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百年馨桂一壶中
作者: 徐语鸿   来源: 中华手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王四捧出桂花酒,浓香直上重霄九,熏得路人皆陶醉,豪情更上一层楼。”从中秋之前到金秋十月,珠英琼树,香飘数里,桂花香气鲜灵馥郁,像一条条无形的绸缎,给清冷的秋天披挂出一缕缕幽芳。桂花一来,念念不忘的桂花酒就有着落了。今年,苏州常熟王四酒家收了许多常熟虞山北麓的金桂花,当地人将其雅称“青花”。
恋上玻璃心
作者: 徐语鸿   王雪雯   来源: 中华手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玻璃,从矿石中而来,在热火中重生。每一个煅烧出来玲珑剔透的玻璃,都凝集了光的模样和让人爱不释手的美丽。目前国内专营玻璃手作的商家并不多。通过这些手工体验店、玻璃工作室和玻璃全产业品牌的努力,给都市
盒·鉴今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手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盒子的精巧,在于用材上的精挑细选、工艺上的精益求精以及设计中的玲珑巧思。当当代手艺人以看家本领去制作一个盒子时,它的精巧能否与珠玉媲美?
时光雕“K(E)”真情如丝
作者: 冉小花   来源: 中华手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丝之弇山”在古城苏、华丽现身.总长100万米的如雪蚕丝,以纯手工的方式缠绕出上千个“蜂巢”,错落有致地组合成了一个梦幻般的“丝立方”.远观如湖石玲珑,近赏见丝丝入扣.它还有个现代而温馨的名字——K(E)之家.
博采各家所长 让瓯塑成为文化使者
作者: 周锦云   来源: 中华手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周锦云大胆吸收西方与现代艺术元素,坚持从事瓯塑与壁画艺术创作近50年。在他的努力下,温州瓯塑走出温州,走出国门,成为温州乃至中国的文化使者。做一个手艺人,并非周锦云最初的理想。他本出生于温州大家,而在时代更迭的背景下选择了瓯塑。瓯塑,俗称彩色油坭塑,又称"彩色浮雕",是浙江
视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手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夏天炎热难耐,身姿矫健的少女一头扎进蔚蓝的大海,清爽、舒畅的感觉,借由新西兰艺术家本扬(Ben Young)的玻璃雕塑作品传达出来。本扬是一名冲浪爱好者,同时也是专业的造船匠人,因此对于大海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以玻璃、金属、水泥等材料,将这些感情永久保存在令人回味的雕塑作品里,借此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美好、和谐的关系。
老艺新生 建盏的守护者与清道夫
作者: 孙建兴   来源: 中华手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1981年,孙建兴让失传千年的建盏技艺重现人间,并成功研制出兔毫、油滴、曜变、玳瑁等近30种建盏。在建盏市场日益鼎盛的今天,他又为建盏市场的乱象鸣不平,成为建盏市场的"清道夫"。建盏在宋代是御用茶盏,也是曾风靡全国的第一茶器。其制作工艺繁琐,需历经瓷矿、粉碎、淘洗、拉坯、上釉、焙烧等13道工序。然而因饮茶文化改变等原因,建盏虽在海外被奉为国宝,在
微型泡菜坛背后的千年陶艺
作者: 沈宓   来源: 中华手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   微型   泡菜坛  
描述: 遗产,才再次被人重视。“重振这项古老的技艺”一时成为扎根在安富这块土地上的许多手艺人的责任。刘吉芬就是其中一位。相较当地大多数人都开始使用现代设备,刘吉芬却坚持手工拉坯、手工上釉,并回归到柴窑烧制。“现代设备或许有诸多好处,但是我希望打破人们对安陶的认
柴烧志——自然生长的美丽
作者: 俞杰星   来源: 中华手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柴   陶艺家   消费者   自然生长   实践活动   参与者  
描述: 柴烧陶艺的实践活动在这10年间如火如荼,自从业者到参与者,自爱好者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柴烧陶艺的世界,在艺术收藏和日用消费里找到自己有缘的器物。在这期间也顺势出现了一批柴烧陶艺家,诠释柴烧文化的无穷魅力。了解烧柴的过程如同交朋友,需要耐心,循序渐进。
一块豆腐的新意
作者: 贺鹏   卢雨梦   来源: 中华手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设计师   豆腐  
描述: 传统工艺的发展理念是“一物一材”“一物一形”。现在,跨界融合的理念已经深入新一代的手工艺从业者心中。在现代的手工艺品中,艺术符号的物化和升华也是一种常态。在经过多元化材料、形态的挖掘和制作后,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新形态,引领了一种新的设计生活和肌理语言。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