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壮族蛙婆节初探
作者: 覃剑萍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特征   壮族人   建国后   青蛙   铜鼓   图腾崇拜   社会历史   红水河   村寨   壮族先民  
描述: 地处广西红水河两岸的东兰县壮族山村,从古至今,每逢新年到来,都要欢度一次盛大的蛙婆节(青蛙节)。蛙婆节自农历正月初一起延续至月末,村村寨寨铜鼓声不断,男女老少沉醉在欢乐的歌舞之中。壮家过新年,别具新彩。广西各兄弟民族的传统佳节,各有特色,而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要数壮族蛙婆节。它产生于人类历史的初期,源远流长,历久不衰。然而,壮族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历代统治者又把它视为“伤风败俗”,关于蛙婆节没留下史文记载,也极少有人去探究,这是一件遗憾的事。笔者生长在红水河边,小时候参与蛙婆节的活动,建国后从事
壮族织锦技艺
作者: 廖明君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织锦   工作者   技艺   汉代   新中国成立   陪葬坑   广西   壮族地区  
描述: 壮族织锦技艺主要包括壮锦、绣球等编织技艺。壮族织锦技艺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壮族地区就已经产生了“细者宜暑,柔熟者可御寒”的“峒布”。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广西罗泊湾汉墓的七号陪葬坑内发掘出土了数块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证实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壮锦经历了从单色到五彩斑斓,图案花纹从简单到繁复的发展变化过程。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的黑地桔红回纹锦残片,可看作是壮锦的滥觞。唐代,壮族的蕉布、竹子布、吉贝布、斑布、丝布等已驰名中原,但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宋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说,当时左右“两江州峒”出产的“緂布”,“如中国线罗,上有遍地小方胜纹”。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说:其布“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所谓“白质方纹”就是指当时生产的壮壮族织锦技艺@廖明君
瑶族服饰审美简析
作者: 程朗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功利目的   女服   服饰审美   民族   审美观照   兽牙   族人   装饰物   瑶族先民  
描述: “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郭沫若同志于1956年为北京服装展览会题) 服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需要,又是反映文明程度的标志,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瑶族服饰,就是瑶族人民对美的追求的艺术结晶。 一、瑶族服饰的审美进程 瑶族社会的发展,同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一样,经过了漫长的原始公社时期。当时的瑶族先民过着“刀耕火种”“衣不蔽体、烤火御寒”的生活,兽皮树叶遮体,是为着御寒和遮羞的功利目的,谈不上审美。以后慢慢有了用兽骨、兽牙、羽毛作装饰物的,但最初也是出于炫耀战绩的功利目的。正如普列
侗族歌舞艺术及其整体感
作者: 陈家柳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特性   芦笙舞   整体感   民歌   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   侗族大歌   整体观念   艺术造诣   歌舞  
描述: 侗族是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带。侗族与壮、布依、水、仫佬、毛南等民族同源于古越人中的西瓯和骆越支系,历史上称为侗僚、峒僚或侗家苗。到建国前,侗族处于落后的的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在千百年来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侗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结构奇巧独特的建筑工艺,五彩斑斓的侗族刺绣,还有浩如烟海的侗族民歌、民间传说、故事歌谣和侗族舞蹈,戏剧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侗族大歌、琵琶歌及多耶舞,芦笙舞、侗戏等歌舞艺术,更是丰富多彩,瑰
对力的崇奉与赞美——苗族审美特征之一
作者: 朱慧珍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苗族古歌   苗族先民   南方少数民族   审美意识   苗族妇女   对力   古希腊人   审美价值   历史悠久  
描述: 一提起对力的崇奉,人人往往会想起古希腊人和那些举世瞩目的雕塑:《阿波罗》《弓箭手赫刺克勒斯》、《受伤的高卢人》、《掷铁饼者》和《拉奥孔》等。那一股股突起的肌肉,一条条强健的筋骨,那呼吸有力的胸脯,虎背熊腰的驱干,那钢铁般的手臂,以及结实的腿脚,处处表现出人的巨大力量和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出古希腊人对力的崇拜和赞美。但人们很少想到,在堪称秀美的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还有一个勇敢强悍,赞美勇和力的苗族。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较多,分布
民族文化习俗对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影响
作者: 陈均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响   少数民族习俗   当代油画创作   中国   少数民族文化  
描述: 中国油画作为一种舶来的绘画样式,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已经获得了快速发展。当代中国油画创作者们在吸取西方油画创作经验的同时,也受到了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在本土文化中,我们可以发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对于中国当代油画创作者们的影响巨大,为当代中国油画创作者们提供了新的素材和创作灵感。这种影响不仅反映在油画的创作主体与题材上,而且还体现在油画所蕴含的思想意蕴方面。
少数民族服装的艺术造型手法在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作者: 董可木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少数民族服装   当代油画艺术   运用   优势   艺术造型手法  
描述: 少数民族服装艺术在为各族群众提供遮体御寒的生活需要之外,还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情怀。少数民族服装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现象,其造型丰富多样,手法精巧绝伦,为人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造型资源和手法借鉴。然而,在当代中国油画艺术中,以西方造型手法为主的艺术霸权同样存在,滞碍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创新之路。有鉴于此,吸收、借鉴少数民族服装艺术造型手法,以本土性、民族性的图像艺术造型及其构图手法来提升中国油画艺术的民族特色和创作质量,增强中国油画艺术创作的艺术表现力、文化冲击力和历史感染力,成为抵御西方霸权话语下文化艺术渗透的可行出路。
民族设计的色彩构筑探究
作者: 袁恩培   彭燕雪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折射   流变   色彩构筑   民族设计  
描述: “中国梦·民族魂”驱动下少数民族艺术设计极具民族时代特色。特别是民族设计的色彩构筑既囊括着区域少数民族群众的传统民族文化又引领着市场对艺术设计的取舍,既彰显着五彩缤纷的特色民族艺术之美又蕴含着凝聚民族精神的人文之美。因此,在统筹民族魂的前提下纵横探究民族设计的色彩构筑是推动多民族艺术设计的时代选择和打造丝路民族艺术设计的必然选择。
近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基督徒群体社会心态探析
作者: 戴斌武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徒群体   近代   西南地区   少数民族   社会心态  
描述: 目前,学术界对基督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会活动方面,而对少数民族基督徒群体社会心态研究还很不够。其实他们的社会心态五彩缤纷,互相交织,内容极其丰富。所以,有必要对对其社会心态进行探析,以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的整体变迁。
民族文化重在弘扬光大:张柏如《侗族服饰艺术探秘》出版述评
作者: 吴永清   吴万源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服饰艺术   侗族服饰   侗锦   述评   民族文化   侗族大歌   工艺品展览会   风雨桥   侗族文化   侗族建筑艺术  
描述: 侗族是一个具有近两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为缔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作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 和多样性的物质世界一样,侗族人民在其有史以来的社会实践中,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与聪明才智创造了多样性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世界.在侗族纷繁的文化百花园...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