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英】搜索到相关结果 1900 条
-
对中国油画发展现状的思考
-
作者:
张祖英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现状
中国油画
-
描述:
中国油画学会成立后,开展一系列的学术活动以把中国油画的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前不久为筹备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曾专门召开了有关油画创作现状的研讨会,这里就我个人的认识和讨论中涉及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 关于时代性和精神性 从中国油国的大格局来说,目前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式,大部分移植味道很浓,或是内容浅显。从表面看,目前似乎所有风格都趋向于完美,而其中的精神因素、情绪因素却在淡化。现在有一些画家,关注的面很窄、境界很小、很弱、蓬勃有力的精神较少。在
-
天路孤心——陈飞的《画室生活》系列
-
作者:
易英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状态
人的自然本性
感性思维
表达方式
生存状态
中央美术学院
理性行为
弗洛伊德
语言形式
绘画活动
-
描述:
陈飞并非油画专业出身,尽管他以油画来展现他自己。陈飞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艺系,现供职于武汉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偶而做做陶艺,画画倒成了专业。艺术上有这样一个规律,技能与本能构成一种相互排斥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本能在这儿还不是指艺术上的风格或个人的语言形式,而是指个人的被本能驱使的感性思维、行为方式和生存状态在精神上的反映,越是精湛成熟的技术往往体现为严格的规范,而本能则不是被深深地掩藏起来,就是被严格的技术因素消解殆尽。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人的精神的避难所,显然这只意味着艺术的自由创造,才把被人的理性行为所压抑的本能欲望释放出来。我们说“画如其人”,“画品即人品”应该还有别一种解释,这个“人”或“人品”是指自然状态下的人的本件,不是指人在文化或社会条件下的情操或德行。从一个人的作品看到这个人的自然本性,这就要求画家有天真的眼睛、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表达方式。然而画家总是被技能所累,十年磨一剑,最后是见剑不见人。
-
明月心·诗化的体验——读郭有明的绘画
-
作者:
易英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功利主义
水墨画
中央美术学院
绘画艺术
现代主义
西方现代艺术
手工技能
版画
纯艺术
-
描述:
版画在目前的中国是一个很寂寞的领域,它既不象水墨画那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也不象油画那样有着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复杂的手工技能。尤其是在当代的中国美术界,经历8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和90年代的商品经济的大潮,那种浮躁的文化功利主义泛起之后,非但没有消退,反而愈演愈烈之势。版画的寂寞似乎也在所难免了。郭有明80年代中期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之后便去日本留学,主修版画,八载之后回归故里,于寂寞之中开始了真正孤独的艺术之旅。 但是孤独对郭有明来说并不是困境,而是一种境界,是为他追求一种纯美的形式所准备的条件。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现代主义对纯艺术的追求似乎变得十分遥远了,但正是这种状况促使
-
当代语境下传统工笔花鸟画之新变
-
作者:
刘英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观念
中国画学
填彩
工笔重彩
当代语境
工笔花鸟画
写意画
中国绘画
文化强势
写意性
-
描述:
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赭色陶器上的花、鸟、鱼等富有装饰性的纹样到唐代已然独立的工笔花鸟画;从五代影响后世的"徐黄体异"到宋徽宗时期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高峰,"勾勒填彩"的工笔重彩风格与"落墨为格"的工笔重写风格一直是工笔花鸟画发展和延续的两大脉络。在20世纪早期西方文化强势侵入的时候,与文人写意画相比,传统工笔画在相对边缘的情
-
慈禧的养生之道
-
作者:
屈维英
来源:
人生与伴侣(月末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人
慈禧
不平等条约
养生之道
清政府
岁时
-
描述:
提起慈禧,似乎大家对她没多少好印象。在她执政的40多年中,以她为首的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过,慈禧虽然没有保住大清的江山,却把自己保养得很不错。给慈禧画过油画的美国人卡尔小姐这样描述她画画的经历:“当时,慈禧虽然已经70岁,但是看起来就像30多岁的夫人似的。”女官德龄在其所著《御香缥缈录》中记载慈禧到70岁时:“肌肤白嫩光滑,如同少女一般,嫣然一笑,姿色横生,令人自然欣悦。”
-
刻石雕凿心宁静:女雕塑家张得蒂和她作品背后的故事
-
作者:
吕毓英
来源:
人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宁静
艾青
艺术家
丁玲
雕凿
故事
宋庆龄
雕塑家
吴祖光
作品
-
描述:
我的朋友张得蒂是一位著名的女雕塑家。雕塑这一行,解放前是男人的一统天下。解放后,美术院校开始招收女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雕塑家,得蒂就是女雕塑家群体的代表之一。得蒂已七十过半,事业仍红红火火——她正忙着为后海的宋庆龄故居做宋庆龄像时,台湾几位女作家的家属也登门求"像"了。她已看了一些资料,首先要做的是《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女士像。她很喜欢这位女作家,除了作品和人品,还有人长得
-
秀美与力量:“花开新世纪”雕塑小记
-
作者:
何英
来源:
人与自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园林
表现手段
新世纪
世博园
大道
世博会
中心广场
力量
雕塑
花开
-
描述:
雕塑,作为园林、园艺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在五彩缤纷的世博园中有着渲染气氛的作用,从"花之魂"到"火红的五月",再到北京市赠送的大型华表……其中自然不会少了"花开新世纪"。 "花开新世纪"座落于世博园花园大道上的中心广场,整座雕塑高19.99米,寓意着世博会将于1999年召开。当初为了选择一个可立于中心广
-
空寂的生命:苏新平近期作品分析
-
作者:
易英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形象
颜色
记忆
抽象
版画语言
种生命
极少主义
油画
新平
-
描述:
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永远是形式的,就算他觉得有需要表达的内容。苏新平就是这样,尽管他的画已经不能用现代主义的传统形式来分析。苏新平说:"我骨子里还是学院的",当然不是说西洋的古典学院主义,而是说一个学术的、知识的孤岛。在商业的、波普的浪潮中,他坚持自己的思考。我用波普来泛指当前的绘画潮流,学院就显得很孤独。
-
古代陶瓷鉴定浅说(下)
-
作者:
王莉英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雍正
鉴定
陶瓷器
烧成温度
古陶瓷
造型特征
胎体
青花
北宋
南宋
-
描述:
我初学古陶瓷鉴定时,从师孙瀛洲先生,得老师之传授,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求做到三多即多看、多问、多比,三勤即勤学、勤记、勤问,三心即细心、信心、恒心。追忆老师教诲的三多、三勤、三心的学习诀窍,做起来时曾经是那么的艰苦,但学习收益匪浅。下面对
-
从心灵的深处出走——余润德艺术述评
-
作者:
易英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述评
传统
艺术家
经历
基本功
出走
心灵
油画
-
描述:
余润德的油画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他和很多艺术家的共同经历一样,从写实开始,初步掌握再现的技能,达到技术的熟练和再现的准确。这是一个很传统的路子,对一些人来说,这就是艺术的目的,往后就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直到艺术的自我终结。余澜德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不希望自己重蹈这种艺术的平庸。在艺术的道路上。余润德一直追求新的变化。从形式上的琢磨到写实变形的探索。他从小学习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