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满庭芳·冰雪吟
作者: 杨雅晴   来源: 中华诗词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冰雪   清幽   满庭芳   朱砂  
描述: 絮舞长天,琼花匝地,几多鳞甲纷争。朦胧无限,陶醉景玲珑。梅瓣朱砂几点,清幽处,娇蕊凌风。锦裘冷,指尖微冻,拈几朵寒冬。香茶,杯中冷。痴心一片,难付燕鸿。盼故友相逢,踏玉前行。我愿倾杯一醉,忆往事,心悦情衷。抬纤手,漫拨丝弦,谁与雪同听。
游兴化千垛菜花景区二绝句
作者: 杨逸明   来源: 中华诗词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菜花   景区   绝句  
描述: 菜花千垛接天遥,三月风华绝代娇。金箔贴成凹凸版,河光岛影一浮雕。
印象派绘画在川美油画教学的一些思考
作者: 杨劲松   来源: 科学中国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   语境   题材   当代   研究   油画  
描述: 油画是一项关于传统绘画语言训练及自由运用表达的技术及艺术。作为在国外美术学院早已泛概念的架上绘画,在中国近二十年来却作为独立学科专业普遍存在。其中,印象派绘画通过留学前苏联及留法的前辈带入中国美术教育系统,成为油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今天绝大多数油画创作及教学者还深受着他们的余泽,因此,就本人在川美油画系这门基础课和必修课任教二十多年的经验及体悟,谈谈关于印象派绘画教学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谈谈表演对学生素质教育能力的培养艺术
作者: 杨翠华   胡德江   来源: 课外语文(下)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表演活动   素质教育  
描述: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但语文教学这门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他是利用课堂形式把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形式融为一体的特殊艺术,是一种内容与形式、手段与目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完善统一的艺术.表演是一种蕴含艺术性的活动,它不像雕塑家是用他们的手和工具在相应的材料上雕塑出艺术作品,也不像作家运用文字在稿纸上进行创作;不像演奏家,通过乐器演奏出艺术作品;更不像画家,把艺术品完成在画纸或画布上;它有其独特的物质传达手段,形成自己特殊的规律,揭示着自身活动的本质特点,有其与众不同的活动意义.本文从当前表演活动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角度来探讨学生素质教育能力的培养艺术.
基于正交试验的煤基膏体料浆配比优化研究
作者: 李建忠   弓培林   刘士奇   杨宁   鲍俊睿   来源: 矿业研究与开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极差分析   正交试验   配比   方差分析   煤基膏体  
描述: ,并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了这些因素的主次顺序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原煤比例的增大会降低膏体强度,粉煤灰可增加膏体的流动性和保水性,膏体浓度对膏体流动性和泌水率影响最大。当原煤∶粉煤灰∶水泥为4∶3∶1,减水剂比例为1.0%,膏体浓度为78%时,膏体料浆的强度和可泵性达到最佳。
论元青花大器彩绘纹饰上的凹凸
作者: 杨李军   来源: 中国艺术时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上工笔彩绘   佛教凹凸画   元青花彩绘  
描述: 某些元青花大器釉下钴蓝彩绘纹饰呈现出浮雕般的立体感,其显著区别于铜官窑、磁州窑等中国传统陶瓷彩绘纹饰平面化的装饰效果。元青花大器上的这种立体彩绘纹饰或许是吸收借鉴了佛教美术特有的凹凸画法,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瓷绘式的移植与转换,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瓷上工笔绘画艺术样式。
传·承——2016全国中青年油画作品学术邀请展
作者: 杨飞云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体系   学术   参展画家   中青年   青年艺术家   油画作品   实际行动   核心价值观  
描述: “传·承——2016全国中青年油画作品学术邀请展“厦门站的17位参展画家,大部分是来自中国油画院的驻院画家、课题组成员及特邀青年艺术家。这些年,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国油画院“寻源问道”的学术宗旨,秉承“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深入研究西方油画造型语言体系,注重学习借鉴文艺复兴以来的经典艺术之精髓,通过对传统的继承、对自然的体验、对生命的感悟,深入探索艺术之正道,追求纯正的艺术审美原则。他们在当今多元互补的文化格局中,努力追求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独特的个人价值的高品质艺术作品。
意境的形状——我看段江华的油画实践
作者: 杨小彦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学   油画家   江华   大学问   人格分裂   词学   《人间词话》   昨夜西风   超我   衣带渐宽  
描述: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语出自晚清民初古典学者王国维,是其词学著作《人间词话》的中心观点,用以描述一种精神状态与审美态度。自从王国维提出"意境"说以来,中国现代美学以此为发端,探讨情感表达之复杂层次,其功效恍若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分裂"理论,在超我之下还有一个本我,两相冲突,方才形成现世之自我,并以此立于世界。
真像-当代中国写实油画的新发展研究
作者: 杨飞云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形化   抽象绘画   当代中国   写实绘画   绘画艺术   写实油画   具象绘画   有意味的形式  
描述: 绘画艺术就大的特征而论,即具象与抽象,或在此两极之间交融碰撞,延展生发的无穷变化。在绘画中,就概念而论,绝对的抽象是不存在的,因为绘画是绘写的图形,抽象绘画是把形而上的内涵图形化;而绝对的具象也是没有可能的,因为所有的具体图形都是通过有意味的形式显现的,具象绘画是把真实的图形形而上化。可见,仅以物理真实为目的的写实绘画是浅层的下品,而没有确切内涵意味的抽象绘画是”皇帝的新衣”。进一步说,西方的绘画就总的特征而论是偏于写实的,而东方的绘画是偏于写意
孟昭杨作品
作者: 孟昭杨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专业院校   本体问题   传达方式   美术学院   认知理念   色彩学   感知能力   基础教学  
描述: 孟昭作品
< 1 2 3 ... 36 37 38 ... 45 46 4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