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当代青年】搜索到相关结果 74 条
-
如何运甩信息化提升港航管理
-
作者:
姜辉
来源:
当代青年(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港航
发展方向
信息化
-
描述:
把港航管理信息化,对整个港航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时代信息化的产物。本文通过一些实践经验,简要分析了运用信息化提升港航管理的办法。
-
温浩溟:让书本上长出花草
-
作者:
石洪彬
来源:
当代青年·我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地名
尊重历史
-
描述:
如果有人给你说,书本上可以长出花花草草来,你一定不相信。但现在确实有人能让书本上长出植物,并且结出的果子还能吃。 这种书包括“番茄书”、“黄瓜书”、“茄子书”等。这些貌似书本的产品表面包装着防水纸,其内塞有石绒、人造肥料和种子等。人们购回后按照附赠的种植说明,只要每天浇水,便能长出手指粗细的黄瓜、弹丸似的番茄、拳头大的茄子等。 一般情况下,一本“番茄书”经培育可长出5个左右“迷你果”;一本“黄瓜书”可结出3-10条“袖珍瓜”,既可观赏,又能食用。 这种既可以阅读也可以种植,而且能从书中长出花花草草的书叫做瓜果书。他的发明人竟然是个80后小伙—温浩溟。 聊天聊出商机 2007年23岁的温浩溟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外语系毕业,在学校宣传部老师的推荐下,到广东佛山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做了翻译。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教授,在一次聊天时,教授给温浩溟讲了花果书的案例。 教授说,他听说有一种叫花果书的产品卖得很好,就是一本书,既可以看,也可以种花草,如果种植番茄、黄瓜等蔬菜,结出的果子还可以吃。 “不可能。”温浩溟脱口而出,“书本是无机物,怎么能长花草呢?”教授也是听别人说,自己没有见过,同时他也不知道什么地方有这种产品。
-
这不过是一幅普通的油画
-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青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大众
德国大众
设计理念
中国市场
艺术中心
POLO
时尚
城市雕塑
-
描述:
这不过是一幅普通的油画
-
创意女孩和她的“蔬菜事业”
-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青年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大众
德国大众
设计理念
中国市场
艺术中心
POLO
时尚
城市雕塑
-
描述:
文/一江春水 2009年年底,一个名为“蔬菜博物馆”的艺术个展吸引了北京798创意区很多人的眼光。这个展览的主角就是桔多淇。她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塑了西方大师们的杰作,其中包括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毕加索的《梦》、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等。中国人日常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如豆腐、白菜、姜、胡椒、白薯等,被组合拼绘成一幅幅世界名画,再用摄影手法将其呈现。借助这种生活化的创意,桔多淇不仅打响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名声,还将一幅幅蔬菜画卖出了不菲的价钱。 “灵魂出窍”的意外发现 桔多淇身上有重庆妹子的果敢和热辣,从四川美院造型系毕业后她一直从事网络游戏设计。工作中,她做得并不愉快,因为个人跳跃式的想像色彩过浓,被认为“没前途”。郁闷之下,桔多淇索性辞职,到北京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她觉得摄影是自己更喜欢的一种媒介,艺术性强,可以充分表现个人想法。 用蔬菜创作的灵感源于桔多淇的一次发呆。那天,她看着自家桌上一堆土豆和茄子,忽然有些“灵魂出窍”,眼前的东西变动起来。土豆有了眼睛和鼻子像人的脸,茄子是手,海带丝是美女头上飘逸的长发。回过神来后,古灵精怪的桔多淇决定用蔬菜来创作一幅画。 她买了十几斤豌豆,一个人安安静静坐在那儿剥了两天的壳,用铁丝把新鲜豌豆穿成串做了一条裙子,一圈项链,一个头饰,一个魔术棒。然后,拿相机拍了一张照片,起名为《豌豆选美》。一个无心之举,成就了桔多淇的第一幅蔬菜作品。 桔多淇把《豌豆选美》发给几个朋友看,大家都觉得很有新意。尤其是被工作和生活搅得焦头烂额的姐妹们更是爱不释手。她们说,这张照片让人觉得琐碎的生活里也可以有闪光的乐趣。 做好准备工作以后,桔多淇开始思考创作一个系列。从自己家人以及周遭朋友的生活中,她越来越认识到: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对生活和对生命的基本需求都是一样的——需要关心,需要自己的自由空间,需要舒适感,需要健康,需要朋友,也需要新鲜好玩的娱乐。她希望大家都能看懂她的作品,她希望她的作品能触动观众的心弦,得到会心一笑。于是她去逛大书店,看出现率最高的艺术普及读物《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梵高自画像》、《维纳斯的诞生》、《马拉之死》……她发现,用大师名画来承载蔬菜的梦想再好不过了。 第一幅被桔多淇盯上的作品是德拉克洛瓦德的《自由领导人民》,无论是构思还是角色,都堪称大师经典。她当起了“宅女”,一圈子的蔬菜成了她“调侃”的对象:把半块冬瓜放在地上,被她形容为士兵的尸体;一地烂西红柿,是“血流一片”;成堆的烂莱叶用视觉效果营造出一片狼藉的战场……参考着原画,桔多淇挑选出一颗小巧的土豆作为画中主角、象征自由女神的妇女的脸,接着切下冬瓜和两颗洋葱头,拼成妇女的身体。至于战火中飘扬的裙子,可以用豆腐皮来达到褶皱的效果。最后用牙签把这些部位连接起来,一个人物的造型就成功了。 这幅创意画,桔多淇整整折腾了一个月。由于蔬菜保鲜时间有限,画做出来后,桔多淇立即用相机拍下现场效果,然后录入电脑,打印成画册。 效果出来后,桔多淇心中溢满了成就感,原来蔬菜的质感真的能够完美地展现油画的色彩效果。拿起菜刀就能够创作出一幅名画来,桔多淇找到了无限的乐趣,她说:“我为爱居家的女性找到一种生活方式而感到开心,环保地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完美相融。在一个人的工作室,一把菜刀、一盒牙签、几颗菜,我就能做小雕塑,拼接大场景,以女性最省力省钱的方式去幻想宏大的世界。” 菜市场“淘金” 接下来的两年里,桔多淇经常溜菜市场,悠闲的神态让人一点也看不出来她正在思考着很严肃的艺术主题。她常常在卖菜的摊位前徘徊,把莱拿起来看看,琢磨琢磨又放下去,考虑把它们移接偷换到哪个位置上更有趣。 卖某人往往给桔多淇兜售光亮的、形状规则的菜,可她偏偏要找那些长相奇特、歪歪扭扭的,甚至是一些别人不要的蔫菜。品种繁多的菜形状、颜色各异,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就能得到活灵活现的画面效果,而新鲜的、蔫了的、枯干的、腌过的、煮过的、炸过的、炒过的蔬菜都能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模仿《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桔多淇觉得纤夫们在烈日下出了很多汗,汗馊味就跟北京人爱吃的酱黄瓜感觉类似,玉米碴和沙滩感觉也很像。就这样,主题用料就决定了下来。 蔬菜给予了桔多淇无限的灵感,比起找人当模特,显然蔬菜更令桔多淇有完全自主的感觉。