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水墨当代.烟台宇辰美术馆
作者: 赵力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世上本没有“水墨”的说法,即如世上本没有“中国画”的说法。“中国画”是20世纪初对应于“西画”的大量引入而与之相区别的概念生成,“水墨”则是以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向当代剧烈转型为背景而被普遍认同的关键词汇。因此“水墨”从一开始就与当代性的艺术创作密切关联,体现出了所谓“前卫性”、“实验性”、“批判性”的特征,也因为如此“水墨”是30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了无可替代的历史贡献和众所周知的卓越成就。 “水墨”不同于“笔墨”,所谓的“笔墨”更多的是对传统程式的总结与提炼,虽然这些总结与提炼也隐含着情感精神的理解和气质人格的认同,但是“笔墨”所讨论的还是创作的实现手段,以及作品最终面貌的有效控制和达成;“水墨”不同于“水墨”,从表面上来看“水墨”看似即如“油画”、“版画”、“雕塑”等等概念,是以所谓的材质加以命名的方式,然而“水墨”的意义并非仅仅是某种根据材质的刻意界定,它转而强调的是创作的观念和实验的过程,以及在当代语境之中针对创新求变的价值追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水墨”,大致自80年代的“颠覆与反叛”,经90年代的“自我文化身份的建构”,渐而在新世纪展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思考维向。
荷兰小画派:经典的涅槃
作者: 杨列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2011年6月11日下午,央美美术馆外正下着一场诡异的暴雨。馆内却是人头攒动,大雨丝毫不能打断人们参观的热情,而如此汹涌的人气却是因一位中国画家临摹的三张维米尔画作而起。这位中国画家表示:“我与他的水平差距很大。我用了毕生精力,人物画勉强与原效果接近,风景上的小人物是无论如何达不到维米尔的水平。”维米尔,被看作“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家,但却被人们遗忘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此番在中国公众面前的出现,不仅带来了关于“油画语言”的讨论,也勾起了人们对于“荷兰小画派”的好奇探寻之心。 1609年的尼德兰革命,最终以荷兰建立起共和国而胜利结束,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也是当时欧洲最富强、最先进的国家。这场革命不仅为荷兰带来了资本主义制度,也使荷兰美术摆脱了宗教和宫廷的束缚,“荷兰小画派”得以应运而生。 一幅画带来的人生转折 17世纪的荷兰,是一个绘画风潮泛滥的时代,但绘画的主要功能是为各种阶层做肖像画,雇主的满意与否是一个画家成功的关键。当时,有一位成功的画家叫做伦勃朗,他的肖像画在荷兰十分受欢迎,伦勃朗将前人的明暗对比画法加以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后人称之为伦勃朗式的明暗画法,其本人也成为了“荷兰小画派”的主要奠基人。
春风已化丹青手 点洒气韵成桃柳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吴冠中《春风桃柳》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杰出代表画家之一,孜孜不倦地探索东西方绘画艺术语言的交融,为中国现代绘画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此次北京匡时2011秋拍油画雕塑专场即将推出吴冠中创作于1995年的经典作品《春风桃柳》(纸本彩墨,70X140cm,1995年)。 巅峰之年倾心之作 1991-1996年吴冠中水墨画作品正是吴冠中先生创作生涯中巅峰阶段的艺术成果。吴冠中曾自序:“暮年,人间的诱惑、顾虑统统消退了,青年时代的赤裸与狂妄倒又复苏了。吐露真诚的心声,是莫大的慰藉。”这个时期,吴冠中终于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表达的需要,越过了雷池,他“感到佛的解脱”,再一次向未知的艺术世界发起了冲锋。在1990年代,吴冠中实现了他艺术生生涯中最重要的突破,他拼尽了全力,登上了巅峰。形式上走向抽象,精神上走向崇高是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征。这一时期创作的水墨最具特色的风格就是对自然高度的概括,从而表现意象世界。 《春风桃柳》是吴冠中1990年代杰出代表作之一。树的题材一贯深受吴冠中喜爱。香港学者朱锦鸾女士曾专门撰文《从解体到结体——吴冠中的树景》就这一题材作专题研究,曾评论90年代吴冠中的树转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躁动与安宁
