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山大】搜索到相关结果 20 条
-
斯莫良附近(油画) 保加利亚
-
作者:
亚历山大罗夫·兹德拉夫科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
评选
沈阳
日记
画面
作品
油画
-
描述:
斯莫良附近(油画) 保加利亚
-
城市雕塑的魔力
-
作者:
亚历山大·格林默尔
郑远涛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丽娜
卡普尔
巴洛克时期
万国博览会
基弗
杨冬白
在场性
萨尔茨堡
城市雕塑
安塞尔
-
描述:
"雕塑的任务在于沟通,在于传递超越了具体作品内容之当前意象的一个模糊的却又是特定的含义,雕塑的任务在于承认。"让我们想象一下博物馆大厅或展览室中的雕塑,它们对于观众是一种临在的显现,有别于绘画,因为雕塑以维度而言是向外伸展的,将空间蕴含其中。任何一件雕塑皆可借助其尺寸各异的物理外表与观众沟通。画作或照片需要观者接近它才会开放自己的场域,而一件雕塑占据着空间,本身就
-
电影美学,或影院途中的趣闻
-
作者:
亚历山大·萨逊斯克
王卓如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史
艺术作品
艺术理论
摄影机
运动
电影美学
三度空间
绘画
电影理论
有声影片
-
描述:
关于人们对待艺术理论的态度,美学史展示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其一,可以用一个问题来表述,即“艺术是什么?”它把一切艺术部门看作一个整体,并力图制定一套可以同样适用于建筑、诗歌、绘画与舞蹈的统一理论。这种观点认为美学只应当分析或论证关于艺术的一般结论或“审美经验”或“创作过程”,至于对任何一种特定的艺术提出要求,则只能算是“批评”。另一种相反的倾向则认定对艺本所作的一切归纳都是值得怀疑的,它要求我们只谈论具体的艺术,如音乐、戏剧或雕塑,如果我们想要言之成理,经得起推敲,那就只能谈谈诗学或电影理论,以期做到顺理成章,至于没有特定对象的美学则是不足为训的。这种断言发展到极端,就主张每一件单独的艺术作品本身都是独一无二的,甚至想要一般地谈论一下绘画或诗也都是无益的,因为对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必须作单独的考虑,必须“就事论事”,不论它意味着什么。
-
谁是中国品牌战略的米开朗基罗?
-
作者:
洋流
山大
新基业
来源:
声屏世界(广告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企业
民族品牌
品牌延伸
米开朗基罗
整合营销
品牌战略
品牌核心价值
消费者
雕塑
副品牌策略
-
描述:
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大卫”雕像已经经历500年风霜雨雪,看看他那沉思的样子?一定在想,我为什么这么红呢?我不就是一块石头嘛?敢问苍天品牌为何物?有那么多的人崇拜我。其实品牌就是个让你魂牵梦绕,割舍不断的调调,通过一个鲜明的,富有个性的形象、气质、风格“诱惑”了你,满足自己的“角色扮演”游戏,不经意间,让你的脑电波因为受到后天文化观念的影响一不留神创造了共鸣,阿弥陀佛,你的紧箍咒在哪里?当然喽,这样说可能不大准确,可能就像一尊未完成的的雕塑
-
文化记忆中的硬记忆与软记忆:俄罗斯与德国的政治悼念
-
作者:
亚历山大·埃特金德
张佑慈
来源:
国外理论动态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伤文化
文化记忆
硬记忆
软记忆
-
描述:
文化记忆有诸多不同的表征形式,根据其性质和影响的不同可以分为硬记忆与软记忆,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前者主要指纪念性的建筑实体,包括纪念碑、雕塑、博物馆等,一般由政府主导;后者主要指具有文本和叙事性质的文化产品,包括回忆录、小说、诗歌、电影等,多由私人领域发起。文化记忆的活力在于硬记忆与软记忆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了在德国和俄罗斯的政治创伤文化中采用的不同的记忆形式,并阐述了这种差别带来的不同后果和影响。德国的记忆在经过软记忆性质的各种讨论之后,多以硬记忆的形式被展现和固定下来;而俄罗斯的记忆多以软记忆的形式出现,始终没有得到沉淀。社会共识的缺乏阻碍了硬记忆的出现,由软记忆到硬记忆的转变需要私人领域的推动、社会活跃分子的参与以及政治意愿等共同促成。
