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不去后悔的中国十座最美古镇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时代中国之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好者   龙泉青瓷   景德镇     顾客   国名   南京东路   瓷器  
描述: 江西婺源 婺源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它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浙江两省交界,刚巧处于黄山、庐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区域。 婺源县建于唐朝开元28年(公元740年),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幢、峡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三十多个溶洞,这一带自唐宋以来就是游览名胜,各个溶洞内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处,公园内的鸳鸯湖栖有上千对鸳鸯。婺源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有“书乡”的美称,从宋代以来,婺源出了文学家朱弁、理学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其中汪口俞氏宗祠气势雄伟、工艺精巧,被专家誉为“艺术宝库”;紫阳古街上保留着朱熹祖居;建于隋代的詹氏一世祖墓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的台湾詹氏后裔前来观光、祭祖。 灵岩古洞群、古树名木、明清建筑及古文化,是婺源风景的四大特色,要想仔细品味这些景观,最好是徒步在婺源旅行。在青山绿水中,不经意路过的一棵古树、一株老藤、一段断壁、一眼深井可能都蕴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墨彩挥浓情 文笔写春秋
作者: 楚楚   来源: 时代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克洛斯   马修   drama   康纳   制作人   泰伦斯   以法之名   家庭故事   川流   Oscar  
描述: 肖文斌先生的名字寓意为文武双全,而名字中含两个文字和一个武字又意味着他的文采要超过武艺。肖文斌军校美术专业毕业后进入北京画院专攻中国画,三年间他师从著名画家赵志田、王文芳、王培东等,从而汲取绘画艺术诸多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擅写意花鸟及山水画偶作人物。 肖文斌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湘南古城郴州市。父亲是随林彪的第网野战军南下的军队干部,经历过战争血与火的洗礼,父辈的战斗生活,使他对部队生活充满了向往,从小的理想就是希望长大后,能像父亲一样身着军官戎装。母亲是个有绘画才情的女子,承家训,善于剪纸、雕花、绘画等工艺。肖文斌深受母亲的影响和家庭的熏陶,从小对美术和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从部队最基层办黑板报、宣传栏等各项宣传活动做起,甚至为战友筹办婚礼,布置新房剪贴“喜”字;在工作之余,埋头于书画艺术学习之中,笔耕不断,被战友们誉为“战士画家”。军校毕业后,军队领导机关把他从部队调到北京,参加全军大型展览的美术设计工作,使他有了更多投身于艺术实践锻炼的机会。十几年来,无论工作岗位与环境发生什‘么变化,他从不放下手中的画笔。辛勤耕耘追求不止。画家早年学习,油画、素描、水粉画等多种绘画表现形式,对中、西美术理论、史论也有一定的研究,这些画内画外的工夫,都对画家从事高品位中国画创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
墨彩挥浓情 文笔写春秋——走近军旅画家肖文斌
作者: 暂无 来源: 时代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克洛斯   马修   drama   康纳   制作人   泰伦斯   以法之名   家庭故事   川流   Oscar  
描述: 墨彩挥浓情 文笔写春秋——走近军旅画家肖文斌
天下第一石:灵璧石
作者: 姬忠实   来源: 时代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东北部35公里的磬石山中,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岩石,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利用灵璧石的历史。灵璧石之所以能奇绝于天下。享誉古今和海内外,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而且还响彻于皇宫内外和它独有的声、质、形、色、纹“五奇”之美,因此被世人所珍视和收藏。 灵璧石在奇石家族中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宋代杜绾的《云林石谱》中汇载石品116种,灵璧石被放在首位介绍,且评述文字最多;宋代诗人戴复古在《灵璧磐石歌》中赞日:“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水石章》中称: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清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怪石辨》中把灵璧石排在第一位,并介绍灵璧石的特点和真伪:色如漆,间有白纹如玉,叩之声清越如金玉,以利刀刮之略不动;南唐后主李煜所爱的“灵璧砚山”,径才逾尺。前耸三十六峰,且各有其名。并有龙池,天雨则润,滴水稍许于池内,经旬不燥。宋徽宗得一“灵璧小峰”,玲珑秀润,卧沙、水道、裙折、胡桃纹皆具,小峰之巅有白石圆光,晶莹如玉;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为得到灵璧石,亲自到灵璧张氏园亭为园主作画、题字、撰文;清代乾隆皇帝御封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
