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张炎的水仙“情结”
作者: 邓乔彬   张秋娟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末元初   浪淘沙   杨万里   张炎   水墨画   弱水   清平乐   浣溪沙   水仙花   南宋  
描述: 一水仙是一种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六朝时被称为“雅蒜”,宋时被称为“天葱”,冬季时开放。单瓣的水仙花,花瓣洁白如同圆盘,花心副冠为黄色,形状宛如酒盏置于银台之上,因此有“金盏银台”之称。多瓣的水仙花,花瓣卷皱,上淡白下微黄,又被称为“玉玲珑”。“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这是杨万里《咏水仙》诗中的一句,写的就是水仙的独特之处。如果说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那么水仙更是远离尘埃,只需一瓢清水就可生长开花。它超然脱俗,雅致高洁,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宋末元初的张炎即是其中一位。张炎(1248—1322),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为循王张俊六世孙。其家族乃历代官宦,祖上均能诗工词,如曾祖张?是南宋中期著名文人,有诗集词集传世,其父张枢也有《寄闲集》,其中有九首留存于《绝妙好词》。生活在这样一个富奢豪华、重诗词修养的家庭中,张炎必然“好为词章”。再从南宋的文艺背景看,文人都有着书画、音乐、诗词的普遍性艺术追求,很多文人同时又都是书法家、画家、收藏家、琴师、鉴赏家。周密既长于乐章,又兼工诗文、擅长书法,还喜以梅兰竹石为题材作画。张炎的音律老师杨缵,“有《紫霞洞谱》传世。时作墨竹”(《图绘宝鉴》)。与张炎有交游...
“青花”成熟何其晚
作者: 朱方诚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末元初   青花瓷器   审美时尚   景德镇   成熟   元代   陶瓷艺术   陶瓷业   写意画   中华文化  
描述: “青花”是世界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陶瓷业中的重要品类。“青花”是用含钴的矿料直接在烘干的素胎上描绘、上釉后入窑一次烧成,呈现白底蓝彩的釉下彩瓷器。无论是烧造历史之早,还是从传播范畴之广,都可以说开创了世界瓷业的奇迹。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开,把“青花”瓷种放到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上来看,就会发现“青花”发展的契机、过程和成熟的原因。一九二九年,江西玉山县发现一件带有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款的青花象耳瓶, 引起了海内外学者“青花”研究的热潮,逐渐形成了青花成熟于元后期观点,并且把与这件象耳瓶相近的元青花瓷器,定为“至正型标准器”。然而,青花的创烧,又源于何年?有人说宋代,但迄今为止,在景德镇宋代窑址还不见“青花”影踪。有人说起于元代,可是,一九七六年在南朝鲜新安海底里,发现元中期沉船,打捞起一万多件瓷器,却不见一件“青花”。于是,又有人认为青花创烧于元后期,论据是元代景德镇的制瓷能力,完全能够创制并在短期内很快烧成比较成熟的青花瓷,更有人认为“青花”是元代从西亚引进的新瓷种,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一九七八年,浙江金沙塔基出土了北宋青花残片,终于较为确切地把“青花”创烧期提前了三百多年。(图一)假如我们联系江西吉州宋末元初窑址出土的“青花”瓷。联系云南玉溪窑址出土的摸印青釉青花瓷器。联系“唐三彩”大量应用钻料等史实来看,不仅“青花”创烧范围可以大为拓宽,而且可以推断“青花”之源还要遥远的多。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