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黄梅茶事及其茶俗
作者: 桂遇秋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茶俗   建国后   陆羽   茶园   湖北省   丘陵地区   黄梅县   传统职业   黄梅戏  
描述: 在全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发源地——湖北省黄梅县,是名茶团黄的产地。种茶、采茶、制茶、贩茶、卖茶、饮茶、唱茶、爱茶,是这个县的传统职业与生活习尚。唐人李肇《国史补》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蕲州有‘蕲门’、‘团黄’,而浮梁之商货不在焉。黄梅,在唐时属蕲州所辖,团黄的产地,主要在黄梅。茶
广西横县出土元青花人物故事图罐
作者: 胡闻   雷秋江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西横县   推土机   出土器物   磁州窑   元代   农科所   农技师   罐口   元青花瓷   专家鉴定  
描述: 1980年冬,广西横县农科所平整主楼西侧土地时,在距地表1.2米深处,推土机推出1件青花瓷罐。该单位农技师吴光庭将罐小心地挖出,罐口已被推土机碰崩约10厘米长、1.5厘米宽的缺口,罐盖也被轧碎
一幅油画
作者: 赵秋玲   来源: 当代杂志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也是秋天   明暗交界线   冰湖  
描述: ~~
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再通并发假性动脉瘤的X线诊断
作者: 梁秋香   来源: 心肺血管病杂志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假性动脉瘤   X线诊断  
描述: 患者女性,15岁,住院号56822。活动后心悸、气短,院外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于一月前在该院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术后10天患儿高烧,体温达39℃,用青霉素及激素治疗无效,拟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于1991年3月3日收入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5℃~39℃,血压14/8kpa(105/60mmHg),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连续性机器样杂音,P_2亢进,股动脉枪击音(+)。超声心动图左室扩大,右心不大,肺动脉瓣 a 波消失,左肺动脉起始处回声增强,其外侧壁有8.5mm 回声中断并与-37×58mm~2之无回声腔相通,其腔内可见缓慢血流。彩色多普勒频谱分析:肺动脉内可见双期连续五彩血流频谱。诊断动脉导管再通,肺动脉左
和尚与县官
作者: 桂遇秋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县衙   衙役   景德镇   和尚   知县   尚用   泉水   湖北省   紫砂壶   黄梅县  
描述: 湖北省黄梅县紫云山的茶,很有名气。从前,也不知是那个朝代,新上任的黄梅知县,在立夏之后,由四个衙役护卫,四个轿夫把他抬到紫云山老祖寺行香。礼佛之后,当家老和尚把他请到方丈室,命知客僧端来明成化年间景德镇瓷窑烧出的茶罐,用小汤匙挑出两匙新采焙的紫云茶、放在泥壶中,(即紫砂壶)再由老和尚用烧开的紫云泉水,泡了一壶。稍顷,倒在盖杯内,说:请大人用茶。随行人员,再由知客僧另行款待。知县揭开
从一道数列题谈数列通项的求法
作者: 戴秋生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书管理人员   大学图书馆   图书借阅   工作人员   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   图书购置   馆藏图书   学习氛围   重要组成部分  
描述: 从一道数列题谈数列通项的求法
令人倾倒的恐龙艺术
作者: 夏之秋   来源: 化石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公共场所   步行街   恐龙   艺术价值   艺术家   科学价值   十八世纪   解剖学家   雕塑  
描述: 日本东京商业区的步行街有一个行人游憩的场地。日本艺术家的设想出人意外,点缀场地的雕塑竟是恐龙。在西方国家,恐龙作为艺术品在各种场合出现已司空见惯。人们对恐龙形象的熟悉程度与猫狗不相上下,无论在广场、公园或其它公共场所,甚至在学校园里,都可以见到它。所以化石不仅仅有科学价值,而且还有艺术价值,其魅力可使千万人为之倾倒。最早用恐龙制作雕塑品的是十八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艺术家和解剖学家霍金斯。他把用混凝土、石块、铁条制成的恐龙雕塑,陈列在英国锡德纳姆的水晶宫广场上,可惜在一九三六年的一次大火中被毁掉了,现在只剩下这群雕塑的残迹。在复原和塑造恐龙形象的专家中,美国解剖学家奈特的成就最为出色。他绘制的恐龙像最为逼真,因此被誉为“恐龙插图之父”,成为后来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作品中的插图,以及制片厂拍摄恐龙电影时的蓝本。
罗门与蓉子诗歌之比较
作者: 杜丽秋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历程   罗门   诗歌形式   贝多芬   诗歌风格   艺术风格   蓉子   现代派   诗歌创作   宗教音乐  
描述: 在台湾的诗坛上,有一对杰出的“诗人伉俪”,那就是罗门和蓉子。一次别开生面的婚礼朗诵会,他们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喜事,“踏着灯屋里的灯光,走进诗的漫长的岁月”。诗是他们的红娘,诗是他们的爱情,诗是他们的世界,诗也是他们的生命。在40年的诗歌创作历程中,他们既共同构筑诗的辉煌的“灯屋”,又各自营造属于自己艺术风格的彩灯;他们都醉心于音乐、绘画、雕塑,在艺术的陶冶中汲取灵感,但他们对音乐、绘画、雕塑又各有不同的感悟;他们都以人类的良知、良能去拥抱人生,关心人的苦难,然而他们又以各自不同的视解,去观察自然、都市、现实、生命以及永恒。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