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测量队员之歌
作者: 王永平   来源: 陕西水利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残叶   全站仪  
描述: ,是石,是我测量队员的路……《测量队员之歌》使我心胸坦荡,情系旷野,伴我浪迹天涯,重彩浓墨写人生。测量队员之歌@王永平$陕西省三门峡库区勘测设计院
深浮雕连续微光学元件制作方法
作者: 曾红军   陈波   郭履容   杜春雷   邱传凯   王永茹   潘丽   来源: 光电工程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蚀刻   微光学元件   连续深浮雕  
描述: 提出一种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的制作方法。在移动掩模的基础上经湿法显影获得光刻胶元件良好的面形 ,然后结合干法刻蚀将图形通过蚀速比放大的办法精密传递到石英片基上 ,从而使最终的元件达到设计的浮雕深度。作者对整个过程进行了考察和讨论 ,并以微棱镜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 ,为进一步制作大数值孔径连续表面微光学元件打下了技术基础。
深浮雕连续微光学元件制作方法
作者: 曾红军   陈波   郭履容   杜春雷   邱传凯   王永茹   潘丽   来源: 光电工程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频率   感光乳剂   衍射效率   浮雕全息图  
描述: 深浮雕连续微光学元件制作方法
连续微光学元件在光刻胶上的面形控制
作者: 曾红军   杜春雷   王永茹   白临波   邓启凌   陈波   郭履容   袁景和   来源: 光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连续微光学元件   光刻胶线性   倒易关系   面形控制  
描述: 介绍了连续微光学元件在光刻胶上的面形控制方法。分析了光刻胶及显影液在制作二元和连续元件中所存在的差别 ;导出具有倒易关系的浮雕深度表达式和适用的范围 ,并以此指导面形的控制 ,对光刻胶进行适当的改造以适应连续微光学元件的制作。本文还给出了实验验证 ,制作出了多种质量优良的连续微光学元件 ,并对典型元件的面形进行了评价。
饱蘸真情写巴山:看五集电视纪录片《山里的日子》
作者: 王永纲   来源: 电视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创作对象   大巴山区   生存状态   电视接收天线   人文关怀   电视纪录片   造型意识   表现主义   日常生活  
描述: 在每一位艺术家的精神领域中,总有那么一块令他时常为之梦绕魂牵的领地,或是童年的经历,或是故乡的山水。这块领地,形成他的创作情结,促使他自觉不自觉地去反映它、表现它,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是一种十分奇特的精神现象。正如托尔斯泰说的:“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中重新唤起了这种感情,并以某种外在标志表现出来。”看完四川电视台王海兵新近创作的五集电视纪录片《山里的日子》,使我对这一论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山里的日子》以画家罗中立重返他曾经生活过的大巴山区──四川省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为线索展开故事。全片共5集,总长3小时15分,它全景式地跟踪和记录了巴山区一户普通农家──邓友仁一家及其乡亲们一年的日常生活,记录了罗中立几次来到这里的经历。罗中立同邓友仁一家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30多年前,罗中立来到这里,是邓友仁的爷爷和父亲给他生活上的照顾,使他在这里找到了创作灵感,画出油画《父亲》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从而确立了他在美术界的地位。从70年代起,他多次来到这里,在他的笔下,诞生了《大巴山系列组画》。1998年,他当上了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仍然忘不了这个离他所在城市...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