在她眼中,蔬菜们全是最棒的演员兼道具,而自己就是导演,将它们搬上舞台演绎一出不一样的戏剧。 厨房中的一切都可能成为桔多淇创作的用料,她曾经用过湘菜中盛饭的小木桶,也用过剪刀、菜板,买菜用的黑色、蓝色塑料袋。 一年时间,桔多淇创作了19件作品。她从中体味着生活的乐趣,也通过作品,将这种乐趣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蔬菜博物馆 2009年9月,“巴黎·北京摄影艺术展”开始,为期三个月。桔多淇的蔬菜画一亮相,就吸引了策展人的眼光,决定给她开辟一个“蔬菜博物馆”个展专区。最普通的蔬菜在创意的点拨下,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艺术品,让参观的人啧啧称奇。桔多淇的摄影工作室由此打响名声,一些要求创意摄影的人都特意找到她,设计与众不同的造型照片。 艺术展的第一天,桔多淇就卖出了两幅蔬菜画。《伏尔加河上的酱黄瓜》卖了1500美元,《卷心菜·梦露》卖了1000美元。这次艺术展结束后,邀请桔多淇参加其他创意展的人也络绎不绝。桔多漠成为圈子里小有名气的艺术家。 当然,也有人质疑桔多淇纯粹是恶搞名画。但桔多淇并不在意,她认为,自己虽然是在模仿前人的作品,但其中也包含了自己对艺术和世界的理解。比如古斯达夫·克林姆的《吻》,她独树一帜地用心里美萝卜雕成骷髅头代替了。在她看来,爱是刻骨铭心的,骷髅头就象征爱到骨子里。另外,桔多淇的蔬菜画都融入了自己的幽默感。在模仿《马拉之死》的作品《青菜头之死》中,躺在粉条浴缸中的青菜头,一条摆在海菜上的胳膊连着扁豆手指,握着一张纸。仔细一看,纸上是一份菜单:尖椒土豆丝、红烧土豆丝、炸土豆块、烤红薯……原来这不仅是一份菜单,更是一份“英雄的不同死法”的遗书。 通过蔬菜画创作,桔多淇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过去工作上的缺点变成了长处。桔多淇说,今后会继续使用蔬菜,继续做些有波普风格的作品,但画面会给人以新的视觉效果。 创意就是寻找普通生活中的艺术。只要用点心思,也许你也可以成为桔多淇这样的生活创意家,找到称心如意的事业和生活。 责编/夏漪
-
摄影“怪才”刘宪龙.诗意世界与生活
-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青年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大众
德国大众
设计理念
中国市场
艺术中心
POLO
时尚
城市雕塑
-
描述:
文/王发财 王玉 当你对世界完全敞开你自己,你就是世界的本身了! ——主人公语录 京城里有这么一个“怪人”,他是小有名气的摄影师,却对地下室生活情有独钟。他把废弃在草地上的瓶瓶罐罐视为花,把喧嚣的马路噪音当成乐团,把骑自行车的人视为飞翔的海燕,路上的行人则都是舞者:他用独特的方式观察这个世界。在他眼里,一切都是那么有诗意和情趣….以相机为酉笔、大地为画布、脚为画尺 出生在辽宁海滨城市丹东的刘宪龙从小酷爱油画,1984年,刘宪龙得到了一个到鲁迅美术学院进修两年的机会。在美院上学期间,刘宪龙背起画架、方便面、照相机、三脚架“四处流浪”,只要是“有感觉”的地方,他就把“行头”就地摆好,开始作画。无论是鲜花遍野的山坡,还是满是污物的水沟,在刘宪龙的眼里,都是“素材”,而刘宪龙最爱的,还是东北农村那种淳朴的乡村气息。 “那几年的春节,一过了12点,我们连饺子都顾不上吃,就得收拾东西赶去黑龙江农村。”刘宪龙回忆道:“二月的黑龙江贼冷贼冷的,我们几个就坐在村口,观察村民放鞭炮、串亲戚,冷风嗖嗖地直往脖子里灌。” 后来,刘宪龙的兴趣由绘画转向了摄影,以他的话说,就是“用相机来绘画”,相机能帮他在一瞬间抓到那幅一闪而过的风景画。 那个时候,刘宪龙有个主旋律式的宏伟蓝图:把北京当做起点,以相机为画笔,以祖国大地为画布,全国各地走上一遍,边走边拍,不拍山不拍水,专拍平凡勤劳的人民。行走就是写字绘画的过程,刘宪龙说这叫行为艺术。目前为止,刘宪龙已经用双脚走过了全国20多个省,在行走的过程中,他带上方便面和馒头,累了就坐在地上歇一歇。