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
作者: 鲁杨   来源: 华人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运会   精彩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大学生运动员   前沿阵地   中国改革开放   开幕式   城市品质   夏季   中国深圳  
描述: 青春的豪情激荡心间,灿烂的笑容绽放鹏城。2011年8月12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中国深圳开幕。这个讲着春天故事的城市颁发了大学生运动员创出的佳绩,分享光荣。这场属于全世界年轻人的盛会,再一次写下绚丽的五彩华章。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将给我们带来怎样不同凡响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呢?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大运会的这个口号应该是这个问
创意盛会:一切始于世园会
作者: 杨嘉琪   来源: 华人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森林   丝绸之路   园区建设   西安   建筑   环保理念   独特魅力   现代城市   创意   雕塑  
描述: 一切始于世园会,现代城市中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世园会带来的惊喜和创意。每一届世园会都是创意和革新的盛会。无论是园区景观设计还是环保理念革新,西安世园会都继承了一百多年来世园会创意改变生活的传统。古老的长安敞开千年古都的胸怀,张开现代城市的臂膀,以全新的姿态拥抱世园会!
《流星花园》与“流星经济”
作者: 杨秀峰   来源: 华商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模式   流星   大型集团公司   集团有限公司   销售收入   流行文化   花园   商业品牌   中小型企业   经济现象  
描述: 积淀:流星花园在现代经济模式条件下,人们对一件事物价值的接受、认可是需要时间的。一旦这种事物的特色在某些特殊阶段表现出来,而这个时段正是人们心理、物质迫切所需的,她就会成为人们心中的品牌。流行文化造就了《流星花园》,而《流星花园》又造就演艺品牌F4。自《流星花园》播出后,各种关于F4的新闻、杂志、娱乐等源源不断,漫画原著开始流行。新闻铺天盖地,众多的网站编辑主页以供F4fans谈论。书店、书屋、超市随处可见F4的宣传画,一张普通的F4油画竞卖出10元的高价。一些文化制作单位正在出版《流星花园》的卡通片,一些企业正准备将F4用于自己产
可切削渗透陶瓷氧化铝基体的研究
作者: 杨禾   廖运茂   鲜苏琴   柴枫   薛玉萍   来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理性能   渗透陶瓷基体   粉液比  
描述: 目的:探讨粉浆制备过程中粉液比的改变对可切削渗透陶瓷(MIC)氧化铝基体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以P型α-Al2O3粉体为研究对象,粉浆的粉液比(重量比)分别为3.5、4.5、5.5、6.5、7.5、8.5、9.5、10.5。经调拌注浆成型,于1200℃/2h预烧成氧化铝基体,测定基体的物理性能并对其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当粉液比增加时坯体堆积密度增加,线收缩率降低。经预烧后氧化铝基体具有较高的抗弯曲强度,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多孔形貌,Al2O3颗粒间出现局部熔接现象且随预烧温度升高而增多。结论:MIC基体的制作工艺简便,堆积密度高,孔隙率适中,坯体线收缩率小,是一种理想的渗透陶瓷基体
