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夷坚志》是如何成书的——论洪迈三族在《夷坚志》编纂中所参与的角色
作者: 大塚秀高   张真   来源: 文学评论丛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孝宗   光宗   诗学理论   波阳县   姜夔词   白石道人   宁宗   禅悦   宋代文   南宋高宗  
描述: 序言《夷坚志》是南宋洪迈编纂的奇见异闻录(关于《夷坚志》的性质,后文再述)。洪迈(1123—1202),字景庐,号容斋,别号野处居士,父洪皓。洪迈与兄洪适、洪遵并称'三洪',皆为南宋初期文人,生于鄱江之畔的饶州鄱阳。洪迈以博闻强记闻名,《夷坚志》之外,尚著有《容斋随笔》全五笔七十四卷。《夷坚志》原本四百二十卷,现存仅二百卷左右~①。
“属地”、“向下”的馈赠——瓷器与十八世纪美利坚国家谱系建构的神话
作者: 侯铁军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利坚   国家建构   十八世纪   瓷器  
描述: 相对于基督教色彩浓厚的“属天”、“向上”的建国神话,在美国建国话语修辞中还有一脉以“瓷器”为喻的“属地”、“向下”的传统。“属地”是因为它关乎泥土,与建构美国这一“尘世的工程”息息相关;“向下”是“建国之父”为了下一代“埋藏”瓷器/美国,关乎美利坚子孙的未来福祉。然而,这一神话对男性子孙的偏爱,给它烙上了白人男性至上主义色彩,这为我们解读后来美国文学中有关瓷器的隐喻提供了一个角度。
“茶杯中的风波”:瓷器与18世纪大英帝国话语政治
作者: 侯铁军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政治   大英帝国   18世纪   瓷器  
描述: 中国瓷器在18世纪英国社会受到广泛追捧,但在当时的社会精英眼中,精美实用的中国器物却在审美、道德和贸易等方面损害了大英帝国的利益。为了对抗中国瓷器的影响,他们通过美学批评、道德说教、贸易鼓吹、文学想象、出访记述等方式,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茶杯中的风波”,使瓷器成为这一时期帝国话语政治的一个热点。上述话语或旨在重构帝国的审美和道德,或鼓吹帝国的隐性扩张,或想象性地化解帝国制瓷的焦虑,或烘托帝国科技和艺术的优越,由此在器物层面拉开了大英帝国与中华帝国冲突的序幕。
读张贤亮小说札记
作者: 余莉萍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作品   作家   精神分析理论   艺术价值   张贤亮小说   母亲   心理批评   弗洛伊德   无意识   心理情绪  
描述: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心理批评打开了大门。心理批评着眼于文艺作品中蕴藏的作家或作品人物深层心理情绪积淀的研究,而把文艺作品中所传达的社会思想内容和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交给其他批评理论去研究。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