“那时候要是一天能吃一顿面条,就真的能高兴坏了。”回忆到这里,刘宪龙憨憨地笑了。刘宪龙走到了陕北,在陕北建立了一个奥运村,并搞了一些原生态的运动;用玉米棒来接力;以窑洞当球门举办足球比赛;在雪地里举办足球比赛…… 奥运会期间,刘宪龙获得北京荣誉市民称号。他的创意是:把奥林匹克社区和农村结合,创造一个奥运列车,始发站是北京的奥林匹克社区,终点站是山西的奥运村。这体现了城市和农村结合的理念。 地下室:另类“六星级酒店” 初来乍到的刘宪龙,先是惊叹于北京城繁华的城市夜景和高楼大厦,但在摸了摸自己的钱包后,不禁犯了难:如果租住楼房,自己挣的钱不够交房租不说,没准还得增加家里的负担。权衡之下,刘宪龙选择了地下室暂时做栖身之所。刘宪龙特别记得刚搬进地下室时的感觉:当时的那个地下室非 常小,而且没有窗户,住在里面让人感觉特别憋闷。刘宪龙灵机一动,在墙上画了一个窗子,还画上了可欣赏的“窗景”。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暂住”,使他彻底爱上了地下室的生活环境。 没过多久,上天便给“勤劳勇敢”的刘宪龙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他被聘为电视剧《水浒》的摄影;紧接着刘宪龙的业务就接踵而至了:给几个明星拍了写真,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李丹阳、张涵予、吕良伟等;接拍了不计其数的广告片。可以说,按照刘宪龙此时的名气与实力,完全有能力搬进洋房别墅或者国际公寓,而刘宪龙依然以地下室为“家”。 “别人可能都觉得地下室阴暗潮湿,但我觉得我家比五星级酒店还要棒。你看,地下室非常环保,冬暖夏凉,冬天用不着暖气,夏天用不着空调,又省电又环保,啥叫低碳生活,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低碳生活。而且最主要的是,地下室的原生态环境的创作灵感是别的地方比不了的。”刘宪龙只要一提起他的“家”,就赞不绝口。 一次,上海某出版社来找他拍摄照片,看到他的“家”后,非常诧异,都觉得刘宪龙是在跟他们开玩笑。刘宪龙解释道:“我住的地方是六星级宾馆,卫生间多,东南西北全有。办公室多,奥林匹克公园办公室、小区附近的所有公共场所都是我的办公室。我的灯光是自然光,空气新鲜,累了就看看过往的行人。对了,我还有个乐团。”刘宪龙指着二环路方向的车流调侃道:“有他们给我伴奏,我办公的时候不孤独。” 不光朋友们诧异于刘宪龙的“家”,就连多年的街坊们,提起刘宪龙,也不免指指自己的脑袋——“他这儿有问题”。对于这些“偏见”,刘宪龙根本就不在乎:“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只要是与人无害的,都应该得到理解。” 我是人,我就干实事! 我问刘宪龙有没有做过什么好人好事,刘宪龙笑了:“啥叫好事?” 在北京居住期间,刘宪龙一直照顾着一位80多岁高龄的孤寡老人。这个老人以前是一名美术教师,膝下无儿无女。由于长期独自生活,老人对于生活充满了悲观的情绪。“我家里也有老人,既然不能在家尽孝,就尽自己的能力帮一些身边的老人吧。”听邻居们讲,老人去医院看病、去公园散步,基本上都是刘宪龙陪同。 说起当年的汶川地震,刘宪龙摆摆手说,不要提了,现在想想还是悲痛欲绝。“我和几个朋友在火车上,遇见了一个老大爷,他的老家在北川。他一听说家乡受灾的消息就赶紧赶了回来。我们一询问起当地的状况,老大爷就一直哭一直哭,我们这才真正感受到了整座车厢的悲恸气氛。我们先是把老大爷安全地送回了北川,又倒了几次车才到达汶川。”说到这里,刘宪龙掩面而泣。“到了灾区现场后,我们都傻了,这里简直就是一片废墟,呼叫声、号子声、哭喊声,乱成一片。那时候我就知道要挖土、搬石头、抢救伤员,总之就是要多救入,马不停蹄地救人!你如果没有看过乡亲们的眼睛,你不会体会到那种使命感,地下压着的都是他们的亲人啊!”说到这里,刘宪龙有些抑制不住地语无伦次。“那是个晚上,我被救援队的人叫醒,去拍一些照片。到了现场后我呆住了,一辆栽进了山涧里的救护车,救援队员连带伤员全都牺牲了。没亲临现场,真体会不到什么叫悲痛欲绝。