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李鸣笔下的工笔仕女画
作者: 杨先让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女性美   美术系   中国传统   面貌   艺术大师   艺术形象   作品   仕女画   女性人物  
描述: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工笔仕女画在千人一面的局面中,艰难地走出几位有代表性的画家,他们是王叔晖、任率英、潘洁兹、刘凌沧等。不久,由全国各地美术院系培养出来一批掌握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青年画家,如雨后春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美
太空撒满“庥雀”:纳米卫星
作者: 杨先碧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纳米卫星   纳米材料   空间技术   体系结构   通信卫星  
描述: 现代科学技术让那些曾经笨重的机器变得越来越轻巧,卫星的研制工作也是如此。随着纳米技术的兴起,通信卫星变得越来越小巧玲珑。科学家预测,纳米卫星将引发了一场新的空间技术的革命。
服装设计创新性的真正含义
作者: 胡大芬   杨先艺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服装设计   创新性   女性服装   含义   设计创新   生活方式   创新思想   设计师   艺术特征   时装设计  
描述: 一、服装设计的艺术特征与创新创新,即创造新的东西,包括了造型、色彩、材料等因素的思想、手段、方式的创新。创新是艺术设计永恒的生命,对服装设计中创新性的认识要从服饰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艺术特征对比开始。目前对艺术特征分类,一般从表现的手段和方式上划分,有时间艺术(音乐),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和综合艺术三大类。雕塑、绘画都
循循善诱的师长
作者: 杨先让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教学工作   创作实践   人体   吴作人   示范   学徒   速写   比利时   油画  
描述: 我虽已过中年,却在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教学工作中,经常反复回味思索那些曾指导过自己的师长的言谈涵意。因为,如今我又面对着青年学徒求知的眼睛和心声。 严格地按规定法教学,为学生改画煞费苦心,从技法到理论面面俱到,这种指导固然可佳。而寡言善诱的启发,很少动手去改学生的画,相信学生自己对艺术的感受,鼓励学生去追求、探索,这样的指导却更为可贵。吴作人先生即属于后者。 吴先生在教学中,虽然将自己在比利时画的人体油画习作和素描速写给学生作观摹示范,但他决
美国女版画家纳奥米·李蒙特
作者: 杨先让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铜版画   平行发展   无光漆   国家公园   纹路   作品   雕塑   美术馆   木刻  
描述: 美国的绘画是以油画(包括丙稀、无光漆)、版画、水彩、雕塑四大部分独立而平行发展的,每一画种,都有它自己的观众。由于我的专业所使,在访美期间,我只要进入美术馆和画廊,就本能地
尤劲东毕业创作前后
作者: 杨先让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万灵药   美术教学   毕业创作   小人书   木版年画   中国画   练习方法   习惯势力   文人画  
描述: 在我们美术界,过去有一种无形的习惯势力约束着画家的观念。 美术教学中,一提起素描、色彩,就是几十年定下来的传统练习方法,认定是万灵药;中国画好像只能是文人画的笔墨或工笔;连环画就应该是豆腐块式的小人书,年画就得是“月份牌”和单线平涂再加上木版年画的改头换面一类规范,等等。因
隧道窑抽热支管优化实例分析
作者: 刘军   杨增玲   杨先平   崔海波   来源: 砖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抽热支管   原料特性  
描述: 分析了隧道窑抽热支管局部温度高、使用寿命低的问题,重新对热支管进行了设计和优化。二期窑炉设计中结合一期抽热支管改造后情况重新进行了优化设计,对一期、二期抽热支管的实际使用效果进行比较。
中国乡土艺术
作者: 杨先让 杨阳编著   来源: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民间工艺(地点:   图集)   中国   学科:  
描述: 本书对中国民间艺术的起源、现状、发展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内容包括面塑、剪纸、刺绣印染、布制品、面具、民间绘瓷、木版画、皮影、雕塑、民间绘画等。
画之虚实
作者: 杨先行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境界   用笔   形式语言   虚实关系   虚与实   西方现代绘画   画面   中国画   艺术特征   审美客体  
描述: 绘画的虚与实,是一对美学概念,虚为无而模糊,实为有而清晰。绘画语言似乎应该明确肯定、实在、画什么是什么,但绘画语言又往往责在模糊、虚。绘画有时就需借助模糊、虚的语言来创造艺术形象,以取得特定的审美效果。达·芬奇运用斯夫玛托方法,即模糊的轮廓和柔美的色彩,使人物轮廓画得不那样十分坚实,人物形体画得还留有一点含糊不清的地方,就像消失在阴影中一样,避免了意大利14世纪画家那种雕塑一般坚实强硬的造型,给人干燥无味,生硬死板的印象。
谈李方明油画风景
作者: 杨先行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方明   油画艺术   安徽师范大   油画风景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简历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油画学会   油画系  
描述: 李方明艺术简历1957年生于安徽,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现为江南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一直以油画人物见长的李方明,冷不丁画出了一批油画风景,而且还很时兴。方明兄在油画艺术语言的探索中,似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自由地翱翔着。他以我国北方山川田野为母题,像莫奈画教堂、画草垛那样,把同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