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建新】搜索到相关结果 151 条
-
管建新油画作品
-
作者:
管建新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
油画
-
描述:
管建新油画作品
-
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2014年发掘简报
-
作者:
江建新
钟燕娣
李军强
江小民
秦大树
单莹莹
王光尧
丁雨
来源:
文物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中心
景德镇
发掘简报
御窑厂
江西省
遗址
保护范围
明清
-
描述: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心的珠山地区。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对御窑厂遗址的第二次大规模主动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
-
景德镇落马桥红光瓷厂窑址出土元代白瓷成分分析及工艺研究
-
作者:
徐文鹏
崔剑锋
秦大树
江建新
邹福安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分分析
景德镇
二元配方
御土
元代白瓷
-
描述:
在使用ED-XRF(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对景德镇落马桥红光瓷厂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121件元代白瓷(青白瓷、卵白瓷和灰青瓷)标本进行胎、釉成分分析后可知,卵白瓷和青白瓷的釉色差别主要是因釉中主要助熔剂(Ka、Ca、Na)配比量不同所致,卵白瓷的烧成主要是由于釉料配方中出现了Na2O含量较高的配料,而灰青瓷的外观则主要是由于胎中Fe和Ti等杂质含量非常高。分析结果还表明,景德镇元代白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存在一定的时代变化规律:南宋末元初,窑场仍部分沿用南宋时期的钙釉配方,生产较为精细的青白瓷,同时也用新的碱钙釉配方生产质量稍差的青白瓷和灰青瓷;元代早期,南宋时期的配釉技术已完全被新出现的碱钙釉所取代,生产釉面较乳浊的青白瓷和灰青瓷;元代中期开始使用一种高Na2O含量的原料,创烧了卵白瓷,这可能与贡御和接受官府订烧有关;元代晚期,卵白瓷的烧制技术在不断摸索中日渐成熟,釉料配比已十分稳定;元末,落马桥窑场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釉料配方波动很大,制瓷技术非常不稳定。综观有元一代,无论是卵白瓷、青白瓷还是灰青瓷,可能都采用了“天然二元配方”,即使用了伴生有瓷石矿物的高岭土矿(或伴生高岭土的瓷石矿)。落马桥窑场在元代中晚期生产的卵白瓷,可能是采用了伴生有少量高岭土的高Na2O含量的瓷石矿(高岭土矿),即文献所提的“御土”。
-
2014年景德镇御窑遗址考古发掘主要收获
-
作者:
江建新
秦大树
徐长青
江小民
李军强
韦有明
李鑫
新井崇之
钟燕娣
李扬
单莹莹
唐雪梅
王佳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明代
制瓷作坊
御窑遗址
-
描述:
2014年,考古工作人员在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发掘揭露出房基、墙基、灰坑、天井、路面等多处遗迹,出土了大量遗物,其中以丰富的明代釉上彩半成品瓷器最为重要。根据遗迹、遗物初步判断,本次发掘区域,应为明御窑遗址内的制瓷作坊遗址,并可能存在给釉上彩半成品上彩的作坊遗址,这在历年来御窑遗址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发现。
-
景德镇市兰田村柏树下窑址调查与试掘
-
作者:
江建新
秦大树
李凯
李军强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兰田窑
柏树下窑址
晚唐五代
景德镇早期制瓷业
-
描述:
2012年12月,为了了解景德镇制瓷业创始时间的产品面貌的资料及早期制瓷业的生产面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景德镇市浮梁县兰田村柏树下窑址进行了调查试掘,发掘面积40平方米,局部清理窑炉一座。柏树下窑址的时代自晚唐到五代,是一处大量生产碗、盘、罐等日用瓷的民间窑场,产品种类主要是青绿釉、青灰釉和白釉瓷器,三类器物生产的时间不分早晚,再次证明了这三类器物是同时生产的,表明了景德镇早期窑业生产所受影响来源的多样性。
