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刀痕、笔触与其上下文 任军作品简析
作者: 杜曦云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冲动   文化   绘画语言   艺术家   表达   手势   作品   笔触   雕塑   刀痕  
描述: 艺术家任军,多年来驰骋于雕塑领域,并拥有很高的声望、影响力和丰厚的资产。以世俗价值观来看,他完全可以高枕无忧地颐养天年,不问世事。但他却轻视这些成功业绩,延续自己1980年代的现代艺术创作冲动,一直以各种方式
价值质疑与文化担任军访谈
作者: 杜曦云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需求   当代文化   生活方式   艺术家   文化问题   思考   艺术创作   价值观念   绘画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近期,一直驰骋于公共雕塑界的艺术家任军,以一种勃发之势进入当代艺术界,展示了他在思考当下文化状况后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并引起了广泛关注。他认为,自己虽然初涉当代艺术,但他多年来在社会现场中的丰富体验和开放的文化视野,对传统与当代文化的长期研究,对人生、艺术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当下政治、经济、文化趋势与症候的关注与把握.使他满怀文化冲动并不吐不快。虽然,对真正拿起画笔进行艺术创作而言,现在只是一个起点,但他希望以自己的文化底蕴和表现激情来长期地持续推进下去,并力求厚积薄发。
从众主义者的前方:王兴刚雕塑之追系列
作者: 王兴刚   杜曦云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从众   存在状态   前现代   文化反思   文化气息   主义   当代艺术   雕塑  
描述: 王兴刚成长于白山黑水,对乡村、农民怀有真挚的感情和一定程度的了解,多年来的现世经验和文化反思,也使他意识到当代艺术对这一问题的忽视或疏漏。为此,他采用了象征化的语言来表现他们,将那些依然带有浓郁的前现代农耕文化气息的农民的存在状态呈现出来。有意擦刮、堆塑出的泥土剥落痕迹,以及土黄色的敷施所强化的“泥性”
陈丹青:一个矛盾的杂多体
作者: 杜曦云   来源: 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画家   油画家   多体   居纽   苏联模式   中央美术学院   写实绘画   美国画家   架上绘画   陈丹青  
描述: 长居纽约的华裔艺术家陈丹青2000年回国应聘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这位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西藏组画》蛮声画坛的艺术家,又重新进入国人的视野内。时过境迁,这20年来,中国大地上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而陈在纽约20年,周边及自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位未曾走出国门半步的人来看陈丹青,笔者认为他是一个矛盾的杂多体。陈丹青于80年代初曾被国中同仁认为是当时最具才智的青年油画家,甚至许多人直至现在仍有"陈丹青情结"。陈当年的崛起与文革结束后,人们想竭力"摆脱"所谓的"苏联模式",向欧洲传统油画溯源不无关系。陈描绘藏民日常生活的《西藏组画》对当时画坛的文学性和主题性创作
何为当代性
作者: 杜曦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语境   自律性   批判   未来   艺术家   当代艺术   当代性   思考   场问题   概念  
描述: 何为当代性,其实涉及到何为当代艺术,进而涉及到何为艺术。如贡布里希所言:没有大写的艺术(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 as Art),只有艺术家。艺术家这一概念,是随不同的文化语境而变动不拘的。从而,艺术的概念,也是相应地因时而动的。
中国当下艺术的症结
作者: 杜曦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法论问题   艺术家   价值论   当代艺术   犬儒   视角   百家争鸣   艺术方法   麻木   价值观  
描述: 本刊自本期增设新锐视角栏目,本栏目以较短的篇幅、新锐的视角,侧重对当下的艺术方法、价值论、艺术家的创作、艺术展览以及比较容易引起争议的热点问题的讨论与批评。以此来回应当下的艺术思索和活跃学术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个案·静谧中的伤逝:何多苓访谈(节选)
作者: 杜曦云   赵子龙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建构   绘画材料   油画艺术   艺术家   现代艺术   材料语言   油画材料   新秩序   艺术语言  
描述: 何多苓1948年生于四川成都,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为"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20世纪80年代初即以《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连环画《雪雁》《追穷寇》《我们曾唱过这支歌》等作品轰动一时。油画《青春》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还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摩纳哥政府奖等。《雪雁》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荣誉奖。关于近作杜曦云(以下简称杜):你的近作中颜料越来越稀薄,笔触也越来越复杂,这与你以往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何多苓(以下简称何):一是有别于过去光秃秃的地平线;二是包含了一种内在的技巧的复杂性,画面层次更加丰富,所以我运用了中国画皴的方法去进行描绘。
傅榆翔:“悬念”中的见性明心
作者: 杜曦云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照   悬念   见性   艺术家   远距离   明心   真理   绘画   视角   油画  
描述: 历经了30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匆匆忙忙的被现代性的诸多问题和特征充斥着,也匆匆忙忙地以一种舶来的方式应对着这些问题,被过度赋予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含义。并且这种"赋予"始终带着一种幽怨之气,在对抗一个"意识形态"的压迫时,又似乎陷入到了另一个新的"意识形态"中。艺术的存在被简单地理解为仅
虚拟与真实的交互与对接——黄岩访谈
作者: 杜曦云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   虚拟世界   媒材   交互   艺术家   展示方式   对接   文化问题   当代性   互联网  
描述: 访谈时间:2008年2月3日访谈地点:北京玛斯德比艺术中心杜曦云(以下简称杜):你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大量的当代艺术实践,而且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从当年的版画、油画到行为、装置、录像艺术。那么,在你以前和现在的创作中,为什么会选择摄影或图像这一媒介方式呢?黄岩(以下简称黄):我不同意有些人认为媒材上有高低的观点,比如说摄影比油画高级、录像比摄影高级、互联网艺
傅榆翔个人艺术展:重庆宝驯宝马2012艺术与时尚的态度
作者: 杜曦云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2012年2月9日下午,《终结与开启》重庆宝驯宝马“2012态度”傅榆翔个人艺术展在九滨路一号新落成的重庆尚潮美术馆开幕。傅榆翔先生躬身以待创作的BMW3系艺术车——《怀素遇见宝马》和新作21幅油画作品。此次活动是宝马重庆宝驯集团与重庆尚潮美术馆首次合作,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在宝马4S店展厅内展览,增加了与观众的接触面,让艺术走进时尚生活。展览给新年里的重庆市民带来的一份新年贺礼,同时秉持重庆宝驯集团“BMW之悦”核心理念,向社会传递更多的美好和愉悦,为所谓“终结之年”的2012开启更大的希望与信心。 根据传说中神秘的玛雅人预言,2012年12月21日将是世界末日。近年来,这一预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引起社会大众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恐惧和忧虑。美国灾难电影《2012》中,经过一系列的火山爆发、强烈地震以及巨大海啸,最终人们通过相互的关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度过了难关。玛雅文化研究专家、美国科尔盖特大学考古天文学家安东尼阿凡尼曾表示,“一个时代即将结束,必将伴随着许多狂热的活动和巨大的压力,随后则是一个新时代的诞生,许多人重新开始更美好的生活。”或许,如果预言中的灾难真的发生,我们整个社会最需要的便是人性中的信心、关爱和尊重,凝聚源源不断的正面能量,才是开启“2012”这扇“终结之门”的钥匙。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