太平之甍:义县奉国寺
作者: 杨兆凯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废物   韦斯特   佛罗里达州   2009年   爆炸   钢铁  
描述: 辽宁义县奉国寺初名咸熙寺,以七佛为主尊,庙貌庄严辉煌,系关东第一巨刹。寺初建于辽圣宗开泰九年,次年改元太平,大辽进入全盛时期。 王家卫的电影总是浸润着怀旧的诗意。《一代宗师》中,朔风猎猎,宫二逡巡于古佛巨柱间,阳光穿牖而入,壁上佛影焕然五彩,冷寂中忽然有了关照。古佛与雪村、满铁一起编织了世人眼中的“北方想象”,凌厉、残酷、坚韧、刚烈。得失之间,意义已经转换,但同一片屋宇却在提示和唤醒着人们的共同记忆。我们已经不知道历史上如宫二这般在奉国寺大殿内凝视的人有凡几,他们的感受也绝不会完全相同。只是,对大佛和大殿的敬畏则不曾绝。我们可以想象,王家卫第一次进入奉国寺大雄殿时所受到的震撼,原计划在此拍摄的一场武戏最终改成了文戏。少有人知,这座坐落在辽宁义县(如今一座毫不起眼的小城)的辽代大殿,却保有两个帝国的荣耀。要读懂奉国寺大雄殿这座现存最大的辽构殿堂,还得从县城迤西的后魏万佛堂石窟讲起。 【山海图】 后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帝国的首都从代北新邑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汉晋旧京洛阳已届五载,雄才大略的孝文帝元宏开启了全新的时代。镇守边陲的宗室贵族、营州刺史元景在龙城(今辽宁朝阳)迤东百余里大凌河畔“雕岩镂馆”,开石窟一区,为皇帝、先祖及万民祈福,在帝国的东极传播了新兴的“洛阳样式”,延伸着云冈、龙门的盛业,这就是分布最东的后魏大型石窟——万佛堂石窟。窟以佛诞日四月初八告竣,并勒石为铭,此即享誉海内的魏碑神品“元景造像记”。上世纪20年代,梁启超赞之为“天骨开张、光芒闪溢”,埒于龙门诸品。 正如元景所期冀的,五百多年后的万佛堂石窟上下果然成为一片佛土。辽开泰九年(1020),医巫闾山西麓、凌水之阴的宜州大咸熙寺建成,七佛庄严,殿阁杰峙,今奉国寺是也。岁月倏忽,不觉又历千年寒暑,伟殿七佛阅尽人世沧桑,同乎山岳,观涛渤海,宠辱不惊,图写了一幅气象磅礴的北地山海图。 回望孝文帝的时代,北境柔然浸强,契丹不堪其扰,内附者众,后魏只能羁縻而治,东境营州就直接承受着契丹南下的压力。元景开窟造寺,既因袭了龙城三燕地区已有的佛教信仰传统,也有继续教化合境鲜卑、汉以及契丹 各族的用意。无独有偶,万佛堂石窟甫竣,朝廷就在景明三年(502)派出了“慰喻契丹使、员外散骑常侍昌黎韩贞”巡视该边,宣慰内附的契丹人,巩固边防力量。韩贞联合当地戍军募资新开私窟一区,勒石记其事(现存最早刊于贞珉的“契丹”字样)。韩贞大概未能料想,四百年后,耶律阿保机率契丹建国称帝,竟能效法后魏故事,再造北朝,与新的南朝五代、宋相抗。如果说韩贞踵继元景刺史崇佛开窟, 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北朝”的文化性格,那么隆盛的契丹系统搬用北朝、隋唐的政治、文化遗产建立会同蕃汉的帝国时,接纳北境盛行的佛教亦是题中之意。后魏以来的东北亚乃至全东亚,佛教之勃兴,可谓一发不可收。三武 一宗的灭法,何尝不是无可奈何,新兴的契丹或曰大辽将成为忠实的护教者,奉国寺大雄殿的巨甍正是帝国形象的最佳写照。 【七佛观】 今大殿东侧有一通巨碑,碑首交龙翻腾,趺座巨鳌踊跃,制古而工精,父老多以为此即创寺时之辽碑,记录了咸熙寺建造始末。