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非洲地区发现的元明龙泉窑瓷器
作者: 申浚   来源: 考古与文物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泉窑   非洲   青瓷   元明时期  
描述: 青瓷占出土中国外销瓷器数量的首位。明代随着青花瓷的发展,龙泉窑瓷器逐渐被江西景德镇和福建等南方窑场生产的青花瓷所取代,明中期以后基本不见。
福建泉州辽田尖山、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
作者: 羊泽林   来源: 大众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永春县   德化县   福建   青瓷   泉州市   交界处   考古发掘  
描述: 辽田尖山、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位于泉州市永春县与德化县交界处,两处窑址相距约200米。2014~2016年,福建博物院先后对其进行三次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约350平方米。其中辽田尖山窑址发现8座、苦寨
岳阳茆山宋墓出土瓷器产地探讨
作者: 肖亚   杨宁波   来源: 湖南考古辑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地   便携式XRF   茆山宋墓   青瓷   青白瓷   岳阳  
描述: 本文结合传统考古学方法,并利用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XRF)分析了岳阳茆山宋墓出土的青瓷、青白瓷,并与耀州窑、临汝窑和湖田窑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岳阳茆山宋墓出土的青瓷产自耀州窑,而非临汝窑,青白瓷极有可能产自景德镇地区。
江夏湖泗窑典型瓷器简析
作者: 祁金刚   来源: 武汉文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枕   瓷壶   瓷瓶   青瓷   青白瓷   湖泗窑   瓷碗  
描述: 本文简析了湖泗窑出土的青瓷和青白瓷典型器物,包括弈棋瓷枕、瓜棱执壶、塔盖执壶、六管瓶、葵口碗等。这些典型器物代表了湖泗窑制瓷的拉坯成型,刻划装饰和烧造浸釉技术,代表了湖泗窑的最高技术水平。
陶瓷里的艺术
作者: 萧奔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釉   珐琅彩   五大名窑   原始青瓷   社会形式   景德镇青白瓷   釉下彩   氏族部落   制陶业   自然物质  
描述: 陶瓷里的艺术我们该怎样区分。有太多历史和故事聊,我也只是简单的聊下中国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也是人类第一次利用自然物质,按照人类的意愿所需要而制作。这是要有着漫长的过程而产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一种崭新的萌芽点,而中国陶瓷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大约在距今四千多年之前,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进步,私有制开始出现萌芽,原始氏族部落的社会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等原因。
《牡丹青花斗彩瓶》
作者: 嵇锡贵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泉青瓷   雕刻   釉下彩   装饰   绞胎  
描述: 《牡丹青花斗彩瓶》
青瓷艺术作品介绍语篇的英译策略探究——以龙泉青瓷巴黎展艺术作品介绍语篇英译为个案
作者: 金文丽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略   青瓷艺术作品   英译   介绍语篇   顺应论  
描述: 青瓷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向世界介绍青瓷艺术是跨文化交流的需要。本文以龙泉青瓷巴黎展艺术作品介绍语篇的英译为个案实例,试从应用翻译的顺应论角度探究青瓷艺术作品介绍语篇的汉译英策略,突出翻译时对源
对当代越窑青瓷(慈溪为主)发展现状的思考
作者: 耿鑫阳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状   越窑青瓷  
描述: 在宋代之前,越窑一直默默扮演着官窑的角色,不但为社会上层提供着生活用器,更是肩负起烧制外销瓷的重任。其生产的青瓷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故有“秘色”之美誉,尤其在饮茶之风盛行的唐代更是受到文人雅士
四川宋瓷博物馆微探
作者: 刘亚芳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泉窑   景德镇窑   宋代青瓷  
描述: 本文主要是根据遂宁金鱼村出土的这批瓷器所给文献资料,从反面去介绍和探讨了这批瓷器的性质和埋入的时间。以及根据史料记载的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发展史和瓷器的性质特征,去判断这批瓷器应产自那个时代。具体介绍了这批窖藏的基本情况,和根据一些资料推断出我对这批瓷器给出的自己的观点。
恩公恩师——胡怀陵
作者: 孟树锋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陶瓷史   芒口   至日   景德镇陶瓷学院   刘新园   日长   焦宏   怀陵   作院   影青瓷  
描述: 冬至日出门办事,排队等候中默诵“年年至日长为客......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之刻,手提电话揣在衣袋里连连振动。打开一看,是景德镇陶瓷学院我们六七级几位同学同时发来的几则微信:老院长胡怀陵先生因病於二0一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上午十一时四十七分在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八岁......我“忽忽穷愁泥杀人”地不禁踉跄,幸有老妻在侧相托,扶我坐到了条椅上。恰时,远在上海《中华陶艺》当副主编的马莎打来电话相询此事,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