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透“空白期” 瓷艺流清晖:试论明代正统、景泰、天顺青花瓷画艺术(下)
-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画
装饰特点
正统
人物故事
装饰特征
明代
瓷画艺术
瓷艺
-
描述:
(三)空白期青花瓷画独特的装饰特征空白期新颖的瓷画有三大装饰特点。1.题材新颖——人物故事图、孔雀牡丹图、云山楼阁图,令人耳目一新。明代初期青花常见植物、动物(龙凤、鱼藻)吉祥纹样,偶见有庭园仕女图,但人物在图画中不占突出地位。
-
康熙青花彩绘“绝技”试析——兼论康熙青花山水图的艺术特色
-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冶窑
青花瓷器
研讨会
文物考古
上海博物馆
唐青花瓷
扬州市
瓷片
中国古陶瓷
出土
-
描述:
康熙青花彩绘“绝技”试析——兼论康熙青花山水图的艺术特色
-
·甘园瓷话·元青花牡丹纹研究(上)
-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元青花
收藏家
伊朗文化
开封市
民间收藏
工作人员
艺术品
藏文化
市人民政府
-
描述:
·甘园瓷话·元青花牡丹纹研究(上)
-
摄情入画 随韵成趣——浅析顺治“青花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图花觚”的文化内涵
-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顺治
景物
文化内涵
杜诗
公孙
装饰
韦应物
青花
瓷器
-
描述:
"诗意画"是描绘诗中的景物和意境、抒发个人情怀的画作。东晋画家顾恺之以嵇康的诗作画,感受到"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雪诗图"云:"唐郑谷有《雪》诗云:‘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时人多传诵之。段赞善(官名)善画,因采其诗意景物图写之,曲尽潇洒之
-
栖心玄远 返朴大方:康熙青花竹林七贤图瓷画解析
-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木刻版画
玄远
康熙
上海博物馆
竹林七贤
瓷画
画稿
线条
阮籍
-
描述:
西晋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等七何名士,相与友善,常游于山间竹林,崇尚老庄,纵酒放浪,以清高自许,故世谓竹林七贤。此后,历代画家和艺人以竹林七贤为题材绘制了许多精美画卷和工艺佳器。
-
摄情入画 随韵成趣——浅析顺治“青花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图花觚”的文化内?
-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摄情入画 随韵成趣——浅析顺治“青花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图花觚”的文化内?
-
甘园瓷话·元青花“鱼藻图”析论
-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用笔
景德镇
装饰画
形态特征
水草
装饰性
艺术特征
艺术品位
绘画性
-
描述:
江西 曹淦源 “鱼藻纹”是中国古陶瓷上常见的装饰纹样。景德镇元青花以鱼与莲花、水草等为题材,彩绘方面吸收了绘画性艺术手法,不同于其他鱼藻纹样类的装饰,故名为“鱼藻图”。目前所见的元青花“鱼藻图
-
谈明代正德青花装饰纹样
-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奥曲肽
-
描述:
公元1505年,15岁的朱厚照继承皇位,是为明武宗,改元正德。武宗在位15年,终日沉溺声色犬马,对政事毫无兴趣,更无作为,宠信宦官,一时刘瑾权倾天下。这个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前后发生过数次暴乱,影响到瓷业的生产和发展。但是,正德瓷器前承成化、弘治之余绪,后启嘉靖的风貌,展现出明代中晚期交替阶段的特征。本文试以有断代价值的器物之纹样为研究对象,简论正德青花彩绘工艺技法和纹样特征,并与相关的器物比照,分析这一时期民窑青花装饰的艺术特征及其款识。
-
华光照眼 信美人间
-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美人
景德镇
光照
御窑厂
人物
解析
装饰艺术
-
描述: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瓷业兴旺,青花瓷器成为主要品种,御窑厂的产品胎质细腻洁白,釉层肥润光莹,青花色凋浓翠明艳,造型多样丰富,纹样精致秀美,在陶瓷史上久负盛名。但是人物图装饰极为稀少,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试从装饰艺术方面作初步探讨。
-
参透“空白期” 瓷艺流清晖:试论明代正统、景泰、天顺青花瓷画艺术(上)
-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统
景德镇
御窑厂
明代
瓷画艺术
青花
瓷艺
瓷器
-
描述:
引言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宫廷用瓷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以后历代官窑都写本朝年号款成为定式,只有明代正统(1436—1449年)、景泰(1450—1456年)、天顺(1457—1464年)三朝未发现官窑款识瓷器,而有断代价值的民窑瓷器也很稀少。因此,这段时期的瓷器面貌浑沌不清,扑朔迷离,陶瓷史学者称之为空白期。近些年来,随着海内外陶瓷考古发掘(陆地和水下)的进展,有关空白期瓷器的资料逐渐丰富起来,有学者进行过分类、排比研究,初步勾画出空白期瓷器的轮廓特征(见王志敏《明初景德镇窑空白点瓷》,载《中国陶瓷》1982年第3、4、5期)。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混淆不清,也未曾探讨空白期瓷画的艺术特征。本文以各大博物馆馆藏和著名收藏家珍藏的陶瓷、考古发掘出土瓷片为素材,结合上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陶瓷馆复制元、明初青花瓷研究的成果,包括笔者参与其中的心得体验,分析空白期青花瓷的彩绘工艺和艺术特征,兼与元、明初青花瓷装饰作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