那时候下着雨,我的手已经拿不稳照相机,只知道眼泪混着雨水不住地往下流。” 之后,刘宪龙给我们看了几条灾区同胞给他发来的短信。短信的内容全都是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还有人说自己家里盖了新房,给刘宪龙留了一间。 对于美的追求:近乎顽固 刘宪龙自己也承认他是个特别固执的人。给人帮忙不喜欢收钱,如果谁要是硬塞给他钱或者东西,刘宪龙就会“很不讲情面”。在剧组拍摄的日子里,一般闲暇的时候刘宪龙都会给一些“群众角色”拍剧照,“群众角色多不容易,在剧组里一待就要待上一整天,可能都争取不到一个“露脸”的角色。但是如果他们能留一两张剧照的话,那该多开心。” 刘宪龙给人摄影从来是不先讲价钱的,“我就是无条件地信任别人”刘宪龙把这句话时常挂在嘴边上。久而久之,刘宪龙也就难免没有受骗的经历。有一次,他的一个合伙人来了一次“卷包会”,把本来该给手底下员工发的工资全部都“卷走—了。刘宪龙没有再继续追究合伙人的法律责任,而是东拼西凑借来钱,把工人的工资发了。“我那个时候只想到,总不能让人家一分钱都拿不到就回家过年吧!” 刘宪龙不喜欢去影响别人的生活,他欣赏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欣赏每一个角落,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发现“美”。卫生差的地方,以矿泉水瓶、垃圾当作花,别人觉得是废弃的东西,自己觉得是“美”,但要把“美”以正确的方式引向征途。 责编/蕙心( E-mail:xinwenfangfang@126.com)
-
油画的启示 心灵的感悟
-
作者:
文刀
来源:
当代青年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大众
德国大众
设计理念
中国市场
艺术中心
POLO
时尚
城市雕塑
-
描述:
油画的启示 心灵的感悟
-
我是网上钢琴家
-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青年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大众
德国大众
设计理念
中国市场
艺术中心
POLO
时尚
城市雕塑
-
描述:
我们这一撮朋友爱好诗词歌赋,经常在一起聚会。那天,六点过后,我们照例先聚餐,路过饭店大堂才发现厅内增添了钢琴,以前吃饭没有的,经理表示钢琴可供客人免费弹奏。 Ada怂恿我上台试弹,以前我报名培训班学过短时间的钢琴,可惜老师收费太昂贵,而且买真的钢琴又耗财,所以意兴阑珊,最后学的技艺不精,如今自然不敢献丑。但那台钢琴确实很漂亮,忍不住勾起我想试弹的兴趣,可惜这些年来我荒废了手指、忘记了曲谱,于是,等他们开始枯燥乏味的派对时,我则躲到洗手间里上网搜琴谱。 怎料,竟让我闯进“Flash键盘钢琴”的网站。26个键盘字母分别对应4个八度的钢琴按键,直接在网页上就能弹奏曲子。虽然音色、音域跟真正的钢琴稍显差异,快速弹奏时也有些阻滞,但已经基本能让我过把瘾。 那些用ABCD组成的键盘钢琴乐谱,就像学打字一样,根据乐谱敲击相应的按键,就能弹出心爱的曲子,我忍不住好奇动手了,弹的时候点—下FLASH小窗口,再关闭汉字输入法,按相应的按键,真的可以弹出动人的歌曲。 第一次发现自己其实不用买钢琴的,大可做个“网上钢琴师”嘛。对我来说,直接在网页上弹奏钢琴多么方便,自娱自乐又不用担心出丑。我便干脆不想酒店的钢琴了,泡在网上练习N“乐谱”:《童话》、《青花瓷》、《卡农》、《一千年以后》等等,曲调还挺流畅的。 很快我就已经记住每个音符所在的位置键,先是自由演奏,再转为记分演奏,分数从最初的一二百分低分值,升至三五百分,最高的超过一千分。 当我成功晋级键盘钢琴高手后,敲击一下各个键就能记得每个音符的位置,不用百度或Google“键盘钢琴乐谱”,都能弹出自己熟悉的乐曲。这些弹奏的过程,被我用摄像头拍录下来,再把视频发到论坛上,均超过数干的点击率,并有不少网友回帖。网友表示钦佩与赞叹之余,也不甘落后,纷纷上传自己弹奏的视频和录音。甚至还有网友边弹边唱罗志祥的《灰色空间》,既秀琴艺又秀歌技。 