惜文字为后人磨去,辽时建造之事扑朔迷离,清代以其空面新刻重修事迹,原貌更不可得。伪满时王鹤龄、赵仲珊所编《奉国寺纪略》中载光绪八年修奉国寺,自殿内东南角坠一八门尺,上书“辽开泰九年正月十四日起工创建咸熙寺至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止工”,可惜这把珍贵的“尺子”后来遗失。新中国成立后,建筑史家杜仙 洲先生在其所著《义县奉国寺大雄殿调查报告》中推测该“八门尺”可能系“钉在梁上的题记”。考开泰年号未有十四年,辽圣宗统和之后,只有兴宗重熙年号有十四年。又据殿内元大德七年碑(1303),可知系辽开泰九年处士焦希赟创其基。焦希赟于史失载,但大德碑当非杜撰,可能因袭辽碑旧说。联想同样神秘的应县木塔也只留下传说中片石上所书的“清宁二年田和尚奉敕募建”为创基之证,事实证明亦非空穴来风。那么开泰九年之说不妨姑妄信之。 圣宗一朝,萧太后与耶律隆绪母子相继,共历四十九载,先退强宋,后盟澶渊,南北抗礼,奠定了辽宋间百余年的和平,实乃黎庶之幸。圣宗时代开贡举,建州县,兴土木,恤百姓,促进了辽地文化、经济的发展,辽从此走向盛世。 开泰是圣宗皇帝的第二个年号,开泰九年,小名文殊奴的耶律隆绪已亲政十一年。彼时中京城也才刚刚落成十二年,城内宫庙工程仍在持续。与契丹故地的许多新建城市一样,宜州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且与圣宗一系关系密切。全局观之,自中京到医巫闾山,一条谒陵路线沿着凌河故道展开,越努鲁尔虎山,从老哈河流域转到大凌河流域,经霸州(今朝阳)、宜州终到奉陵邑显州、乾州,继续向东则延伸到用以控制渤海的东京辽阳,各处无不大兴塔寺。 龙城霸州的佛塔庙有三燕以来的基础,此时自然隆兴。而宜州大兴土木造咸熙寺,崇奉七佛,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奉国寺是当今国内唯一奉七佛为主尊的寺院,但宋辽时代未必如是。线索表明,七佛信仰曾广泛存在甚至颇 为流行,且应有一定的修行法门。时过境迁,除在现存佛塔石窟中七佛稍习见外,七佛殿堂仅余大雄殿一座。考诸佛典,奉国寺所供七佛应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分别为过去庄严劫中三佛和现在贤劫中四佛,随时间推移先后成佛。在殿宇中,或说以毗婆尸佛居中,昭穆排列,或说自东而西,次第排列,无论取哪一说,最西一尊都是释迦牟尼佛。释迦佛与其他六佛身姿不同,脸微微朝向西侧,右手亦向西方摊开,似有所指引。其他七佛造像均不作此处理,当是咸熙寺匠人的创造。 大雄殿所用柱础石有五种款式,规律地按照檐柱、金柱的不同功能分布,可见辽代样子匠对地盘和构架做法有详密考量。 大雄殿七佛造像各通高三丈有奇,伟壮到令人生畏,若非座下小体量的胁侍菩萨导引,简直无法亲近。为容纳七佛巨像,大殿采用九间四阿之制,与其后的西京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相埒,可以说是佛宇的顶级配置。华严寺系 圣宗之孙道宗耶律洪基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而建,是不折不扣的皇家寺庙。稍早的燕京大昊天寺则系清宁五年(1059)圣宗女秦越大长公主舍宅而建,据载建有“九间殿”,惜乎早已不存。反观宜州咸熙寺竟有七佛殿与法堂两座 殿堂并为九间,其规制之高非皇家寺院莫属。 大雄殿殿内每佛前有石造三供器,制为仿古鼎、壶,充香炉、烛台之用。 七佛之胁侍菩萨仪容动人,冠服精丽各不相同,应为辽时原作。惜后之好事者为补塑断残之手、臂,持以法器,殊为不伦,又合足底莲花两朵为一,步履之轻不复见矣。 大殿四椽栿后尾均插入前金柱中,六椽栿后尾则搭在七佛后方由后金柱支撑的内槽铺作上,内槽扶壁栱俱用散斗承单材素方。结构简约理性,七佛七龛应求有章,为中国古代总体设计之典范。 (预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6年11月号)
