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当代艺术视角
作者: 冯国伟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铁轨   厂房   油画  
描述: 模糊中的鲁迅、卡夫卡,镜中的背影,告别中的钢琴,暗夜旅途中的小船,飞过海面的纸飞机,有手的书,弃之墙角的手风琴,高高低低远去的台阶,还有那挂着帽子和大衣的衣架……当一帧帧岁月的影像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时,那些来自于时代和个人阅读、经历的记忆碎片被放大、定格,显得斑驳、低沉、晦暗和蒙昧,它们风尘仆仆,意思不明,却分明有一种无言的感伤和心痛。这就是张春华的油画。
浅谈“意象油画”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色
作者: 孙国伟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文化精神   文化身份   实践与探索   油画艺术   传入中国   意象化   文化背景   中国油画   艺术特色  
描述: “意象油画”作为当前中国油画界引人注目的现象而被广泛重视和谈论,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意象油画”的形成,不是简单生硬的将中西绘画混乱杂交,也并非只指某种单一的风格样式。而是本来源于西方的油画艺术传入中国之后,历经百年的不懈实践与探索,终于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生根开花,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精神及审美特色,并具有国际文化身份的本土油画艺术。它是世界艺术史的一次突变,也是油画艺术在中国发展的一个合理结局。 为什么说“意象油画”是具有国际文化身份的中国本土油画艺术呢?她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及艺术特色又体现在何处?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与认识,结合自己常年的油画创作实践谈谈。 首先谈谈“意象油画”指涉的范畴。简单从字面上看,“意象油画”包含了“意象”和“油画”这两个层面,如果依据绘画门类归纳,它的性质无疑属于油画,具有油画创作的一般特点与规律。但在另一方面,以“意象”一词来规定和说明其“油画”,则明确指出了“意象油画”的艺术特质与精神内涵。在阐述“意象油画”的艺术特质与精神内涵之前,我先谈谈“意象”一词的起源与含义。 “意象”概念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早在《易传。
我家的田园
作者: 赵国伟   来源: 词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牛羊   蝴蝶   雨点   田园   大圆   季节   青蛙   燕子   老人   屋檐  
描述: 温柔的雨点亲吻我的屋檐,久违的燕子窗前悄悄呢喃。山坡的牛羊陪着老人消遣,牧归的歌声喊出缕缕炊烟。相恋的蝴蝶晒着甜蜜缠绵,羡慕的青蛙睁大圆圆双眼。金色的田野摆开五彩盛宴,收获的季节喜悦手中银镰。
穿越时空的行者与骑士:读徐松波油画
作者: 冯国伟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岳飞   徐松   理想和信念   杨家将   西部   时空   河西走廊   骑士   工作原因   作品  
描述: 从陌生到熟悉穿越的是心理的距离,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对徐松波,我觉得这种穿越是瞬间的。 仅仅是翻阅徐松波寄来的画集《穿越时空》,就让我对这位素睐平生的画家第一时间有种分外的熟悉和亲切。可能一来是我们同岁,成长的环境和遭际大体相同,比如他说自己是听《岳飞传》和《杨家将》长大的,我也是;比如他对马和武侠的喜爱,我也是。二来是他对西部地理、人文以及独有气质的认同让我心有惜惜,我因为工作原因,经常穿行在河西走廊一带,天地寂寥,每每会生发出许多与徐松波类似的感概。
生产“未来商品”
作者: 冯国伟   麦楚琼   来源: 智富时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品   约翰   牛仔裤   雕塑  
描述: 2011年4月,荷兰著名的圣约翰大教堂外竖起一座崭新的雕塑。雕塑是一个身穿牛仔裤斜挎背包的时尚小天使,右手握起放在耳边,歪着小脑袋,咋一看上去,像是在微笑着听电话。
日本画家与《鲁迅遗容》
作者: 周国伟   来源: 世纪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许广平   代表团   画框   鲁迅   日本人   油画材料   纪念馆   中国人民   日本画  
描述: 日本画家奥村博史画的《鲁迅遗容》油画,从作画至配画框,均显示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限崇敬之情。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那天,奥村博史先生正在中国写生,途经上海。当时,上海的各种报纸都发表了鲁迅先生逝世的消息和鲁迅的遗像。奥村从报上看了鲁迅的遗像后,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写生板上用油彩画了《鲁迅遗容》。接着,奥村给内山书店主人内山完造看后,内山建议将《鲁迅遗容》油画赠给鲁迅夫人许广平。于是,奥村在吴淞路一家日本人经营的油画材料和画框的商店配了画框后,赠给了许广平。
话说龙泉窑
作者: 毛国伟   来源: 上海集邮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书记载   烟火   龙泉青瓷   彩瓷   瓷窑   龙泉窑   五彩缤纷   釉色   瓯江   瓷器  