Ada提议下次我们聚会的主题内容就定在网上弹琴,反正咱朋友群里差不多人手一台笔记本,要是多装一只键盘,几个人可以分组进行四手联弹。 这绝妙的创意迅速得到回应,开始依旧每月三次,到后来每周双休日那些朋友就会抱着本子来我的住所,聚在一块儿弹键盘钢琴,以我为领头人的“虚拟琴会”总能尽兴而散。 上传的视频多了,某些学员会慕名咨询我关于虚拟钢琴弹奏的问题。比如,新手会问记分演奏的问题,老手也会问键盘盲打时如何兼顾节奏?到底有没有稳而快的方法?我都以自身经历来回答,没想过收学费,因为我觉得我教大家我也很开心,我能得到他们的尊重我也很开心,玩这个游戏主要就是要开心,可是学员们问得多了就觉得过意不去,非要付点钱才舒服。我推辞不下,也就象征性地收一点,尽管没想过要挣什么钱的,但现在身上积累的钱已近3万块。 上次我算了,已经有32个学员在听我“上课”,看状况发展学生可能还会更多,星期六晚上8点到10点是我的“授课”时间,教他们键盘演奏的技巧,包括我的一些经验,让初学者少走一些弯路。最近那家网站举行“键盘钢琴”比赛,吸引很多高手,我也跑去凑热闹,又意外获得第二名,捞取奖金1000元。 有知情的同事很羡慕我将一方键盘玩得出神入化,他们认为这种休闲方式既娱乐了心情,也丰富了钱包。只需宅在家里键盘在手,就可以敲出开心和快乐,多惬意啊! 现在我又混迹到键盘钢琴研究学院论坛,那儿的琴员更专业琴谱更丰富,聚集了一大帮键盘钢琴爱好者,里边不乏很多键盘钢琴高手。我乐意和他们一起做个山寨李云迪,发表自己的演奏视频,炫一把之余与网友交流弹奏技巧和心得,也不枉先人之举地“潮”(潮流的潮)了一把。
-
开家酒店叫桔子
-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青年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大众
德国大众
设计理念
中国市场
艺术中心
POLO
时尚
城市雕塑
-
描述:
国内的大多机场车站,都会遇到一些发卡的年轻面孔,将“携程”们推荐给匆匆过客,这个看似愚拙的营销策略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方式,而它的创始人吴海已从最初的青涩步入沉稳,成为拥有20余家酒店的CEO,这家酒店也被评为2009年度最炫的服务…… 红海中的蓝海 2006年春,美国加州桔子郡。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在阳光里漫步街头,温暖的寂静里,他享受着旅行的快乐。 他叫吴海。晚上入住一家充满艺术气息的私人酒店。酒店虽小,但简约时尚,每条走廊都挂有精致的壁画,由外及里的桔色系设计,令人赏心悦目。 进入酒店客房,处处彰显细节之美,无线网络覆盖,用居家的实木地板代替地毯,卫生间明净舒适,洗漱用品讲求品质与环保,榻榻米床蕴含着东方审美情趣……转身,吴海看到桌上摆着一个青花瓷小鱼缸,两条小鱼儿自在游弋,旁边竖着一个牌子:“嗨,我叫Tina,未来几天我将和你一起度过。我吃饱了,你不用喂我I” 他微笑着跟小鱼儿打招呼,觉得房间因为这条鱼的存在而有了生命。 吴海与酒店有着极深的渊源,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的他,于1997年创办中国第一家提供会员制酒店,是携程最早的创业团队中的一员,他制定的“雇人发卡”策略,而今还在国内许多机场、车站“上演”…. 吴海在酒店业素以专业而挑剔闻名,却被桔子郡的这间私人酒店折服和感动。它不仅干净、温情,更富情调和创意。他隐约看到一个充满阳光的市场群体:一类是脚踏实地又追求品位的年轻白领,另一类是总想与众不同的人。 回望国内酒店业,经济型酒店如雨后春笋,如家们,以及如家们的山寨版,无不疯狂掠夺市场份额时,桔子郡酒店给了吴海这样的启示:介于高端的星级酒店和低端的经济型酒店之间,中端的个性创意酒店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这个年代,人们受够了标准、抄袭、重复、毫无新意,需要张扬的个性和创意的思维,开一家类似桔子郡的个性酒店,不正好满足这群人需求。 