帕压贡玛
作者: 庄相   杨丽珍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阳   湖水   蜘蛛   森林   老人   密林   低飞   野鸭   湖边   莲花  
描述: 很早很早以前,在一片密林里,有一个明亮的天湖。湖边盛开着各色的莲花,洁白的鹭鸶和五彩斑斓的野鸭,成群地在低飞着,嘻闹。这美丽的天湖是天王的七个女儿洗澡的地方。每年的最后一天,她们都要到这湖里来洗澡,干干净净地迎接新的一年。这一年又到岁末了。这天,太阳刚刚偏西,天王的七个公主象往年一样,又来到湖边。她们脱去外衣,跳入清澈的湖水中,一个个就象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她们一边洗着,一边唱着。那悠扬的歌声,使那最会唱歌的“糯多乐”也不好意思地躲到丛林中;她们的美貌,使那些纷飞的彩蝶也羞得远远地飞开。唯有一只大蜘蛛,贪婪地瞪着圆鼓
红军八哥
作者: 杨春茂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哥   毛主席   飞蛾   禄劝县   总司令   五彩缤纷   五角星   中国工农红军   普渡河   副主席  
描述: 一九三五年四月底的一个傍晚,禄劝县翠华坝子的上空出现了一朵五彩缤纷的彩云,过了一下,不知从哪点飞来一群群小飞蛾。小飞蛾越来越多,满天都是。又过了一阵,小飞蛾又飞得无影无踪了。老人们都说:这是百年难有的“吉祥”之兆。第二天,翠华坝子的大小村寨,果然来了许多头戴五角星帽的红军。他们是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亲自率领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他们从寻甸柯渡出发,经鸡街、三哨,二哨、头哨和普渡河
神秘花(哈尼族)
作者: 杨家红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漂亮   哈尼族   风景   英雄   寨子   神秘   鼻子   男人   劳动  
描述: 在美丽的依洛江畔,有一个小巧玲珑而又风景秀丽的哈尼寨子——碧丽寨。勤劳勇敢的哈尼人长年累月在这里劳动,不但把寨子打扮得十分美丽,而且,这个寨子里的男人个个勇猛彪悍,英雄无比;女
茶罐(汉族)
作者: 杨崇云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乡   护国   种茶   领事馆   香味   凸出   罐底   功夫茶   汉族   形状  
描述: “护国之神”赵又新军长在上海时,曾托家乡人捎来几个顺宁土茶罐。这种茶罐底平,中间凸出,头略小,有尖口,并有一只“耳朵”,形状小巧玲珑,一般可容一杯水。有一天,赵军长亲自动手,发了两炉炭
匠心营造“样式雷”
作者: 杨兆凯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俑   美学   造型方式  
