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翁剑青】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雕塑如何面对公众?(一):公众视野与文化冲突:关于雕塑的深度对话
-
作者:
赵明
殷双喜
翁剑青
唐尧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
《美术观察》
文化冲突
中央美术学院
研究室主任
中国艺术研究院
雕塑
对话
-
描述:
时间:5月20日下午 地点:中国艺术研究院309会议室 讨论者: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翁剑青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公共艺术研究室主任、教授 唐尧《中国雕塑》副主编 陆军《美术观察》编辑部主任 孟繁玮《美术观察》【热点述评】栏目主持 公共艺术视野中的“雕塑” 殷双喜:今天我们讨论雕塑和公众,是个有些交叉的问题,不是单纯谈雕塑,而是与公众放在一起。雕塑有室内的、架上的、美术馆的,这类作品与绘画一样
-
公众视野与文化冲突:关于雕塑的深度对话
-
作者:
殷双喜
翁剑青
唐尧
陆军
孟繁玮
赵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策展人
城市公共空间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文化冲突
社会文化
雕塑教育
雕塑艺术
公共艺术
-
描述:
时间:5月20日下午地点:中国艺术研究院309会议室公共艺术视野中的"雕塑"殷双喜:今天我们讨论雕塑和公众,是个有些交叉的问题,不是单纯谈雕塑,而是与公众放在一起。雕塑有室内的、架上的、美术馆的,这类作品与绘画一样,公众需要到美术馆去欣赏它。雕塑和绘画一个巨大的差异就是绘画很少在室外摆放,
-
艺术之和谐与社会之和谐
-
作者:
翁剑青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心理
社会
中国传统艺术
视觉经验
艺术作品
“黄金分割”
艺术表现
西方现代艺术
“和谐”
-
描述:
从传统的视觉经验及相关的审美心理角度来说,艺术作品成败优劣的评析依据在 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艺术表现中诸视觉元素的结构方式及比例关系是否得当,是否达到 某种数理和心理上的和谐与平衡。西方在古希腊时期就推出了构成优美与和谐的“黄 金分割”理论及符合此建构方式与比例尺度的各类艺术经典之作,成为西方早期科学 理性分析和古典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及工艺设计等)审美理想的范本,在西 方现代艺术及其理论产生之前的两千多年中,对整个西方及近代的东方艺术和审美文 化产生了恒久而普遍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也十分讲究和谐,强调艺术表现的主体与 自然的和谐,与人伦道德的和谐,以及艺术自身形式架构上的协调与完满。若从大的 文化视角来看,这种把“和谐”作为评析艺术作品高低得失要理的传统理想恐怕不仅 限于由对艺术作品本身的关照而形成的视觉经验需求,它还可能包括人们对一般事物 中存在的内在秩序及道德价值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