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何海】搜索到相关结果 14 条
-
浅析当代中国工笔重彩画的艺术特点
-
作者:
何海燕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思训
主流位置
工笔重彩画
天然矿物
覆盖力
周昉
画中
墓室壁画
张萱
天然矿石
-
描述:
一、中国重彩画发展的历史脉络工笔重彩画是中国画中一种敷色绚丽浓重、工整细密、富有装饰性的画种,它是指以粉质和天然矿石等覆盖力较强的颜料为主的"重着色"作品。工笔重彩画的历史非常久远,新石器时期彩陶就是以天然矿物色为颜料绘制而成,是重彩画的原发形态。战国至魏晋时期,工笔重彩日趋成熟并居于绘画的主流位置,当时出土的帛画和墓室壁画都是典型的重彩作品。隋唐时期,工笔重彩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出现了一批技艺高超的重彩画家,如阎立本、张萱、周昉、李思训、
-
王殿儒:深情打造技术创新的“中国DNA”——访北京民协常务理事王殿儒
-
作者:
何海华
来源:
民营科技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王殿儒
北京民协常务理事
企业家
-
描述:
在车水马龙的中关村,有一座10米高的不锈钢DNA双螺旋雕塑,自1989年起,它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了中关村日新月异的发展。这座雕塑的名字叫生命。它的制造者和捐献者就是中关村最早的创业者和拓荒者之一——长城钛金总经理王殿儒教授。
-
何海燕油画作品
-
作者:
何海燕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燕
作品
油画
-
描述:
何海燕.北京联合人学特殊教育学院讲师。2004年就读于旨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当代素描技法与教学研究”,师从董仲恂教授。2007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从事素描教学与研究工作。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和教育类期刊,多幅绘画作品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
-
简论传统媒材技法在当代绘画中的应用
-
作者:
何海燕
曲欣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油画
绘画材料
混合技法
画法
媒材
绘画技法
发展创新
丹培拉
历史发展
当代绘画
-
描述:
西方传统绘画材料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欧洲的绘画史先后经历了古代胶彩画、丹培拉绘画、油性丹培拉绘画、树脂油画、间接画法、直接画法等几个不同阶段。每一种材料都具有其独特的材质美感,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上既一脉相承又发展创新。对传统绘画
-
缠枝纹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的表现
-
作者:
何海林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缠枝纹
现代陶艺
忍冬纹
陶瓷艺术
-
描述:
缠枝纹样历史悠久,由蔓藤卷草的样式演变而来,委婉多姿,连绵不断,有强烈的节奏和律动,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缠枝纹样装饰在瓷器上非常盛行,宋代的影青瓷、元代的青花瓷、明代的彩瓷、清代的粉彩瓷等器物上都有它的身影。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缠枝纹也受到陶瓷艺术家的偏爱,或作为主题纹饰,或用作辅助纹饰,给现代陶瓷作品增添了不少艺术魅力。
-
宋徽宗书秾芳诗
-
作者:
何海林编
来源: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南宁
楷书
中国
法帖
-
描述:
本书为“馆藏国宝墨迹”系列丛书之一,精选馆藏底本,为首次四色精印,并延请专家释文。宋徽宗(1082~1135)名赵佶,神宗十一子,哲宗弟。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秾芳诗》现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书的杰作。此作纵二十七点七厘米,横三百四十厘米,卷后有陈邦彦观款“宣和书画超轶千古,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迳,行间如幽兰叢竹,冷冷作风雨声,真神品也”。其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笔致劲健,富有鲜明的个性。
-
论现代陶瓷绘画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
作者:
吴少华
何海林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绘画
审美情趣
工艺美
现代
粉彩
-
描述:
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御窑厂的倒闭,御用画师们在制瓷上不再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的个人审美意识开始苏醒。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等御窑厂画师们迫于生计,开始绘制浅绛彩瓷,这是陶瓷工艺与文人画的完美结合。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等人进一步发展了新粉彩绘画,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从而拉开了序幕。发展至今,随着陶瓷科技的进步,新釉料、新工艺、新题材、新技法给陶瓷绘画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各式各样的陶瓷绘画艺术作品呈现在世人眼前。
-
当代陶瓷工笔花鸟画的图式特点
-
作者:
吴少华
何海林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趣
工笔花乌
陶瓷绘画
图式
-
描述: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不同的时代有不一样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追求,每个时代都有其相适应的艺术形式。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改变,需要有新图式的陶瓷工笔绘画作品来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和精神追求。在当代艺术的环境下,陶瓷艺术家需要改变传统的花鸟绘画图式,开拓新的领域。本文从构图、色彩、表现语言等多个方面来阐述当代陶瓷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来彰显当代的文化精神。新的构成理念、新的表现形式、题材内容、创作者的个人情感等注入到陶瓷工笔花鸟绘画中,为陶瓷工笔花鸟绘画印上时代的烙印。
-
馆藏国宝墨迹 57 宋徽宗真书千字文
-
作者:
何海林编
来源: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楷书
中国
法帖
北宋
-
描述:
本书为“馆藏国宝墨迹”系列丛书之一,精选馆藏底本,为首次四色精印,并延请专家释文。宋徽宗(1082-1135),名赵佶,神宗11子,哲宗弟,在位25年。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本卷为宋徽宗于崇宁三年(1104),二十三岁
-
孔庙进士题名碑调查研究
-
作者:
何海平
范胜利
胡媛媛
来源:
首都博物馆丛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遮雨棚
粉化
石质文物
北京孔庙
儒家思想
清三代
灰尘污染
表面污染
片状剥落
进士题名碑
-
描述: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代,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所以孔子在我国古代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作为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场所,北京孔庙的历史地位在当时是相当重要的,其建筑规模非常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孔庙内的石质文物较多,有石碑、石亭、石鼓、石刻、石柱、石栏杆、月台,大青石浮雕等,在这些石质文物中最有意义的就是进士题名碑。有元、明、清三代的进士题名碑198块,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这些进士题名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