就在回国的飞机上,一家个性酒店的雏形已在吴海的脑海中成型,他还给这个尚未出生的“孩子”想好了名,就叫桔子。 苹果可以是电脑,为什么桔子不能是酒店呢? 将个性做彻底 找到了产品,也找到了市场,品牌名称也有了,还有,携程的哥们借给吴海一家酒店做实验,离成功仿佛触手可及。 吴海是明白人,他比谁都清楚,设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要想实现理想中的桔子酒店,首先需有优秀的设计师辅佐。而这正是中国新一代的青商区别于传统行业大亨最明显的地方。 很快,吴海请来美国加州大学设计系的高材生Amy来担纲酒店设计,Amy参与过很多作品的设计工作,多次获国际奖项,而吴海真正看重的是她从未做过宾馆设计。这样她受的束缚就会少很多。 拿到设计初稿,吴海心疼不已。Amy的设计可谓大刀阔斧,为了将大堂挑高到10米以上,坚持打掉几层楼板,占用本应是客房的空间:为了床前的两盏桔灯,Amy坐飞机去灯具生产车间…… 2006年秋,北京。第一家桔子酒店如期呈现在世人面前。 开业的第一天,酒店来了位非同寻常的客人。 她叫小妮,某全球500强企业华北区经理,典型性时尚达人,小到一件手工物品大到一架飞机的彩绘创意,她都乐此不疲。这天,她开着一辆橘色的Mini Cooper经过官园桥时,被掩映在绿树红墙间的“桔子酒店”几个橙色汉字吸引住了。 小妮顺着招牌外的贴心提示来到酒店,都市的繁华渐渐成为背景,转眼一张挑高10米的落地玻璃呈现在眼前,明窗净几,桔红色的酒店前台一览无余。走进大堂,一股桔子的味道迎面而来,漂亮的服务小姐笑语盈盈,小妮感到特舒服,暗笑,这里不会是卖桔子的地方吧! 果然,前台放着几个手工编织的藤篮,里面全装着清新可爱的鲜桔,可随便拿取,免费。仿佛有股魔力牵引着小妮开了间二楼的套房。 进入房间,小妮打开了所有的灯,发现没有一束灯光会直射到眼睛:灯光控制板全是触屏式蓝光色面板。时尚,科技,重要的是人性,不仅靠一个旋钮来控制光线强弱,还可以根据各种模式——读书、会客、工作、阅读、情调来调节。 从卧室直通露台,清风拂面,外面种满了银杏、樱桃,伸手,便可触到红叶……服务生轻轻叩门,给她送来两个桔子,以及开业酬宾期间的小礼品。 小妮爬在写字台上,跟远在美国的男朋友聊天,谈她刚刚遇到的这家超炫酒店。随意取下小吧台上的饮料和薯片,一看价格不高,基本和小饭店里的差不多。写字台的另一侧,摆放着一个小巧精致的游戏模块,客人如果拼好魔方,就可赢得一个现磨咖啡的魔方…… 第二天结账时,小妮笑言,此后在北京,本小姐非桔子不住,而这句话,正好被一旁的吴海听到。 从创立到现在,桔子酒店的广告投入只有2万元:一个电梯广告。吴海更注重口碑的传播,酒香不怕巷子深,他相信古人的这句话。 “我们的重点是在建设客户体验链上。从客人一听到桔子酒店开始,就开始体验桔子酒店了。包括上网查询,在来的路上听出租车师傅的评论,然后入住……我们每个细节就是为了建立一条这样的体验链,让客人口口相传。” 吴海如是说。 谢谢您支持我们 细节决定成败,好的细节能够保证你从庞大的竞争队伍中脱颖而出,桔子酒店的成功核心就在于此。 像选址这样的大决策也需要注意细节,如果把握得当将事半功倍。桔子酒店不会在马路边、闹市区选址,它选择在离市中心很近,但又有风景相顾的口岸,比如位于海河岸边的天津桔子酒店,半数以上的房间可以看到海河景色,而和平路步行街、滨江道、古文化街、食品街、鼓楼等天津的标志性建筑也都在酒店周围,步行均在20分钟以内。 这间像艺术品一样的酒店,价格并非像艺术品一样昂贵,网上预订单人房收费一晚低至仅150元人民币,豪华套房一晚318元人民币,平均房价约为255元人民币。低于星级酒店而略高于经济型酒店。 而今,桔子已在全国开业16家店,覆盖北京、天津、南京、杭州、宁波五个城市。还有几家新店正在动工或者即将动工。 吴海不急于扩张,他坚信住过桔子的客人,都会将这个品牌告诉家人和朋友,久而久之,桔子品牌在二三线城市叫响,这个时候,他再进攻二三线城市,相对要容易得多。 2010年初,有机构将桔子酒店评为2009年度最炫的服务之一,说吴海正在努力使酒店成为一件艺术品,炫是生产力,炫更是竞争力。 吴海接受记者采访时,却笑着说:“我并没有多时尚,也不懂艺术,我只是一个比较敏锐、闲不住并用心做事的人。” 2009年初,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酒店业也遭受危机,吴海认为每一个到店的客人都很弥足珍贵,他们是公司每一个员工包括他自己的衣食父母,因此,他给每位住客写下这样的信:“是您在最难的时候支持了我们。也许对您来说,简单的一次酒店入住可能不算什么,实际上您是在帮助桔子酒店,更重要的是您让我们800多张嘴有饭吃……” 责编惠心(E-mail:xinwenfangfang@126.com)
