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郑】搜索到相关结果 165 条
-
长征题材美术创作的观念与手法
-
作者:
郑工
来源:
中国文艺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洪亮
重大历史题材
中共中央宣传部
吴山明
反殖民主义
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
美术创作
《长征》
澳门回归
-
描述:
历史事件为主题内容[1],从《虎门销烟》《圆明园劫难》直至香港、澳门回归等,其中也包括了红军长征的题材,如《遵义之春》(中国画,吴山明等作)、《长征》(油画,王希奇作)、《红军长征的将领们》(雕塑,王洪亮作)、《彝族结盟》(雕塑,曾
-
浅析常玉油画的造型特点
-
作者:
郑斯雅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之流
八十年代
现代主义艺术
靳尚谊
文化运动
西方现代主义
王沂东
艺术语言
杨飞云
中央美院
-
描述:
常玉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带有现代主义思想的画家。二十世纪初,常玉与徐悲鸿、潘玉良等大师一同留法深造,相比同时间留法的徐悲鸿等人,常玉曾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所遗忘。然而,伟大的艺术总是先于时代的。常玉敢于尝试,“不怕牺牲”。他的艺术是不断追求完美的线条、与众不同的造型,追求精神自由,通过画面表达内心世界,画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绝不沦于造作。常玉的作品纯粹、淡雅、一尘不染,给人营造出一种落寞、孤僻、与世无争的意境。
-
心灵的眼睛——走进名画《盲女》
-
作者:
郑勤砚
来源:
中华家教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国伯明翰
米莱斯
作品名称
布面油画
罗斯金
光明灿烂
波尔斯
画中
双目失明
美术学院院长
-
描述:
作品名称:《盲女》画家:米莱斯(1856年画)作品规格:86.6厘米X61.6厘米(布面油画)英国伯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藏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拥有美的眼晴的艺术家,他们以画笔为工具,为我们描绘深埋在日常生活中的美丽精神世界。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你的眼睛看不到美丽世界,你还会如此
-
不是母女胜母女——走进名画《音乐课》
-
作者:
郑勤砚
来源:
中华家教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雷德里克
柯勒乔
作品名称
布面油画
提香
画中
艺术天分
竖直线
莱顿
美术学院院长
-
描述:
作品名称:《音乐课》画家:弗雷德里克·莱顿(1877年画)作品规格:92.8厘米×118.1厘米(布面油画)伦敦市政厅美术馆藏温馨画面画中是200年前的一堂音乐课,画面色调温暖,流露出浓浓的温情。你能猜到画中主人公是什么关系?母女?姐妹?还是师生?其实是美丽优雅的女教师像妈妈一样温柔地怀抱着小女孩,正在帮助她调试手中的六弦琴。午后的阳光照入庭院,照亮了她们美丽的面容和华贵的服
-
人月圆·山村
-
作者:
郑永祥
来源:
中华诗词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人月圆·山村》
诗词
中国
-
描述:
玲珑溪瀑崖头挂,芳草翠山涯。依依杨柳,花篱独院,几户人家。阳光煦煦,炊烟袅袅,喜鹊喳喳。杜鹃催种,雄鸡报晓,点豆耘瓜。
-
历史从不拒绝想象—论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
-
作者:
郑工
来源:
中华书画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题材
想象
中华文明
楚汉相争
美术创作
阅读经验
历史故事
鸿门宴
-
描述:
一当我面对王宏剑的油画《楚汉相争·鸿门宴》时,那段熟悉的历史故事在我的眼前活灵活现了。至少在我的阅读经验及想象中,没有拂逆之处,但能出乎意外。所谓拂逆,即与文献描述的事件情节相悖;所谓意外,即能独构一种叙述语境,在特定的瞬间看到你未曾想到的东西,并通过形象直逼你的心灵,我们常说,那是被触动了。一段停留在文字上的历史,被转换成了视觉的图像,画家提供给我们的观看视角,成为解读的关键,其中充满难能
-
檀东铿的绘画
-
作者:
郑乃珖
来源:
中华书画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美术
福建师范大学
永泰
近现代名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
檀东铿
工笔花鸟画
实力派画家
福建福州
美术学院院长
-
描述:
檀东铿,1943年生,福建福州人,祖籍永泰。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曾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选·檀东铿工笔花鸟画》《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檀东铿》《百年东方美术·檀东铿作品集》等。数十年前,檀东铿是我的邻居。20世纪60年代初他开始学习中国画,画山水、花鸟,工笔、写意都画,后来逐渐转而主攻工笔花鸟画。他对画很着迷,学习很用功,笔不离手又肯动脑
-
油画中的构图艺术
-
作者:
郑光旭
来源:
中国艺术时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系
艺术
构图
创作
油画
-
描述:
油画中的构图是一门复杂的艺术,点线面的反复穿插中蕴含着高深的学问。纵观中外美术史,最优秀的画家皆深谙构图之道。本文从中国油画构图研究现状、构图艺术的重要意义、何为构图三大部分展开系统地论证。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国内对构图艺术的认知存在不足等现状问题,指出我国理论研究的弊端,论证了在实践中钻研理论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分析了构图在艺术范畴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画家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构图过程。第三部分通过阐释构图核心问题“主次关系”和主要特征“节奏”,从严谨性、明暗分配、静物摆放、模特选择、人物静物风景的搭配等多个角度论述了构图的方法与技巧。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形成生动的韵律与微妙的内在联系。在点线面的基础上,要适时的用艺术规律来衡量构图中的方方面面,从而让画面中的诸多关系趋于和谐,走向完美。
-
点画砌构——怀念恩师叶列梅耶夫
-
作者:
郑光旭
来源:
中国艺术时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罗斯
色彩
印象派
叶列梅耶夫
油画
-
描述:
3月16日,俄罗斯著名艺术家叶列梅耶夫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叶列梅耶夫先生运用辩证的、哲学的艺术理念,认识、观察、理解生命与自然,用斑斓璀璨的迷人色彩营造了一个令人沉醉的艺术世界。他用七十余年的执著,探索完整延续了印象派艺术的色彩成就。他博观约取,以开放的姿态从经典艺术中汲取养分,逐步完善自身的艺术语言,形成了完整成熟的艺术风格和极具学术价值的艺术思想。叶老是这个时代绘画艺术的长者,他的执著、睿智、真诚、渊博如同春风化雨,伴随时光丝丝融入他的点画砌构中,带给这世界以长久的震颤与感动。
-
油画写意:风格、形态或精神
-
作者:
郑工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说
刘骁纯
油画家
风格即人
书写性
写意精神
布封
论风格
上下文关系
中国油画
-
描述:
有人说:“写意不是风格,而是一种形态。”有人说:“写意不是形态,而是一种精神。”其实,人说写意各有所指,各有道理,尤其在中国油画这一问题上,说到写意,总有一个上下文关系,在特定的语境里,你会明白其所蕴含的意义。若将“写意”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提出,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其意义的共通性,为其定义。刘骁纯说:“写意在本质上是个性的。”(《写意论》)正是从绘画主体出发,以为写意的意旨不在对象的客观世界,而在于人的自我心境,在于个体立场与自我规范。他不说风格而说人,而布封(George-Louis Leclercde Buffon,1707—1788年)说“风格即人”(《论风格》),其文章笔法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人格规范,犹如人之“风骨”。可见,从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