中华古民成之五 钦州市冯子材故居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时代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民族英雄冯子村故居故居又名宫保第,位于广西钦州市市区城北白水塘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一百个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冯子材,号萃亭(故他的军队号称“萃”军),清末将领,历任广西和贵州提督。中法战争时,年近70,还率军出征,在中越边境的镇南关前隘一战歼灭入侵过境的法军主力,取得了名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故居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屋分三进,每进三栋,每栋三式,构成富有古风特色的“三排九”的建筑模式。还有宗庙、塔、宇、马厩、鱼塘、水井、花园、果园等附属建筑,外筑围墙,规模宏大,院内东头新建有碑林,字迹精湛清秀,笔势劲遒,自成一景。故居后有一座雕塑园,展览的是钦州灵山人曹崇恩大师的作品,共有二十八座。
90后“摸乳男”遭网友怒斥
作者: 东方红   来源: 时代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近日,一篇名为《看了不愤怒的跟我说!请大家都来看看》的帖子,在某著名社区论坛上受到网民们的广泛关注。帖子中照片显示,三名90后模样的年轻男子在广州一公园与人像雕塑合影时,竟然作出了“摸乳摸臀”的不雅动作。对此,其当多的民众对此行为感到怒概。一80后女大学生更是怒斥:真无耻。 据了解,该图片传到网上短短三天已经达到13万多浏览量,1000多名网友回复,并且在全国众多社区论坛广为传播。不少网友表示,照片中展示出了当事人的低级趣味,他们的行为是道德沦丧的表现。 某重点高校的80后女大学生说,那可是公园里面的人像雕塑,作出这样的动作不仅侮辱了艺术,侮辱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侮辱他们自己本身的人格品质。她愤怒地斥责这种行为:真是太无耻了。 同样在广州一教育机构工作的沈先生表示,年轻人爱搞怪,喜欢标新立异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在公园里的雕塑是艺术品,是提供给广州市民欣赏的,用于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和道德风尚,为市民们带来艺术熏陶的积极影响。但这几个90后真不像话,公然对雕塑“摸乳摸臀”,实在是太丑陋、太龌龊了。他觉得这是没教养、很没有素质的表现。 但也有市民表现出宽容的一面,一从事广告工作的李女士表示,这只能说是一些无知青年无知的反映,大家要理性看待,也不要太刻意的去追究,不能一竿子打死,给孩子们一个机会。
冬之赞
作者: 蔡斌   来源: 时代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冬天来了,所有人都感到了冷,位于北方的同胞,更是饱受冰雪灾害之苦,很多年老体弱的老人,撑不过冬的寒冷,远走他乡异地…… 电视中可以看到,极寒地区,就连一些身上有着厚厚皮毛的动物,也会在天寒地冻之际、于狂风怒号和大雪纷飞中,变为雕塑或被雪掩埋…… 很多人都在咒骂冬的寒冷,诅咒冬的无情,其实,冬对人类对大自然也有贡献。关键是人们得加大运动、强壮身体,无惧冬的严寒。 如果连冬天都不能安然度过,说明这个人或动物的机能已到极限,已经没法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如果冬天只能窝在有暖气的屋里,说明身体已经不再适应拼搏,只能在舒适的环境里苟延残喘;如果你没有到大自然领略寒冷的勇气,如果连在雪花飞舞的时节,不懂得欣赏自然界无比美妙的景色,那你的生活将缺乏一种迷人的色彩! 其实,冬天于人类是美好而非残酷的季节,在冬天人们可以调整思绪,可以因为冷而保持清醒头脑,更可以因为冷而感受到身体的强弱,加强体能锻炼。
城市地标:拔地而起的是金钱还是文化?
作者: 林泓   来源: 时代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最近,关于十万元为广州地标建筑之——新电视塔征名的活动拉下帷幕,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海心塔”胜出。这个征名活动名为征名,实为 场城市地标的文化大讨论。 紧接着,关于632米的中国最高——上海中心的讨论言犹在耳,又传出陕西要在它的东大门建39米高的巨型“秦”字雕塑:总高437.5米的中国第二高楼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西塔和610米的世界第一高电视观光塔一广州海心塔刚刚耸立起来,广州第高楼一一广州东塔又紧锣密鼓地开始兴建。各地兴建标志性建筑的浪潮可谓此起彼伏、方兴未艾。 关于地标的讨论也不曾停止过。“佛罗伦萨国际双年展终生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当代著名行为艺术家舒勇说,城市不仅需要地标,还需要多个地标,这样才能把城市的不同面展示出来。而在广州东塔开工前夜,投资方周大福集团副董事长、新世界中国地产主席郑家纯博士则说:“城市太多地标就会奄没地标。”此外,地标背后的文化内涵、经济内涵也是大家所关注的。 城市,请亮出你的名片 地标,常代指某地理位置上的显著标识,人们往往将其视为一个城市的名片。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或者能够充分体现该城市(地区)风貌及发展建设的区域”。
名家油画作品欣赏
作者: 杨兆舜   来源: 时代中国之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杨兆舜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北京民进书画院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室主任。
谛听春之声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时代中国之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新年音乐会上,一曲脍炙人口的《春之声圆舞曲》,令全场观众如醉如痴。仿佛在悠扬的乐曲中,共同穿越了室外的隆冬酷寒,来到和煦的春风里漫舞徜徉,沉浸在舒畅的温暖与惬意之中,周身充溢着新的无穷活力。 《春之声圆舞曲》,是闻名于世的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 施特劳斯的名作,诞生后迅速风靡世界。这首经典华尔滋是专为剧院演出而写,原为钢琴曲,改编成管弦乐后,成为音乐会上的常青树,深受各阶层听众喜爱。此曲以自由的节奏、生动的旋律和华丽的音调,绘制出一幅色彩浓郁的欧洲经典春景油画,用音符凝固地留住了大自然绚丽迷人的春色。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