描述: 从紫禁城、圆明园等宫苑之擘画设计到清东陵、西陵的选址经营,都活跃着“样式雷”的身影。遗址与烫样的合成影像令人不难想象圆明园廓然大公的昔日盛景。近年有学者依“样式雷”图档及考古发掘材料,虚拟复原圆明园,对遗产保护意义非凡。 在2007年,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样式雷”这一神秘的清代建筑世家开始从学术界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中国国家图书馆拿出了馆藏的图档精品,同时调集故宫等机构庋藏的雷氏图样、烫样等,做了一次规模盛大的展览。这是我第一次与这批珍贵的文献如此接近,凝视每一件展品,感受来自清代建筑匠师世家的娴熟技巧与匠心独具。 大清的皇帝们跟之前的历代皇帝一样,喜欢大兴土木,造迷楼、建奇器,尽豫游之乐,康乾盛世时的数次南巡,图写江南园林再造于北方宫苑,与隋炀帝、宋徽宗并无二致。样子匠们终日伏案,图画着盛世的飞甍广殿,勾勒出帝国的天际线。“样式雷”家族成就了清代宫廷建筑的辉煌,王朝连绵不绝的建筑工程也成就了建筑史上的家族传奇。雷家跟皇家的联系开始于康熙朝,延续于乾嘉,到道咸同光时期方臻于鼎盛。毫不夸张地说,一部阜成门外聚善村雷氏家族的兴衰史就是半部清代宫廷建筑史。 从紫禁城、西苑三海、圆明园、颐和园等宫苑之擘画设计,到清东陵、清西陵的选址经营,都活跃着“样式雷”的身影。造园起屋之外,雷氏还娴于内外檐装修、点景陈设、舟舆彩棚等各种设计,他们还是出色的楠木作匠师,或自运斧斤,或承揽门窗、槅扇、家具等细木活计,是名副其实的世守哲匠。作为古代匠人传奇的绝响,“样式雷”留下的建筑作品众多,但他们留下的大量建筑图档更为可贵。因为清以前的官方样式档案绝少留存,雷家积藏的这批设计档案让后世得以一窥中国传统营造工作的全貌,以及匠人的技法、才智与匠心。 如果说我们还能从福建民居的匠作传统中看到唐代《梓人传》中“画宫于堵”的痕迹,那么史不绝书的其他更正式、更官方的样式工作,如秦并天下“图写六国宫室”、元魏蒋少游“图写南朝宫室”等,除在传世无多的宋元界画中留下痕迹,史载北宋郭忠恕界画“上折下算,一斜百随,咸取砖木诸匠本法,略不相背”似乎只能在“样式雷”图档中见一端倪。 世守之工 中国传统上对“奇技淫巧”往往有深恶痛疾的表述,事实上又难以掩饰对于技巧的好奇与崇拜。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出色的匠人在主流社会很难获得仕途上的上升,却在野史笔记或传说故事中演绎着惊世传奇。远者如东周鲁班、隋唐宇文恺、北宋喻浩,近者如元初刘秉忠、明初蒯祥,都进入了这一传奇序列。 “样式雷”的传奇也是从其祖先神乎其技的木工行迹开始的。传说康熙年间,雷金玉太和殿上梁是其良匠世家的成功起点。朱启钤先生在《样式雷考》中已记载了这一事迹。与通常的认知不同,雷家在清代尤其清晚期声名鹊起,并不与其大木技艺相关,而是闻名于“样式”,以至坊间多以“样式雷”称之。“样式”在中国古代虽然也多具传奇色彩,但比起大木匠家来,还是稍为逊色,匠家的神毕竟还是鲁班这位木工。 中国古代以工官制度来管理百工之人,《周礼》六官中排最后的就是冬官司空,掌营造事务,后世逐步演变为工部。作为国家最高的工程和百工管理机构,工部并不直接参与建筑兴造事宜,而是由其下的将作监等机构来执行。将作监的治下,在首都和地方管辖着大量的匠户,工程多委于这些世代相传的匠人来实施。随着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不再控制一部分人口作为匠户来承应各项工程,转而向社会购买服务。笼统言之,清代工程分为内工和外工,内工由内务府承办,外工仍由工部承办。 古代管设计叫“起样”,雷氏家族累世从事此业,可以算是设计世家。现在常说他们是建筑世家“样式雷”,倒局限了。近代之前,我们并没有西方所谓“建筑师”的职业,而样子匠的设计涵盖极广,从风水选址、景观设计、建筑组群、房屋构造、内檐装修到舟车家具等无所不包。西方早期也一样,希腊的菲迪亚斯既是雕塑家又是建筑师, 文艺复兴三巨匠横跨数个艺术和设计领域。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实际施工由都料匠(大木匠人之首)和各作匠人(其他工种手艺人)承担。工种之别,古代称“作”,五行八作,都是百工之人。样子匠主要承担了设计的那部分职能,跟现代的建筑师最为接近。