遗存,在中国黑陶制作艺术上占有重要位置,被考古界称为“龙山文化”,因其以黑色陶器为典型标志,故又称为“黑陶文化”。 黑陶大师刘德功就是这一华夏文化艺术瑰宝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重生 1982年,著名雕塑家仇志海先生涉足黑陶领域,独立制作出具有“黑玉之质、青黛之色、钟磬之声、青铜之光”的仇氏黑陶,被学术界、艺术界誉为20世纪最辉煌的艺术成果之一。
-
攀登艺术之巅的老人
-
作者:
穆静
来源:
民族团结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高窟
研究工作
研究家
老人
中央美术学院
敦煌艺术
常书鸿
四十年代
油画大师
东方艺术
-
描述:
到今年春天,满族著名敦煌艺术研究家、油画大师常书鸿教授,献身于敦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整整四十个春秋了,同时又欣逢他八十大寿。四月六日这天,他的亲朋好友和学生们,在他北京的新居里,为他举行了一个小小的庆祝活动。前来祝贺的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有汪锋、文正一、童大林,他留法的同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临乙
-
“茶余饭后”的对话
-
作者:
田静
来源:
名家名作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余饭饱
李明久
关汉卿
现代艺术
秦楼
铁扬
散闷消愁
斗鹌鹑
马蒂斯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铁扬专注于油画,李明久则醉心于山水。两位先生均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生人,早已久负盛名,且相交已久,他们更是心有灵犀地将二人的友情比作"茶余饭后"的交往。元·关汉卿《斗鹌鹑·女校尉》套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这种交往,看似平常,实则不易,真正的艺术家之间的交往能达到如此境界则更不易,既不掺杂任何世故,又赋予了一种心灵上完全纯粹的自由和放松。既有古朴的真切,又有尽可天南地北的平起平坐。当更多的人把马蒂斯和毕加索同称为现代艺术的源头时,我却只是心仪于八十三岁的他,坐在画室的轮椅上,光着脚,专心剪
-
回归精神的家园:赵一静油画作品赏析
-
作者:
宋艳丽
赵一静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徽派建筑
乡土
民族化
-
描述:
赵一静的油画作品《归》和《江南往事》,把自然场景与自我心境很完美地结合,在极力渲染油画形式美的同时,也展示了油画艺术的抽象美。本文具体论述了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概况以及走民族化道路的重要性。从中国油画
-
迷人的六角形
-
作者:
张静
来源:
建筑知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展览空间
外表皮
当代雕塑
几何形状
多功能建筑
核心载体
费尔南多
循环路径
装饰物
六角形
-
描述:
博物馆既是艺术核心载体的多功能建筑,也是展现城市一段特殊历史时刻的地标符号。墨西哥城的索玛亚博物馆(Soumaya Museum)从两方面着手设计:一是要建造一栋独特的当代雕塑性建筑,二是这栋建筑适合展示世界级展品,包括可追溯到14世纪的绘画、雕塑以及装饰物。
-
白色幻想
-
作者:
张静
来源:
建筑知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物
建筑设计
建筑风格
建筑空间
-
描述:
"海崖屋"是为一家四口设计的,其雕塑般的白色外观是著名的邦迪海滩到库吉海滨漫步的一处亮点。想象一下,每天生活在一个可以俯瞰大海的大平台上是多么的惬意。平台之下,岩石经过雕琢,形成一个洞室。平台之上是被包裹起来的卧室空间。通过一条狭窄迂回的楼梯,可以到达顶层的观景楼,那感觉就像行走在一座圆形石造碉堡里。房子为建筑师提供了一次将其独特想法付诸实践的机会。设计要考虑如何利用场所的特殊性,而
-
宋代陶瓷研究的几个问题
-
作者:
杨静荣
来源:
鉴宝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谈起宋代陶瓷,首推五大名窑,但是仔细研究后,却发现其中尚有许多有待深入研究的未解之谜,如钧窑、哥窑、北宋官窑及定窑中的绿定等等,均是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我对此有些不成熟的想法,以随笔的形式发表,希望能对学术讨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即便把我当成笔伐的靶子,只要能公正的学术讨论,我都乐于接受。 钧窑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学术界就有专家提出钧窑应该是金代产品的学术观点,到70年代随着河南禹县钩台窑的正式发掘后,这个问题似乎得到解决,其出土实物与故宫传世钧窑品完全一样,而且在窑址中还出土一个钱范(当时报道是钱范,实际可能是陶瓷做成的类似吉祥物模仿钱范的陶瓷雕塑制品)。上面印有宣和字样,故该窑址应该是宋代的,与学术界多数人认为故宫传世的钧窑产品是宋代的说法正相吻合。但是该次发掘的窑址,在地层关系上有些混乱,并不能完全证明就是宋代的窑址,真正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故宫传世的钧窑产品是官窑性质,许多烧坏的产品打碎后就地深埋,只有官窑才有此作法。目的是防止流散民间进行仿制。二是该窑址的上限不会超过所谓“钱范”上面的年代。正因为此次发掘留下的疑问,其后不断有学者对官钧产生的年代提出疑问,到本世纪时,该问题形成一个热门话题,上海博物馆的科技工作者对禹县出土的瓷片用热释光的科技方法进行了测试,结论是年代在元末明初。
-
城市雕塑与城市文明——环境雕塑功能面面观
-
作者:
张静
来源:
江苏城市规划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雕塑
城市文明
城市雕塑
-
描述:
本文通过环境雕塑在美化城市环境、传达情感理念、共享审美资源、提升文化品位、标识环境空间、促进旅游娱乐等方面的功能,证实了城市雕塑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环境雕塑建设的规模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