-
2O14年景德镇御窑遗址考古发掘主要收获
-
作者:
江建新
李鑫
唐雪梅
江小民
单莹莹
李军强
钟燕娣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明代
制瓷作坊
御窑遗址
-
描述:
2014年,考古工作人员在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发掘揭露出房基、墙基、灰坑、天井、路面等多处遗迹,出土了大量遗物,其中以丰富的明代釉上彩半成品瓷器最为重要。根据遗迹、遗物初步判断,本次发掘区域,应为明御窑遗址内的制瓷作坊遗址,并可能存在给釉上彩半成品上彩的作坊遗址,这在历年来御窑遗址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发现。
-
江西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宋元遗存发掘简报
-
作者:
翁彦俊
江建新
秦大树
江小民
来源:
文物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遗存
发掘简报
宋元
江西省
老城区
中心地带
景德镇市
-
描述:
落马桥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华南路404号红光瓷厂厂区内,西距昌江约0.6公里,南距南河约1.9公里。2012~2015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落马桥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实际发掘面积672平方米,揭露了大量北宋至清末的制瓷业遗迹,并出土了数以吨计的瓷器标本。其中,宋元时期遗存主要包括南宋灰坑5个、元代储料池4个、元代房址5座,出土瓷器和窑具可分为三期五段,即北宋后期、南宋中后期和元代,元代又可分早、中、晚三段。本次发掘为研究宋元时期景德镇窑的制瓷业提供了重要资料。
-
传统手工业城市文化复兴策略和技术实践——景德镇“陶溪川”工业遗产展示区博物馆、美术馆保护与更新设计
-
作者:
胡建新
张杰
张冰冰
来源:
建筑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博物馆
景德镇
技术实践
更新设计
工业城市
美术馆
文化复兴
-
描述:
景德镇以瓷立市、因瓷兴市,且至今仍以瓷业为重要产业,是举世闻名的“瓷都”。长达千年的陶瓷生产历程,留存有大量的产业遗迹。陶瓷博物馆(图1)原为景德镇十大瓷厂之一“宇宙瓷厂”的烧炼车间,由苏联援助建设
-
元代至明初景德镇地区制瓷技术及其源流考察
-
作者:
江建新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代至明初
制瓷技术
景德镇窑
源流与影响
-
描述:
本文根据近年来出土资料与相关文献对元至明初景德镇地区制瓷技术及其源流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包括对元代青花、釉里红、蓝釉、蓝地白花、孔雀绿釉青花、孔雀绿釉金彩、卵白釉瓷,元明黑釉、红绿彩瓷,明初高温色釉瓷,宣德官窑仿汝、哥、定、龙泉窑产品,宣德官窑铁绣花制品等的考察,以及对元代开始使用的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元明青花料,元明釉上彩料,元末明初景德镇窑装烧技术及其源流的考察。总的来看,元代至明初景德镇制瓷技术有了空前进步,不仅吸收了国内许多著名窑场的烧制技术,也汲取了中东、韩国等地区的优秀制瓷技艺;同时又将产品与技术扩散到这些地区,特别是产品大量销往欧亚大陆,标志着景德镇早期全球化的开始。
-
陶艺创作点滴
-
作者:
董建新
来源:
装饰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可塑性
陶瓷雕塑
耐温
艺术效果
制作方法
急变性
花釉
整体形象
陶艺创作
-
描述:
陶瓷雕塑是陶艺的一个门类。陶泥由于细腻,可塑性比较好,但它耐温的急变性能却比较差,不能作稍大一点的陶瓷雕塑。所以我们很少看到捏塑成型大件陶瓷雕塑作品。淄博有一种类似下缽料的陶泥,虽然可塑性比较差,但耐温的急变性能很好。人们曾用这种陶泥印坯成型烧制出高达4米的花瓶。如果能很好地把握这种陶泥的特点,不
<
1
2
3
...
9
10
11
...
14
15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