他们也是工匠队伍中文化水平较高的一群,具备基本的书算和美术能力,但还未达到士人阶层的标准,至多可称“哲匠”。当然,如元顺帝妥懽帖睦儿、明熹宗朱由校之类的帝王而精木艺,或如士人米万钟、文人计成而工造园者,又当别论了。事实上,“样式雷”家族还长期在内务府“楠木作”任职,这个家族在设计之外,也有手艺传承。 清代样式房隶属相应的工程处。因海淀园林工程浩繁,故圆明园常设工程处,归内务府所辖,处理的事务称“内工”。对应的外工,就是由工部主导的都城、宫殿、陵寝等大工程,工部成立工程处后,有时也会从圆明园样式房挪借人手,组织相应的样式房。“样式雷”曾长期供职圆明园工程处样式房,并多次出任掌案即样式房的一把手。直到英法联军将万园之园付之一炬,圆明园样式房才告解散,雷氏事业也暂时进入低谷,但随着咸丰定陵以及圆明园、三海工程的上马,他们又迎来了新的发展。 “样式雷”家族成就了清代宫廷建筑的辉煌,连绵不绝的王朝工程也成就了家族的传奇。宁寿宫花园倦勤斋的内檐装修体现了帝国工匠的智巧(上)。雷家正是此中行家里手。颐和园佛香阁平、立样图(下)显示成熟的营造体系下中国传统建筑的两个要素:建筑的平面柱网和大木做法。摄影:任超(上) 说起样式房设计的工巧精细,就不能不说中国的界画传统。界画得名,系因绘画中用到界尺,描摹写实,长于表现宫室楼阁舟车器用等。宋郭忠恕、张择端,元王振鹏,清袁耀、袁江等皆是界画名家。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出自宫廷画师沈源、唐岱之手,为我们提供了除“样式雷”图样文件之外最为重要的圆明园原貌记录。与这些界画家一样,样子匠制图也离不开界尺,一些“样式雷”绘制的建筑立样完全可以作为优秀的界画作品。看到这些图样,那些认为中国传统建筑不需要精细设计,仅凭匠人之手就可以完成的谬见可以停止流传了。当然,样式房工匠的艺术水平尚不能与宫廷画师媲美,但他们从传统绘画中汲取了养分,例如图样中对山石的描绘采用皴染法,质感或清逸或厚重。 由“样式雷”绘制的一幅《圆明园全图》描绘了整个圆明园的山形水势和各区名称,再仔细看,图底是工整的方格网。这方格网正是反映中国制图传统的平格,晋代裴秀“制图六体”中就提出了“计里画方”的地图绘制办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依比例尺作图。圆明园图的方格折约10丈见方,全园及各个景区的基址规模就以此“平格法”控制和约束——园林山水、建筑布局乃至梁架结构都统一在一个和谐的模数系统之下,为工程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让造园营室的哲思能够从一开始的想象,最终实现为各具性灵的空间、颜色及气息。 中国建筑史家刘敦桢研究同治年间重修圆明园工程资料后总结道:“凡工程着手前,由内务府校准五尺,命销算房丈量地面大小,交样式房拟具立样地盘样,签注尺寸,呈堂听候旨意取决,其内部装修花纹须雕琢者,另绘洋布大样,与实物等大,俾工作易臻精密。又依图制为模型,谓之烫样,有一分样二分样五分样,及装修用木样数种,一分样即实物比例百分之一,余类推。待图烫样决定后,发交销算房估计工料,行文各主管部院,领取应需物件,着手兴造。此次工程(同治重修圆明园)……共计画样烫样二项,费工料银五千八百余两,停工后,仍由内务府发交样式房雷氏保存,备异日兴修查核之用,见雷氏旨意档堂谕档及内务府报销文件。” 传世的“样式雷”图档包括图样和烫样两部分。从建筑视图来说,图样可略分为地盘样和立样,又可细分为总平面地盘样、平面地盘样、立面立样、大木立样、轴测立样和透视立样等若干种。若按照制图进程划分,一所建筑要经历糙样、糙底、底样、细底、进呈样等绘制序列,其中,进呈样翔实清晰,制作最为精美。为了向帝后更明确地展示设计效果,有时候还会奉旨或奉谕制作烫样,也就是建筑模型。