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祁海平的艺术追求——祁海平访谈
作者: 郭雅希   来源: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家   绘画艺术   祁海平   中国   艺术创作   艺术观念   艺术形式   艺术评论  
描述: 参加第一届中国油画展(上海美术馆,1987),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南京·江苏美术馆,1989), 当代中国油画展(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1994),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1994),现代中国
“渡·当代水墨方式”展及天津现当代水墨艺术
作者: 郭雅希   来源: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性   天津美术学院   水墨艺术   实验水墨   文化发展   现当代   美术馆  
描述: 2006年9月4日,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行了“渡·当代水墨方式”展,这是一次在表现性水墨,形而上实验水墨,工笔新写实水墨和观念水墨等不同领域探索,研究和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所谓“当代水墨方式”即当代的,与时代文化发展进程相匹配的带有实验性,[第一段]
天津美院历史、发展与不断拓展的标志和见证——景育民《柱体的延伸方式》“图像”解读
作者: 郭雅希   来源: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大利罗马   爱奥尼亚柱式   天津美院   天津美术学院   图像学   方与圆   女子师范学校   历史时期   罗马式   万神殿  
描述: 图像的本质在于以视觉的方式传递一种文化的信息,当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图像进行重合与碰撞的时候就会产生出一种历史性的对话,景育民的雕塑《柱体的延伸方式》即是一例。他通过经典“图像”的挪用与嫁接,开创了一段思接千古的视觉文化旅程。一、天津美院历史与发展的标志和见证(一)包容开放、面向世界的标志和见证每当看到天津美院的主楼,总要想到意大利罗马的万神殿——罗马式的穹顶与希腊式神庙的完美结合。
经典意义的“实验”——中国当代雕塑家实验肖像作品展
作者: 郭雅希   来源: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界   肖像作品   实验水墨   旧金山   雕塑家   中国当代   科学理论   概念  
描述: “实验”本是科学圈儿里的概念,专指为了验证某种科学理论、假设而进行的操作。1996年,由黄专主持的美国旧金山展出的“重返家园——中国当代实验水墨联展”,是中国美术界第一次将“实验”这个概念用于水墨界。[第一段]
李莎、吴潼、郭雅坤作品
作者: 李莎   吴潼   郭雅坤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区农业技术   持续发展   山地农业   复式生态技术  
描述: 李莎、吴潼、郭雅坤作品
天津美院油画系的创立变迁和天津文脉
作者: 郭雅希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与创作   文脉   油画  
描述: 作为近代兴起的城市,天津与中国近现代史息息相关。天津油画也随着天津城市的兴起,成为天津近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从成立到发展、强盛,与天津的文化,密不可分。
天津油画百年(四)
作者: 郭雅希   张历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现实主义   天津   艺术家   青年画家   中央美术学院   写实主义   作品   油画创作   中国美术  
描述: 1976年到1989年,中国的社会经济逐步转轨,西方各种人文思潮迅速传入,无论国家政治生活还是每个个体的现实生存,都经历了变革大潮中的第一场蜕变。有批评家认为,这一时期是“一个有形控制的公共话语与无形制约的公共话语之间的真空时期”。诚然,“文革”是专制的文化制度对人的有形控制,进入80年代,这种文化专制逐渐解体;而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国迅速地受到了信息时代的冲击,随之而来的后工业社会大众传媒对人的无形控制,似乎更是无所不在。相对而言,80年代的大部
当代油画和水墨艺术——天津美院史论系专题讨论
作者: 郭雅希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西方人   水墨艺术   实验水墨   水墨画   艺术家   抽象艺术   表现形式   当代   专题讨论  
描述: 天津美院史论系,在本科三年级开设“大艺术鉴赏”课程。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曲艺和专题美术讲座等。本课程每月有一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外聘专家讲座、本系教授讲座、本系
画面的背后没有彼岸——管勇访谈录
作者: 王珺   朱其   郭雅希   管勇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历史问题   感觉   知识分子形象   独立性   新历史主义   彼岸性   画面   东西   历史意识  
描述: 朱其:你怎么会想到画知识分子形象呢,而且有点丑化的倾向?管勇:这可能和平时总想一些和历史、文化、教育相关的东西有关吧。其实一开始也没想去丑化,就是想表现当下知识分子的那种独立性的丧失。我以为知识分子并没有发挥对这个时代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当然这和历史有关系。其实整个中国的历史也就好像是知识分子建立的历史,但是我总觉得现在和以前时代的知识分子不太一样,现在知识分子似乎丧失了判断的独立性。
天津美院历史、发展与不断拓展的标志和见证——景育民《柱体的延伸方式》“图像”解读
作者: 郭雅希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历程   相关思考   土尔扈特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民族迁徙   艺术创作   传统文化   雕塑   公共艺术  
描述: 图像的本质在于以视觉的方式传递一种文化的信息,当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图像进行重合与碰撞的时候就会产生出一种历史性的对话,景育民的雕塑《柱体的延伸方式》即是一例。他通过经典“图像”的挪用与嫁接,开创了一段思接千古的视觉文化旅程。一、天津美院历史与发展的标志和见证(一)包容开放、面向世界的标志和见证每当看到天津美院的主楼,总要想到意大利罗马的万神殿——罗马式的穹顶与希腊式神庙的完美结合。这是方与圆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