-
藏装藏饰,藏不住的五彩斑斓
-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青年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大众
德国大众
设计理念
中国市场
艺术中心
POLO
时尚
城市雕塑
-
描述:
藏族分布于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作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据学者研究,早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西藏高原土著部落
-
空申:短裙苗之乡
-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青年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大众
德国大众
设计理念
中国市场
艺术中心
POLO
时尚
城市雕塑
-
描述:
文/般木 在贵州中南部的月亮山腹地,黔东南大山深处的空申和空裂一带,在雷公山和月亮山为护翼的苗岭下,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而其中又以苗族儿女的民族风情最具特色,空中苗寨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空申,苗语为“欧溪”,意为“清澈的小溪。”远远望去,空申依山而建,四周山峦起伏,树木葱葱,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寨旁流过,民居布局合理,吊脚木楼鳞次栉比,给人世外桃源之感。 空申人最为独特的就是服饰,在大山深处掩藏了千百年都不为世人所知。直到1996年在榕江举办的西瓜节上,外人才有幸知晓了这个美丽古朴的民族和他们独特新奇的服饰。见者无不被其折服,遂将空申称之为“世界超短裙之乡”。 传说很早以前,空申人的祖先初到这里的时候,生活很艰难。妇女们就把树批摘下来,折成尖尖的帽子,抵挡风雨烈日;把摘下的芭蕉叶围在身上当裙子。后来,他们学会了纺纱、织布,就用自己家织的青云布做成“人”字形的尖尖帽,用一根细细的自染成色的彩带拴住帽子,用黑色的布做成湖蓝折袖短衬,照着芭蕉的脉络形状做出了只有九寸长,天然无花纹图案修饰的百褶裙,山高坡陡,妇女们穿着九寸短裙上坡下田,跋山涉水,很是方便、轻巧,就这样,九寸短裙代代传袭下来。 今天的空申,妇女们拥有了更美丽的九寸短裙。那厚达三十几层的手工自制百褶裙,更是让人惊叹。一块十尺长,一尺宽的棉布在经过染色,打褶压型,定型后才能变成一块六尺长,一尺宽的裙布。十几块的裙布加在一起可是个不小的工程,而裙布上所有的程序,都是她们手工一针一线亲手缝制出来的。 空申苗族勤劳手巧,她们所做的裙子,除绣花丝线和衬底用的绸缎外,均为自种的棉花,自纺成纱,自织成布,自染自缝而成。所穿的衣服袖口大而短,领口满襟,多数镶有色彩艳丽的花边和绣有精美的图案。青年妇女还配上一副绣有鱼、虫、花、草等图案的围腰布。于是,在长长的五彩围腰下,再配上九寸短裙。数不清的小褶子,厚厚地层叠在玉腿之上,真是让人惊叹。 试想一下,在苗族最有代表性的舞蹈——芦笙节上,几十个身着超短裙的姑娘,随着芦笙轻扬的节奏,翩翩起舞,有如一群从天而降的黑天鹅,上演着东方绝美的芭蕾,该是怎样美丽动人的画面! 责编/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