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传统曲艺邂逅现代传媒的喜与忧——马街书会首届优秀传统长篇大书擂台赛引发的思考
作者: 古杨   来源: 曲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谈天论地   说唱俑   艺术感染力   主题雕塑   广播电视网络   曲艺比赛   书会   现代媒体   舞台表演   二维码  
描述: 首届优秀传统长篇大书擂台赛虽已落幕,但传统曲艺的曲未尽,与现代媒体牵手的情犹在,我们期待这份“缘”永恒……2月5日到9日,2017年“中国·宝丰马街书会首届优秀传统长篇大书擂台赛”在主题雕塑说唱俑下
得其英华 穷其枝叶
作者: 杨悦浦   来源: 全球商业经典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欣赏   刘妍宏   绘画艺术   艺术创作  
描述: 品读刘妍宏新作,得到两个印象,想到一个问题。一个印象是"放"。看上去眉清目秀的刘妍宏较少作工笔,有志于在大写意上发展,作品少有轻柔品味,用笔利落,简洁,气隽语快,屏绝俗常绵软,淘汰冗杂线条,疏离笔记躁乱,振起画面气态,便有雍雅和厚、超逸爽朗之气脉。即使是那些工兼写之作,亦具豪放品格。其创造自出机轴,呈现豪放之韵趣。做到这一点,有她的艺术追求,更有北方人的气质。刘妍宏出生于华北大平原的中心地带,
独领风骚的昆石风采
作者: 杨瑞庆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昆曲   马鞍山   昆山   艺术品   风骚  
描述: 昆山以地名命名的艺术品有两个,一个是让世人瞩目的昆曲,一个是让国人抢眼的昆石.而且昆石先于昆曲扬名,其出典说来话长.昆山的命名灵感来自于城内马鞍山白石的发现.当时,只看到马鞍山"百里平畴,一峰独秀",并无特别之处.直到南朝时,一位僧侣偶然发现峰内蕴藏的石坯,经去沙、浸泡后,成为巧夺天工的玲珑石.正在这时,民间盛传《千字文》,其中"玉出昆岗"一句说的是昆仑山盛产美玉,但马鞍山的玲珑石比起昆仑山玉石毫不逊色,于是有识之士就将县名"娄邑"改成了"昆山",马鞍山改称玉峰山,山中的白石也就顺理顺章地称为"昆石"了.
你的名字比生命更重要——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献礼:南海,有国旗的地方就是家
作者: 代龙超   王垚   杨冠字   吴晨   来源: 中国边防警察杂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旗   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南海  
描述: “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有~串明珠闪耀着光芒……”说起三沙,如同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里唱颂的一样,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清澈蔚蓝的海水,洁白柔软的沙滩.五彩斑斓的贝壳。的确,那里风景如画,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城市树木智慧化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 杨瑞卿   唐瓴   谈海佳   许晓波   严巍   来源: 中国城市林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慧化   城市树木   精细化   无人机遥感系统  
描述: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无人机遥感系统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飞速发展。如何在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无人机遥感系统在城市树木规划建设、统计分析、管理指导、预报预测中的作用,进而提高城市树木的智慧化管理水平,促进城市树木的长势和景观面貌提升,笔者结合当前无人机遥感发展趋势,立足城市树木管理,提出无人机遥感在城市树木管理中的应用形式,以期为今后城市树木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撑。
生命轨迹 高原情怀——马小勇油画作品解读
作者: 杨瑞洪   来源: 现代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色   杜玛斯   绘画作品   画家   欧洲   爱情  
描述: 大美无言,宁静致远。马小勇以一种平静而虔诚的心静静感受着阿坝高原的美,并把这种美的感受,用细腻而又轻松、理性而又富有情感的油画语言表现出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让观者为之心动。人的生命就是一个过程,从呱呱坠地便开始了他自己生命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注定会有一些重要的节点,让生
探索与突破——浅谈廖小东油画作品
作者: 杨加勇   来源: 现代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色   杜玛斯   绘画作品   画家   欧洲   爱情  
描述: 他的作品里充满着诗性般的韵味,一种对山水的移情写照。所谓诗性,即饱含着诗者的根性,也自然流露着主观出发者的激情。早在几年前一个研究生的四人展上就与廖小东相认,拜读过其作品,毕业后的这几年,廖小东也未曾停止对绘画的追求和思索,以至于我们在艺术生涯中既是朋友,更是知己。从他早期的作
城市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探索分析——以成都活水公园为例
作者: 刘欣   杨依婷   赵卓琦   来源: 现代园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系统   人工湿地   活水公园  
描述: 成都市活水公园是1997年建成的世界上首座以展示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为主要内容、以水保护为主题的生态公园。它所展示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工程现己正常运行了20年,被污染的水体通过进入公园的厌氧沉淀池——水流雕塑——植物水塘——养鱼池——回到府南河,这一过程是一个大的生态水体循环。本文就城市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过程及所用系统进行探索分析。
材料、境界和修养——杨冬白访谈
作者: 白家峰   杨冬白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四家   构成元素   就是你   杨冬白   段式   给你   回过头   艺术语言   文化气质   系列作品  
描述: 自家峰:冬白老师,根据你之前一系列的作品形态以及创作背景,我大致总结一下。“移山”以来的这一系列作品,包含以下几方面构成元素:首先是一个长久的关于自然感的身体记忆;其次就是你到日本之后,对于“生命体”概念的认知,对此我的感受是,你的这个认知更希望雕塑本身是你的对话对象,而不是结果或产品;第三点,在这个过程中蕴含着你对中国20世纪片段式的雕塑史的反思,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建立某种艺术语言独特性的希望。这种希望,以及整个艺术阶段和人
犬儒理性的艺术(下)
作者: 哈尔·福斯特   杨娟娟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程式   政治经济   艺术经济   犬儒   美学范畴   商品符号   社会特性   理性  
描述: (接上期)批评与共谋仿真画和商品雕塑,或许已经展示了艺术在商品符号的政治经济之中业已改变的地位。但是关于这种地位,它们并不是去讨论在一种交换商品的艺术经济和一种流通符号的政治经济之间的矛盾,而是倾向于参与那方程式的两边——保留艺术的美学范畴和社会特性,即便它们指向的是在这种新的交换秩序之中原本由高级与低级形式组成的结构的坍塌。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鱼与熊掌兼得的:它们将绘画的内容当作符号来利
< 1 2 3 ... 27 28 29 ... 45 46 4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