烫样系用杉木板、粘土、秫秸、纸张等材料经过锯截、培塑、裱糊、沥粉至彩画而成,从建筑布局到内檐装修,在烫样中皆可一览无遗,流传至今的不过几十套,无不制作精良,弥足珍贵。 烫样系建筑模型,以粘土、秫秸、纸张等制成,建筑布局到内檐装修皆可一览无遗。同治、光绪年间,紫禁城长春宫为慈禧太后居所,经历过多次修缮。这件烫样反映的是长春宫内搭建看戏殿及避暑天棚的做法,可层层揭开,各段做法一目了然。虽是临时建筑,制作却一丝不苟。 烫样与画样互为表里,两者可以互相说明。图样和烫样在工种上,都有画匠的参与,烫样还需要专门的烫样人来完成。当然,一个人可以既是画匠又是烫样匠。为控制建筑施工,除建筑图纸、烫样外,还需详细说明,即工程做法,工人根据做法施工,做法有的就直接贴在图样或烫样上。烫样和图样可控制的设计深度都是到样式层面,法式层面则靠做法来承载,由工匠代代相传。 有些建筑方案只有图样即被采纳,就没有必要制作烫样,但烫样作为设计方案推敲的必要工具,方便了甲方乙方的沟通。在这个意义上,有图样无法取代的作用。烫样是一种快捷、全面的建筑模型,它将所有的设计部分整合起来,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本来是单独呈现的地盘样、大木立样、外檐装修内檐装修样最终会造就一种怎样的空间形态,只有烫样能够给出。成组群的烫样如一种前现代的沙盘,亭台楼阁,山石树木,质感各异,表现力极强。 说到快捷,我们可以参考清代烫样制作的工期,同治重修中,十三年四月二十二日,“样式雷”奉旨踏勘圆明园中路拟更改设计方案,次日就要回奏清楚,二十八日就得烫样齐全贴签呈览。事实上,这批烫样直至次月初六才最终交上,也不过花费了12 天。 宫廷建筑样式事涉禁中机密,图档按理应保留宫中存档,不可流入民间。样式所承载的建筑等级制度也让这一流动变得危险。嘉庆诛和珅时,和珅罪行之一为其府邸建筑僭侈逾制、模仿宫掖。具体罪证就是其心腹太监呼什图曾潜入宫中,将宁寿宫各建筑样式烫样带出,以供和珅营建府邸参考选用,涉者皆从重治罪。 但传世的大量宫廷建筑烫样为“样式雷”家族所收藏,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家族技艺之传承,如中国营造学社创立者朱启钤先生所分析的:“样房于一切图样模型,视为神秘,不以示人。名为慎重官物,实则居为奇货。盖以世守之业,为生利之门。”另一方面朝廷对于匠家“样式雷”收存烫样持允可态度,有时“样式雷”系受命收存图样烫样。在同治十三年八月一日雷氏所抄内务府堂谕中,要求将重修圆明三园进呈预览并获首肯(奏准)的烫样数目和做法上报内务府堂存档,“以备将来兴修之时查核”,对于大量的烫样成品,则要求雷思起收存,并说“务当经心晒晾,不可损坏”。雷思起收存的这批烫样就是如今传世烫样的核心部分,这份档案则佐证了传世烫样的真实可靠。 清代离我们太近,也太远。肇端于梁思成等中国第一代建筑史学者,清代建筑作为传统建筑羁直时期的代表一直被豪劲醇和的唐宋建筑压制,甚至妨碍了我们理解其价值——唐宋建筑并无图纸流传下来,清代样式雷图档则提示我们唐宋图样乃至更早图样的可能形态,这正是中国古典营造研究的巨大盲区。如果摒弃起承兴亡的风格演化视角,从“样式雷”传世图档中,我们可以读取出中华帝国晚期建筑的某些特质、匠人在强大传统中进行创作的潜力以及图档背后的社会图景特别是建筑业的生存状态,这又何尝不可以成为“羁直”的丰富注脚呢? 供图:东洋文库 清廷建筑与园林的优劣直接反映帝王的审美与文化高下,雷氏家族的设计也随之变化。庚申劫后,圆明三园渐行荒芜,乾隆皇帝喜爱的狮子林亦倾圮残毁。康乾二帝多次南巡,江南风华北浸日深,畅春园、圆明园、清漪园多有写仿。 (预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5年11月号)
< 1 2 3 ... 646 647 648 ... 668 669 67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