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试论紫砂壶的文化价值
作者: 张国伟   来源: 佛山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砂壶   文化价值  
描述: 宜兴紫砂由于它独特的成形工艺,使它集陶的造型艺术、书画和雕塑的装饰艺术以及紫陶土自然天成的肌理美于一身,成为器型精美、文化内涵深厚的艺术陶瓷。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艺术品。
结构的理念
作者: 王国伟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巴   经典论述   外形特征   右页   认识自然   造型意识   轮廓线   视觉艺术   观察生活   艺术概括  
描述: 我的老师埃乌琴·博巴(1919—1996)曾说:"素描是从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开始,以看得见的东西结束,为了不机械地摹仿形状和外貌。""素描是分析、综合、认识和表现。"他认为:"线条是最有生命力的因素,只用明暗画素描那是死板的,通过线条与明暗的结合才能赋于素描的力量和生气。"这是博巴素描教学体系的经典论述。
寻求发展契机——油画系专业教学启示录
作者: 王国伟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契机   基础课教学   美术学院   现代主义   西方现代艺术   优秀作品   教学启示   油画创作   基础训练   结构意识  
描述: 一九九三年夏,在陕西美术家画廊举办的“西安美术学院九三届毕业学生作品展”,油画系学生作品尤为突出,其佳作之多、好作品铺盖面之大在我院前所未有。 油画系九三届学生的作品在“全国高等美术学院学生素描作品展”入选四幅,其中甄魏、刘强华的“人体素描”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奖”和“92年基础素描奖学金”。陈君魏拿出十件作品参加“罗中立油画奖学金”评选,全国美术院校五名学生获奖,陈君魏便是其中的一名。
穿越时空的行者与骑士——读徐松波油画
作者: 冯国伟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中立   《春蚕》   母亲   作品创作   油画  
描述: 穿越时空的行者与骑士——读徐松波油画
诗词鉴赏中的审美意象再创造
作者: 张国伟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词鉴赏   文学作品   观照   中国古典诗词   接受主体   艺术形象   审美意象   再创造   联想与想象   意象世界  
描述: 1对中国古典诗词(包括散曲)的鉴赏,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更为丰富、复杂.因为诸如雕塑、绘画、戏剧、电影、电视与舞蹈等等艺术,都具有可见的形象,而文学作品却只有一篇篇语言文字符号.文学作品的鉴赏者通过对符号的观照,"瞻言而见貌",并作用于心灵,产生通感,调动早已储
隋唐美术理论的形态特征及其理论建树(上)
作者: 廖国伟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法论”   书画艺术   文化品格   形态特征   《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   美术理论   绘画艺术   理论建树   “六法”  
描述: 隋唐美术理论的形态特征及其理论建树(上)廖国伟隋唐两代,文艺的繁荣昌盛已为历代史家所公认,诗歌、绘画、雕塑、书法、文论等一切文学艺术在唐代都得到极大的发展,所谓“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艺,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
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作者: 朱国伟   艾米   来源: 湖北旅游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桃花   高速   推荐   大别山   天堂寨   游客   神农架群   时机   巴东县   旅游公路  
描述: 梵高说:"秋天到了,里拉琴的音阶齐了。"最美的秋天,一定在某个地方,如在油画般的风景里等待着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走在寻觅的路上,晒晒免费的阳光,吹吹FREE的清风。11月,不妨做个好色之徒,用镜头追逐光影,定格秋天的童话。
夜读 三点导读
作者: 王国伟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灵魂   作者   内心   世俗   乡村   读书   峨眉山   读者   劫持  
描述: 美点赏析挑灯夜读总是勤奋刻苦的代名,悬梁刺股更让人目不忍视。《夜读》却如一曲天籁之音迅速将我们劫持,这是一种幸福的劫持,我们就这样温顺地被他优美的文字带走,走进夜的静谧,走进心的安宁,走进五彩斑斓的书海。于是,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金属雕塑研究
作者: 苏国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   废弃零件   金属雕塑  
描述: 各类废弃的金属、电子零件、塑料和木制品等工业产品,是否可以应用到金属雕塑作品中?本文尝试从废弃的工业材料的语言、材料的特性和雕塑作品中的工艺表现来分析,从而进行探讨废弃工业产品的材料有无可能被广泛应用于金属雕塑的作品创作中。
浅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描写艺术
作者: 周国伟   来源: 新课程学习(下旬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描写   林黛玉进贾府   塑造人物   艺术成就   重要手段   王熙凤   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服饰   优秀教师  
描述: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的传统篇目,有很多优秀教师对本课进行过探索和研究,笔者从肖像服饰描写、衬托描写、心理描写几个方面谈谈本文的艺术成就。 一、肖像服饰描写 肖像描写(包含容貌、体态、神情、服饰和道具等)是小说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能揭示出人物的某些特点。《林黛玉进贾府》中几个主要人物的肖像描写无一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其服饰描写,更是匠心独运,展示了曹雪芹非凡的艺术功力。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这一回借助黛玉进贾府这一线索,集中描绘了贾府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虽然出场最早的人物是林黛玉,但是着力描写的第一个肖像却是王熙凤。在“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精彩一笔之后,黛玉因纳罕而自然而然地细心观察起这个敢于在“恭肃严整如此”的贾府“这样放诞无礼”的特殊人物来。只见“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真个是通身上下珠光璀璨、彩绣辉煌,华丽到了极点。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