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徐文鹏】搜索到相关结果 1 条
-
景德镇落马桥红光瓷厂窑址出土元代白瓷成分分析及工艺研究
-
作者:
徐文鹏
崔剑锋
秦大树
江建新
邹福安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分分析
景德镇
二元配方
御土
元代白瓷
-
描述:
在使用ED-XRF(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对景德镇落马桥红光瓷厂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121件元代白瓷(青白瓷、卵白瓷和灰青瓷)标本进行胎、釉成分分析后可知,卵白瓷和青白瓷的釉色差别主要是因釉中主要助熔剂(Ka、Ca、Na)配比量不同所致,卵白瓷的烧成主要是由于釉料配方中出现了Na2O含量较高的配料,而灰青瓷的外观则主要是由于胎中Fe和Ti等杂质含量非常高。分析结果还表明,景德镇元代白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存在一定的时代变化规律:南宋末元初,窑场仍部分沿用南宋时期的钙釉配方,生产较为精细的青白瓷,同时也用新的碱钙釉配方生产质量稍差的青白瓷和灰青瓷;元代早期,南宋时期的配釉技术已完全被新出现的碱钙釉所取代,生产釉面较乳浊的青白瓷和灰青瓷;元代中期开始使用一种高Na2O含量的原料,创烧了卵白瓷,这可能与贡御和接受官府订烧有关;元代晚期,卵白瓷的烧制技术在不断摸索中日渐成熟,釉料配比已十分稳定;元末,落马桥窑场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釉料配方波动很大,制瓷技术非常不稳定。综观有元一代,无论是卵白瓷、青白瓷还是灰青瓷,可能都采用了“天然二元配方”,即使用了伴生有瓷石矿物的高岭土矿(或伴生高岭土的瓷石矿)。落马桥窑场在元代中晚期生产的卵白瓷,可能是采用了伴生有少量高岭土的高Na2O含量的瓷石矿(高岭土矿),即文献所提的“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