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壮族人】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民族文薈——壮族古代火葬的习俗
-
作者:
周宗贤
来源: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志书
壮族人
民族
乡土
陶罐
骨灰
广西
上思县
壮族地区
习俗
-
描述:
近年来,在上思县的基建工地和水利工程的施工中,发现了不少赭红色的园形陶罐,罐内装有灰烬。陶罐直径约五寸,高约八寸,有盖,小巧玲珑。经有关人员考察,认定其装的是骨灰,说明这种陶罐就是骨灰罐,是古代壮族人民实行火葬遗留下来的物证。据广西地方志书的记载,古代壮族人民是盛行火葬的,而且直到清代也还在局部地区流行。如《南宁府志》载:“宣化(邕宁)土厚民庶,……远乡土僮,答歌火葬。”《上
-
壮族蛙婆节初探
-
作者:
覃剑萍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特征
壮族人
建国后
青蛙
铜鼓
图腾崇拜
社会历史
红水河
村寨
壮族先民
-
描述:
地处广西红水河两岸的东兰县壮族山村,从古至今,每逢新年到来,都要欢度一次盛大的蛙婆节(青蛙节)。蛙婆节自农历正月初一起延续至月末,村村寨寨铜鼓声不断,男女老少沉醉在欢乐的歌舞之中。壮家过新年,别具新彩。广西各兄弟民族的传统佳节,各有特色,而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要数壮族蛙婆节。它产生于人类历史的初期,源远流长,历久不衰。然而,壮族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历代统治者又把它视为“伤风败俗”,关于蛙婆节没留下史文记载,也极少有人去探究,这是一件遗憾的事。笔者生长在红水河边,小时候参与蛙婆节的活动,建国后从事
-
广西花山壁画图形符号在现代雕塑中的运用
-
作者:
韦扬锋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壮族人
左江流域
花山壁画
图形符号
铜鼓
宁明县
舞蹈
民族特色
广西
现代雕塑
-
描述:
百里左江百里画,千古花山千古谜。说到壁画,生长于广西的人大都会想到花山壁画。这些堪称千古之谜的壁画分布在广西左江流域的宁明、龙州、崇左、扶绥、大新、天等、凭祥等壮族人聚居地区的沿江崖壁上,陆地崖壁和洞穴也有少量。其中规模最大的要数位于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花山屯北面明江东岸花山石崖上的壁画。花山,壮语
-
壮家的彩色食品
-
作者:
龙符
来源:
旅游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耕民族
糯玉米粒
壮族人
乌黑色
壮乡
云南省
民族特色
粽子
绿色植物
色花
-
描述:
“壮族住水头。”在这个农耕民族中,稻米的吃法各式各样,新颖奇特。每到稻花飘香,壮乡田野一片金黄,壮族人开始收割,将沉甸甸的金黄稻穗运回谷场时,壮族人最高兴了。稻米是他们的主要粮食,他们将米饭做得五彩斑斓,香气扑鼻,特别是壮味宴席上,更少不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彩色食品。壮族人的彩色食品有色、香、味俱全的五色饭、绿粑
-
广西壮锦图案在漫画创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作者:
李虹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应用研究
画面效果
创作规律
漫画创作
广西壮锦
壮族人民
艺术形式
菊花纹
动画专业
漫画作品
-
描述:
漫画创作课程是动画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漫画种类亦十分繁多,深入研究不难发现,这些种类繁多的漫画创作作品除了名称和形式上的区别外,他们在精神内核和创作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没有变化。在单一的现代漫画创作中,如何突破?从身出来挖掘本土文化,打造具有民族特设的漫画作品非常必要。在传统的壮锦图案中,远看壮锦就像是一幅优美的绘画,其画面效果既有中国山水画的韵味,又有油画的真实感。那纯朴的图案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
-
壮锦图案简论
-
作者:
于立华
来源:
民族艺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几何纹样
自然形
适合纹样
图案纹样
工艺美术品
单位纹样
壮族人民
花纹图案
国际友人
斑布
-
描述:
壮锦,是壮族民间工艺美术品,采用五彩缤纷的丝绒和棉纱织造而成,以别致的图案,绚丽的色彩和结实耐用而驰名中外。据史载,明代就有织着龙凤花纹图案的壮锦作为贡品,也曾一度远销日本,越南等地。解放后,壮锦作为广西出口的工艺美术品,更是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据考证,壮锦是在古代织物,如斑布、白緂,(纟束)子等土布的基础上,吸收其它织锦(如蜀锦)的技艺逐渐发展而成的。斑布,远在汉代广西就有织造,南北朝时已具相当
-
六月,在延边
-
作者:
徐治平
来源:
民族艺术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三省
面红耳热
壮族民歌
吉林延边
花丛中
民族语文
广西民族学院
多声部
学习参观团
壮族人民
-
描述: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著名的歌舞之乡。去年六月,我随广西民族学院民族语文学习参观团到延边,一睹了朝鲜族歌舞的风采。步出火车站,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广场中央那座高大的雕塑——在圆柱形座基上,两位姑娘挥舞稻穗,婀娜起舞;两个小伙子高举绸(?),挺胸舒臂。时逢细雨,雕塑笼罩在濛濛雨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