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范】搜索到相关结果 1133 条
-
依附·探索 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教育的影响(之二):中苏油画教育交流的繁荣阶段(1954—1962)
-
作者:
范文南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联
教育交流
新中国成立
中苏
繁荣
依附
美术
中国油画
-
描述: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确立和朝鲜战争的结束,中国在国家政策、体制,尤其是教育模式等方面,开始全面向苏联学习,美术教育模式的苏化尤为突出。由于我国是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地位处于弱势,因此,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中国必须进行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教育建设。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仅仅依靠新中国自身的条件是无法实现的。
-
画我所要:戴士和艺术谈片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水平
思想性
中国艺术
艺术家
人生
艺术形式
作品
写生
油画
文化思想
-
描述:
戴士和在2008年秋天画出的两幅大画可以说为他自己六十岁的人生画上了一个精彩的惊叹号。这两幅大画分别名为《金山岭》和《金融街》,每幅高2米,宽7米,均由14块画布组成,堪称当代油画风景中的巨构。作通体之现,画面布势宏阔,视域宽广,结构新颖,景物跌宕,有一种黄钟大吕般的雄浑韵律:作细察之赏,画中笔触多变,肌理丰富,色彩斑斓,色泽浓郁,有一种陈酿香醇似的油画品质。面对这样的作品,足以让人感叹戴士和在油画这个领域达到的学术水平。他显然是不负自己人生
-
范文南 油画写生作品选
-
作者:
范文南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油画写生
-
描述:
范文南 油画写生作品选
-
传入、批判、正名
-
作者:
范程
来源:
文艺生活(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判
留洋学生
印象派
20世纪中国艺术
油画
传播与认知
-
描述:
印象派在20世纪中国艺术界的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由顺利传入到突然中断继而又大加批判直到最终正名。本文试图通过相关文献资料,辅之以图像分析的方法,简要梳理出这三个阶段在我国人们对印象派的认识,及其对中国油画的影响。希望能对理解当下油画艺术形态的形成有所助益。
-
油画
-
作者:
范振坤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技艺
描绘
人物
事物
方向性
男子
《逍遥游》
中国画
-
描述:
油画
-
在艺术实践中探索和创新等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洛阳桥
影视艺术
人文景观
养殖牡蛎
服饰奇特
文化内涵
名胜古迹
旅游发展
地方特色
惠安女
-
描述:
在艺术实践中探索和创新等
-
在艺术实践中探索和创新——有感于曲阳石雕大赛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实践
基本功
石雕艺术
雕塑家
社会效益
雕塑艺术
艺术修养
大赛
艺术素质
艺术特色
-
描述:
近几年来,在“石雕之乡”河北曲阳县,人们常常怀着激动的心情,述说着1992年8月在当地举行的“中国石雕艺术大奖赛”的空前盛况,以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创作命题——石破天惊”。他们说:“大赛的社会效益和那么大的影响真有“石破天惊”的气势。 “石破天惊”这个成语,本是唐代诗人李贺形容一种古代乐器一箜篌发出的声音,高亢激昂,有出人意外,惊天动地的效果:“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
-
《秋实》
-
作者:
范海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甘肃省
陶瓷材料
地质构造
丝绸之路
人类文化
人文交流
欧美地区
兰州城市学院
-
描述:
《秋实》
-
《至尊》
-
作者:
范海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承
相由心生
佛教造像
创新
-
描述:
《至尊》
-
蔡志松——拯救与升腾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经验
天人之际
文化命题
现实批判
生命意象
主题创作
古代文化
视觉造型
-
描述:
蔡志松的大型艺术展"天人之际"是一个充满视觉魅彩又引发文化省思的场域,为此他集合了多年一路走来的艺术经验,又专门为这个展览的主题创作了一批响亮的新作。他的艺术一向注重在古代文化典故和当下文化命题之间建立起联系,也特别注重用视觉造型的语言将生命意象与现实批判结合起来。他关注生命的存在,更关注生命赖以存在的世界,他的艺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