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社会科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3224 条
-
宝鸡地区出土青铜器简介
-
作者:
催睿华
吴正龙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介
出土青铜器
宝鸡地区
-
描述:
,唯大小有别。BZM13:1带梁通高33.3厘米,口径12.4厘米,腹深19.3厘米,圈足径12.2厘米,重3.33公斤。BZM13:2带梁通高27厘米,口径10.1厘米,腹深16.2厘米,圈足径10
-
宝鸡地区出土青铜器简介 金台区长青村西周早期窖藏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组织人员
简介
西周早期
文物局
窖藏
出土青铜器
宝鸡地区
区长
-
描述:
2003年9月7日,宝鸡市金台区长青村村民侯启恒家后院土崖因暴雨坍塌,暴露出青铜器等文物。侯启恒立即报告,市文物局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出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30余件组,其中青铜礼器多达11件。这批文物为研究西周早期古(?)国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兽面纹分裆鼎平折沿,方立耳立于口沿之上,腹部作分裆式,下有细长柱足。口沿下一周弦纹,腹部饰浮雕大兽面,兽面环形卷角,宽眉,凸目有瞳孔,咧嘴(?)牙。以阴线勾勒兽面角、额、鼻等处细节,无地纹。腹底烟炱较厚。通高18厘米,口径15厘米。方鼎方口平折沿,方唇,方立耳立于口沿上,直腹平底,四柱足;腹部四面及四隅均饰扉棱。纹饰主要分布在腹、耳、足部。口沿下饰一周勾喙凤鸟纹,纹饰以扉棱为轴对称展开,正、背两面为两对凤鸟,两侧为两两相对的两只凤鸟,凤鸟后垂冠,上卷尾,爪前伸。腹部饰折角兽面纹,兽面臣字眼,身体展开上折,尾向下卷曲,爪前伸,云雷纹地。耳部外侧以勾云纹装饰,足部饰蝉纹。器底烟炱较厚,器腹内壁铸铭一符号“(?)”。通高26厘米,口径20×16厘米。龙纹簋侈口,立沿,尖唇,束颈,腹稍鼓,圈足外撇,足沿下折成台,颈腹两侧设兽首。耳有珥,耳鋬呈半环状,鋬壁较厚,兽角在兽...
-
论原始绘画和雕塑的独特性*
-
作者:
王俊虎
邱跃强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性
原始绘画
原始雕塑
-
描述:
原始绘画和雕塑作为原始社会时期原始先民的艺术作品,主要是从现代的观点来看待的,因为原始社会的人们还没有从理论上形成关于艺术的概念。绘画和雕塑是原始先民巫术活动、情感体验的组成部分,带有与现今绘画和雕塑不同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纯粹性、崇高性、直观性和意象性方面。
-
戏剧艺术眼点:戏眼与诗眼
-
作者:
李思民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眼
艺术眼点
诗眼
贯穿动作
-
描述:
诗是一切纯文学应有的特质,是作者与作品中人物情感物化和心灵的活雕塑。戏剧艺术除了要有"戏"外,还必须有"诗",这样就构成了戏剧的两个艺术眼点:"戏眼"与"诗眼"。为了挖掘出"戏"与"诗",作家一方面根据戏剧艺术的叙事性与抒情性文体特点,遵循着"永远的追问"和"永远的情感"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又以某种精神探索的意味,把舞台变成灵魂的自白与拷问场,迫使观众和剧中人,连同作者自己一起接受精神的审判。曹禺因此而创作出大师级作品《雷雨》。
-
别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悲壮诗篇:读都德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
-
作者:
龙怀珠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夫上校
哈墨尔先生
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一课》
《柏林之围》
-
描述:
《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是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的爱国主义名篇。作者把主人公的个人悲剧,与整个民族的悲剧联系在一起,使小说具有强烈的、动人的悲剧色彩,成为爱国主义的悲壮诗篇。短小的篇幅,高度的精炼,重大的主题和题材,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洗炼简洁的风格,朴素无华的语言,使这两个短篇不失为小巧玲珑、极富艺术魅力的文坛珍品,经久流传,不但至今仍可供我们欣赏和借鉴,而且具有极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
论元代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
作者:
薛学仁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
内地
西藏
佛学
文学历史
文字
建筑
雕塑
-
描述:
本文从商贸、文学、历史、宗教、医学、艺术等方面论述了元代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
对新时期中国乡土油画的思考
-
作者:
宋清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性
乡土油画
民族化
表现主义
-
描述:
乡土油画是中国美术在近百年发展历程中特定时期的美术现象,它不仅作为一种风格流派,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个时期的艺术精神和追求,推动了美术向前发展,使新时期美术创作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和多元化的格局。
-
宝鸡地区出土青铜器简介:商尊商卣(西周早期)
-
作者:
崔睿华
龙剑辉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扶风县
整体造型
简介
西周早期
装饰手法
出土青铜器
西周青铜器
宝鸡地区
-
描述:
1976年l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商尊:通高30.4厘米、口短径23.6厘米,重5.85千克。整体造型为简状三段式,侈口,腹部微鼓,四壁铸有四道扉棱,整体雄伟稳重。器身采用通体浮雕的装饰手法,口外壁饰八道蕉叶形龙纹,龙头向下,身尾沿叶边布局,其下饰冠羽分尾小鸟纹,腹部饰展体式外卷角大兽面,圈足则饰曲折角兽面纹。庄严雄奇,华美富丽。器内底铸铭文五行三十字。铭文大意说庚姬(疑是商的妻子)受到了帝司赏赐的诸般物品,商为此作器,用来祭祀谥号为“日丁”的父亲。
-
宝鸡地区出土青铜器简介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63年
简介
成王
饕餮
出土青铜器
宝鸡地区
-
描述:
1963年宝鸡贾村出土。体呈椭方,口缘外侈,四面中线为透雕扉棱,口沿下饰叶纹,颈饰蝉纹和卷曲蚕纹,腹部饰浮雕饕餮,通体以云雷纹衬底。内铸铭文122字,记载周成王在京室对宗小子何的训诰,说明了成王继承武王遗愿营建洛邑成周和成王亲政积年等极为重要的史实。
-
前言
-
作者:
冯上松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景德镇
包装质量
包装工业企业
商品价值
商品经济
稻草包
包装工作
振兴瓷都
护商
-
描述:
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裳,商品要包装。”包装是商品的外衣,是任何产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是实现商品价值向使用价值转移的手段。在生产过程中,包装是最后一道工序,在流动过程中,包装对保护商品、美化商品、宣传商品以及商品的计量、贮藏、运输、销售、使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包装还是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商品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