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美院历史、发展与不断拓展的标志和见证——景育民《柱体的延伸方式》“图像”解读
-
作者:
郭雅希
来源: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大利罗马
爱奥尼亚柱式
天津美院
天津美术学院
图像学
方与圆
女子师范学校
历史时期
罗马式
万神殿
-
描述:
图像的本质在于以视觉的方式传递一种文化的信息,当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图像进行重合与碰撞的时候就会产生出一种历史性的对话,景育民的雕塑《柱体的延伸方式》即是一例。他通过经典“图像”的挪用与嫁接,开创了一段思接千古的视觉文化旅程。一、天津美院历史与发展的标志和见证(一)包容开放、面向世界的标志和见证每当看到天津美院的主楼,总要想到意大利罗马的万神殿——罗马式的穹顶与希腊式神庙的完美结合。
-
墨彩似梦 斑斓如幻——于少平传统书画馆画家刘瑜琼的彩墨画作品
-
作者:
郭雅希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热爱生活
论画
刘最
中国文化
享受生活
艺术精神
墨彩
琼实
中国书画
女弟子
-
描述:
寄语:重庆女弟子刘瑜琼,排行老三,人称“三姐”,也称“老三”。因为喜欢油画的色彩和中国书画的线骨墨韵,画起了彩墨画,走中西合璧的道路。艺术活动,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一个人内心感情最直接的表露,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理解与追求。追求艺术的完美与追求人生的完美,在其终极之相会合,这就是中国文化中艺术精神的体现。老三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渴望用
-
关于包豪斯对中国现代设计影响的思考
-
作者:
吴潼
郭雅坤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响变化
中国设计
包豪斯
现代设计
-
描述:
在1919到1933短暂的14年中,包豪斯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影响至今。技术和艺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培养集技术、艺术、设计为一身的新型人才。受此影响,中国设计以人为本,强调艺术与科学融合、传统与时尚并重、包容多元文化。有鉴于此,给现代设计留下了无限的财富和无尽的思考。
-
浅谈书法元素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融合应用
-
作者:
郭雅坤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艺术
书法元素
融合应用
-
描述:
璀璨辉煌的中华文明诞生在养育了炎黄子孙的黄河流域,也是文字这一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的发源地。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汉字书写艺术,陶瓷也是中国灿烂文明史长河中独一无二的辉煌成就,与人类文明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书法元素与陶瓷装饰的结合以及融合与应用,它作为一门独立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
汉代陶俑艺术特征
-
作者:
吴潼
郭雅坤
来源:
山海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作品
中国古代雕塑
秦帝国
乐舞杂技俑
中国古代美术
民族文化融合
陶瓷发展史
黄老学
人物形象
社会经济
-
描述:
汉代陶瓷艺术在中国悠久的陶瓷发展史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自彩陶兴盛以来汉代陶瓷艺术独有的质朴浪漫特点反映了两汉承上启下的历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汉代的陶俑雕塑艺术,质朴厚重的同时又萦绕着浓浓的浪漫情怀。一、汉代陶资艺术形成的社会背景(一)西汉初年奉行的‘黄老学说"对陶瓷艺术的影响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汉武帝时期统一了南北各地的封地,使得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社会经济空前
-
天津美院历史、发展与不断拓展的标志和见证——景育民《柱体的延伸方式》“图像”解读
-
作者:
郭雅希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历程
相关思考
土尔扈特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民族迁徙
艺术创作
传统文化
雕塑
公共艺术
-
描述:
图像的本质在于以视觉的方式传递一种文化的信息,当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图像进行重合与碰撞的时候就会产生出一种历史性的对话,景育民的雕塑《柱体的延伸方式》即是一例。他通过经典“图像”的挪用与嫁接,开创了一段思接千古的视觉文化旅程。一、天津美院历史与发展的标志和见证(一)包容开放、面向世界的标志和见证每当看到天津美院的主楼,总要想到意大利罗马的万神殿——罗马式的穹顶与希腊式神庙的完美结合。这是方与圆
-
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与天津文化文脉
-
作者:
郭雅希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京条约》
油画家
天津美术学院
大沽炮台
天津文化
天津教案
地缘文化
《天津条约》
油画系
乾隆皇帝
-
描述:
一、天津的地缘文化与油画发展背景1793年,清乾隆年间,英王特使马卡尔尼出访中国时在天津三岔口换乘小船,走水路,在承德与乾隆皇帝会面。这是西方人最早突破大清盛世“平静”的历史事件。后来,大沽炮台的修建(1817年)、两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1856-1860年)、《天津条约》(1858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的签订、天津的开埠(1860年)、西方基督教传教士殷森德最早在天津传教(1861年)、英国工兵上尉戈登在天津勘定租界,直至后来两万三千亩的九国租界在天津划分(1861年)、“天津教案”(1870年)、持续了35年的洋务运动(1861-1895年)、亚洲最大的军火工厂建造、亚洲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