-
妮维斯·韦道尔“未知的房间”
-
作者:
亚历山大·格里莫
陈东飚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己叉
木材
经典
未知
人员
房间
中干
一价
下山
超代
-
描述: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办的本次展览的概念和主题围绕着"未知的房间"这个词展开.瑞士女艺术家妮维斯·韦道尔始终在观察与生成空间,她在未经涉足的、深渊般的地方发现她的灵感.具体作品"未知的房间"呈现两个19世纪的中国学究在打量一个胡桃.在中国文化里胡桃是一件象征物,代表财富,在作品中通过超乎比例的尺寸加以强调.整个展览围绕这个小小的装置来布局,动用了各种方法手段:物品、装置、绘画和多屏视像,作者显然是要在其中唤起房间的联想并投射到这些作品之中.
-
雕塑家马军
-
作者:
亚历山大·陈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音机
录音机
博览会
香水瓶
艺术家
可口可乐
雕塑家
东方与西方
作品
瓷器
-
描述:
在中国雕塑家马军新瓷器系列(2005-2007)繁花似锦的瓷器世界中,其手工打造的清朝风格的瓷器.以80年代的电视、录音机、收音机、跑车、可口可乐罐.以及香奈儿香水瓶的形态出现。他的青花与釉上五彩雕塑,最近在美国纽约的 Scope 艺术博览会第一次展出。今年夏天,这些作品也会在巴塞尔的克兰福(Krampf)画廊展出。
-
新青铜时代
-
作者:
亚历山大·安德森
忆庭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委托订货
青铜时代
立体主义
西格尔
铸铜
青年画家
人物形象
波普艺术
神人同形
-
描述:
直到最近,很多人都认为雕塑和绘画之间的界限几乎消失贻尽了,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雕塑家忙于参加各种实验,使旧的雕塑原则趋于消亡。他们认为传统的材料是过时的、学院派的、无价值的,他们蔑视传统的造型和翻制技术;他们重视对物质的体验,强调过程的价值,力图建立神人同形的象征性雕塑观念,集合与偶
-
新青铜时代
-
作者:
亚历山大·安德森
忆庭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特征
青铜时代
雕塑作品
西格尔
铸铜
艺术家
现代主义
学院派
雕塑家
人物形象
-
描述:
直到最近,很多人都认为雕塑和绘画之间的界限几乎消失贻尽了,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雕塑家忙于参加各种实验,使旧的雕塑原则趋于消亡。他们认为传统的材料是过时的、学院派的、无价值的,他们蔑视传统的造型和翻制技术;他们重视对物质的体验,强调过程的价值,力图建立神人同形的象征性雕塑观念,集合与偶
-
文化引领下的乡村建设 第三届本土设计高峰论坛
-
作者:
亚历山大·楚尼斯
崔愷
孟建民
朱建斌
刘凌宏
方明
孔宇航
彭礼孝
谢英俊
朱锫
华黎
叶裕民
陈永兴
饶小军
吴钢
翟辉
罗德胤
王蔚
麦一兵
朱胜萱
张宝贵
来源:
城市环境设计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村建设
乡村地区
建筑设计
设计环境
建筑工作室
建筑风貌
学术思想交流
城市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云南大理
-
描述:
“本土设计高峰论坛”由《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共同发起,自2010年起两年一届,每一届都在极富地域特色的城市举行。旨在搭建一个高质量的文化及学术思想交流平台,促进管理、社会、建筑、规划、艺术等多领域的融合交流,推进中国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2015年举办的第三届本土论坛在云南大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