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谈谈对鲁迅小说中劳动者形象的评价
作者: 孙凌海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祝福》   鲁迅作品   祥子   《彷徨》   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故乡》   《呐喊》   生动感人  
描述: 在小说集《呐喊》《仿徨》中,鲁迅从各个不同阶层,不同角度塑造了众多的生动感人的典型形象,透过这些喜怒悲欢跃然纸上的男男女女,让我们窥见了本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日益衰败破产的景象和它那千疮百孔的面貌。在他所精心雕塑的人物中,劳动者占了一定的重要地位,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如何正确地看待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是科学评价鲁迅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根本。
漫话印象派
作者: 王林   来源: 吉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调   绘画语言   艺术风格   艺术家   绘画艺术   印象派画家   印象主义   学院派   古典主义   色彩对比  
描述: 不久前,著名印象派画家丸高的一幅静物画《向日葵》(1888)在伦敦拍卖行拍卖时,售价高达2千3百50万英镑。价格之昂贵,可谓登峰造极。为什么印象派之作,今日售价如此之昂贵?因为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显示了一种崭新的艺术风格。印象派画家,第一个打开了严格写实性绘画语言的缺口,开始分解自然物象,把“内在感情”溶入以艺术手段创造出的可视形象中,造成一种“情感震动”。印象派画家,把“光”视为绘画的“主要角色”,致力于色彩的探索,打破了传统油画的“酱油缸色调”,变之为明亮的色调,纯
《腐蚀》的语言艺术
作者: 孙中田   来源: 吉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腐蚀   叙述语言   作家   语言风格   事在人为   语言艺术   茅盾   作品   文学语言   叙述人  
描述: 小引一个成熟的作家,在语言风格上自然会形成其相对稳定的特征。人们走进他的艺术世界,就会逐渐地感受到这是属于他的文体风格,他的叙述调子,他描绘事物的方式和结构语言的方法。但是,任何一个勇于探求的作家都不会囿于成法,他总是在突破自己,总是在变动中,以创造性的劳绩去吸引着审美大众。茅盾正属于这样一位辛劳的文学语言巨匠。在《艺术丛谈·文体和语言风格》中,我曾在总体上谈到茅盾的语言风格:重于工笔的精雕细刻来表现生活。它把细密的描写和深邃的剖解溶合起来,状物陈事,曲折回
被埋没的吴大羽与新派画的历史命运
作者: 黄文中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派画   吴大羽  
描述: 被誉为“中国色彩派之代表”、“杭州艺专的旗帜”的吴大羽在20世纪的现代绘画中对新派画的坚持与求索及其所取得的成绩在中国可以说是扩荒者,但长期以来却不为人知。这种现象,被吴冠中先生命名为“吴大羽现象”。吴大羽在艺术道路上跌宕起伏的遭遇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油画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他的遭遇,部分原因在于自身的性格,更多的是外部客观因素所造成。
肌理的美感特征与表现意义
作者: 谌洪栋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天成之美   绘画形式语言   当代工笔画   肌理  
描述: 肌理以其特殊的美感形式引起工笔画家的关注与重视,而肌理的制作与表现已成为当代工笔画创作的流行趋势。它扩展了工笔画家的创作视野,扩宽了工笔画艺术的语言形式,造就了当代工笔画艺术的又一次辉煌,并以其丰富多样、变幻无穷的特性而呈现出可供开掘和拓展的广泛空间,预示着现代工笔画艺术发展的美好前景。
中国青铜器与古希腊雕塑的比较研究
作者: 陈望衡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利   神话   象征   审美   典型   巫术  
描述: 中国商周青铜器与古希腊雕塑同属于青铜时代的艺术 ,同为人类当时艺术的最高峰 ,它们可以相媲美 ,但是由于中国与古希腊系两种不同的文化 ,它们在内在意蕴、功能及艺术创造原则上都存在区别。中国商周青铜器更多地与宗教祭祀、巫术、政治教化相联系 ,在创作原则上主要为象征主义 ,而古希腊的雕塑则更多地与神话、审美相联系 ,在创作原则上主要为写实主义
试论宗教渗透对我国群众文化生活的影响与意义
作者: 陈达专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仪式歌   宗教色彩   宗教批判   宗教渗透   各民族   宗教文化   统治阶级   舞龙   屈原   群众文化生活  
描述: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漫漫长途,形成了独具风姿,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乃是世界东方文化和亚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而在那由细而巨、生动活泼的汇流中,宗教文化乃是其中极富有生命力和冲击力的分子.在人类文明演化史的研究中,文化,乃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种族的遗传、历史的沉淀、习俗的形成、时潮的波浮,以及一切与人类文明密切相关的因素,甚至包括住房、室内摆设、人们的穿着打扮等都在文化的制约之内.而其中,“宗教是渗透各民族历史、文化难以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民族的文学、诗歌、美术、音乐、舞蹈、雕塑、建
一组震撼人心,发人深思的车夫形象-《一件小事》、《薄奠》、《骆驼祥子》中车夫形象比较谈
作者: 刘席珍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件小事》   下层人民   《薄奠》   劳动人民   知识者   人力车夫   车夫形象   《骆驼祥子》   比较谈   郁达夫  
描述: 十月革命的礼炮,给晨色曦微的东方带来了黎明的曙光,“社会改造”、“劳工神圣”、“妇女解放”等响亮口号,震撼着古老的中国大地.从此,许多进步作家,将自己的笔触伸到社会的最底层,去描写那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苦苦追求,顽强奋斗,拼命挣扎的工农劳动者.因此,在我国现代文学纷纭浩繁的人物画廊里,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劳动人民形象群.其中有一组人力车夫的形象,闪烁着晶莹的亮色,特别是鲁迅、郁达夫、老舍笔下的车夫形象,颇象活的雕塑,具有震撼人心、发人深思的艺术魁力.
原型:中国古傩与生殖崇拜的双向考释
作者: 谭卫宁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河   象征   生殖崇拜   原型观   禁忌   古历   初夜权   图腾   《九歌》   男根  
描述: 古傩是中国历史上古老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贮存着远古历史遗迹和五彩斑斓的生动素材.研究中国古傩的原型,对于认识人类早期文化演进和探索我们古老民族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儒学精神与宋词关系
作者: 祁光禄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文学影响   宋代   艺术风格   抗击意识   忧患意识     儒学  
描述: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阶级统治的思想基础及理论——儒家学说,深深地渗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骨髓.中国悠久的古代文化抹上了鲜明独特的封建色彩.儒学的精神制约和规定着历代文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雕塑着他们的道德情操.封建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又决定着他们为文之道,为文之趣.通过他们心灵的艺术的结晶——文艺作品,就可以窥见他们心理的深层是怎样熔铸了儒家文化的因子,他们的文艺作品是如何闪亮着时代的光彩.作为一代之文学的词,是在儒家经过特殊化了的形态表现出来的时期里所盛开的一朵艺术奇葩.因此,本文力图从宋词诞生的
< 1 2 3 ... 297 298 299 ... 321 322 3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