描述: 中国的彩瓷史,是以青瓷为首的,随着青瓷的出现,才开拓出五彩缤纷的彩瓷世界。而龙泉青瓷则是瓷器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灿烂明珠。龙泉窑产品具有“冰肌玉骨,耀青流翠”之风采。 龙泉青瓷始于五代,至南宋时进入鼎盛时期。当年“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中运瓷船舶来往如织”。据史书记载,宋时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两人,擅长窑术,各主一窑,釉色和造型风格各有千秋,所制
日本画家赠鲁迅油画的深情:纪念鲁迅先生逝世75周年
作者: 周国伟   来源: 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日记   上海   许广平   内山完造   书店   鲁迅研究   纪念馆   中国人民   油画   日本画  
描述: 鲁迅先生在沪定居后,日本三位画家先后赠鲁迅《菊花》、《海婴生后十六日像》和《鲁迅遗容》等油画。之后,这三幅油画曾分别陈列于上海鲁迅故居和鲁迅纪念馆陈列室,供前来瞻仰、参观的中外人士观赏。这几幅油画,不仅反映了作者与鲁迅的交往、友谊,而且蕴涵着对鲁迅的崇敬之情。"诚一遗作"——《菊花》油画的由来1935年5月17日,内山书店日籍店员镰田诚一逝世一周年
吴哥建筑群的历史文化内涵
作者: 陈军军   支国伟   来源: 旅游纵览(行业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九   历史文化内涵   真腊   婆罗浮屠   柬埔寨人   吴哥   巴戎寺   十五世纪   阇耶跋摩七世   耶输跋摩  
描述: 吴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建筑,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物,其结构、比例、均衡、雕塑上的完美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古迹之一。吴哥城是真腊王国吴哥王朝的国都,建于公元九世纪至十五世纪,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宏伟的一座都城。巴戎寺"吴哥的微笑"是柬埔寨精神的象征。
感性与理性聚合:虚拟艺术空间中的材质创造
作者: 梁国伟   惠阳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材质   绘画   雕塑   虚拟艺术  
描述: 材料是有机体和无机体的起源,材料的历史可谓一个关于人类生存的历史.通过对于传统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材质创造历史的梳理,透视艺术中的材质创造活动,将清晰地辩识人类对于存在之源的追问与探索.雕塑通过身体的触觉直接感知材料的物性,绘画则经由理性的思考,通过色彩寻找光的材料本性.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这种探索只能徘徊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无法从材料的生成过程去感知并创造材料的物性.当代虚拟现实技术,尤其是传感技术的发展,为艺术进入材料的微观运动,感知并展示材料生成现实世界各类有机体和无机体的材质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从而也创造了一种融合科学与艺术的新型媒介形式.Materials are the origin of the organic and the inorganic, and its evolution remains a history of hu man existence. The traditional sculpture, painting and other art forms of materials to create history, the artistic materials in the creative activities, will identify clearly the investigation and exploration for the source of hu man existence. Sculpture reveals the property through direct sense and touch, painting through rational think ing, and material nature by color of light.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echnology, this kind of explora tion only stays between sen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the property cannot be generated from the process of materi al to perceive and create materials. The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sensor tech nology, provides a possibility for arts entering micromotion of materials, perception and display of materials that generate various organic and inorganic materials in the real world, which also creates a new form of media fusing science and arts.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