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读《沉睡的维纳斯》浮想
作者: 艾中信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教义   文艺思想   资产阶级   文艺复兴时期   阿多尼斯   希腊神话   神人同形同性   人文主义   维纳斯   人性复归  
描述: 乔尔乔内的《睡的维纳斯》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油画杰作之一,也是他短促的一生中最成熟的作品之一。这幅画和其它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一样,象征着冲破中世纪黑暗的“神明”,实际上标志着世俗人性的复归和人文主义的胜利。我在美术史上最初读到它的时候,并没有多少深刻的感触,但是当我看到这幅富有魅力的油画原件以后,不禁浮想联翩。
从S形造型看女性人体审美差异——以中国唐代、古希腊与古印度女性造型为例
作者: 张瑶瑶   来源: 翠苑(民族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差异   曲线造型   拟人化   中国唐代   审美趣味   桑奇药叉女   罗马时期   仕女画   阿弗洛狄忒   神人同形  
描述: 古希腊素有“拟人化”的造像学传统,即“神人同形”造像学理念。“这也使得‘人’成为衡量万物的标准,即便是‘神’亦应如此。”[1]在这个时期,雕刻家们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用以寄托人们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期望
新青铜时代
作者: 亚历山大·安德森   忆庭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委托订货   青铜时代   立体主义   西格尔   铸铜   青年画家   人物形象   波普艺术   神人同形  
描述: 直到最近,很多人都认为雕塑和绘画之间的界限几乎消失贻尽了,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雕塑家忙于参加各种实验,使旧的雕塑原则趋于消亡。他们认为传统的材料是过时的、学院派的、无价值的,他们蔑视传统的造型和翻制技术;他们重视对物质的体验,强调过程的价值,力图建立神人同形的象征性雕塑观念,集合与偶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