作者: 唐子韬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星光灿烂 新一轮的造星运动开始了!又是一年毕业季,刚出校门的年轻人,早早就被星探们发现,不断地赶场:群展、个展、双年展一个接一个,然后成为令人羡慕的璀璨新星。这个造星的工程中,画廊功不可没。在二级市场风头大大盖过一级市场的今天,画廊仍然扮演着产品包装、推广、直销的角色。那些含苞待放的年轻人,也在画廊的推动下,沿着自己设定的路线大步前进着。 在艺酷空间展出的五位年轻的艺术家:程竹、郭静、刘丹、李璇、矫海默毕业于央美,有着令人艳羡的专业教育背景,良好的艺术素养,经过多年的潜心学习后,其优秀的艺术才能受到了世人的关注。“学院之星”这个称谓,加上“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赫然写在展览海报上,已经表明了这次展览对于“学院精英”的推崇。他们代表了中国艺术的第一生产力、最先进的艺术观念和广大艺术家的根本利益。这次集体亮相,被提及的并不是他们这代人酷炫的创新,更多的是对经典的回归。的确,形式的创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一代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思想会代代相传,但也会代代不同。 星空间是另一个造“星”的地方。高 、陈可、韦嘉这些耳熟能详的“星们”就是在这里被推出的。“70后”已近尾声,三张后的他们有实力出人头地的大多已经有了名声;“80后”已经接过了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大步向前冲。
行情.全球MARKET.WORLD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美国UNITED STATES 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2021年拍卖即将举行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将于2011年4月6日在博物馆举行其两年一度的艺术拍卖会。这一备受期待的资金筹集活动由现代艺术委员会(Nodern Art Council)组织,将提供与博物馆有着密切联系的著名艺术家杰出作品中的典范,总计70多件。拍卖品包括国家画廊和艺术家捐赠的照片、油画和纸上作品。2011年艺术拍卖会所得收益将用于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世界级的收藏和教育项目。活动当晚将包括现场拍卖和无声拍卖。现场拍卖将提供像John Baldesarri、Mel Bochner、Mark Bradford、Vija Celmins、Chuck Close和Richard Serra等重要艺术家的大约20件艺术作品,今年的拍卖会将注重与博物馆之间有着长期联系的艺术家作品以及对博物馆的历史和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艺术家的作品。 美国UNITED STATES 高登伉俪珍藏将在纽约上拍佳士得将于3月24日于纽约举行“高登伉俪珍藏一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及早期艺术精品”拍卖会。美国私人收藏家高登伉俪热衷于收藏中国瓷器及艺术精品。
行情.全球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纽约亚洲文化周落幕 3月26日,纽约举办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亚洲文化周落下帷幕,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地的32位顶级亚洲艺术经销商成员(AADNY)和超过70多位经销商参展,同时参加活动的还有5家拍卖行和曼哈顿地区所有的文化机构和博物馆。此次展出的艺术品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喜马拉雅艺术。整个文化周创下2.5亿美元的总销售纪录,其中,纽约佳士得的销售总额达到1.17亿美元,比之前的销售纪录高出4,000万美元之多。在拍卖的7个类别中,和中国有关的4个类别稳居榜首。 第24届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博览会闭幕 3月18-27日,第24届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博览会(TEFAF)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会展中心举办。今年,TEFAF汇集了来自16个国家260多家重要的艺术品与古董交易商,以及约73,000位藏家、艺术品商和艺术品爱好者,所有展品的估价约为100亿欧元。古代大师的经典画作依旧是博览会的最大看点,伦勃朗的一幅肖像画、雷诺阿1874年的油画《Femme Cueillant des Fleurs》以及爱德华·蒙克的作品《Madonna》均在博览会中亮相。
TRACE of CENTURlES.Ying Tianqi Art Exhibition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3月12日,“世纪遗痕——应天齐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4、6、8号厅同时展出。现为深圳大学教授的应天齐,曾在上世纪80年代以其代表作《西递村系列》版画享誉画坛,他的版画《徽州之梦》也曾创下中国版画拍卖的最高纪录。 在版画艺术之外,应天齐凭借一位艺术家对社会的高度敏感,沿着装置和行为艺术的创作思路,运用各种现场空间,做了一系列的观念作品。世纪之交在深圳完成的《砸碎黑色一一零点行动》和《大剪纸》都曾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此次展出应天齐的50多幅作品,以个案方式呈现,三个展厅展现了不同时期的作品,其中以应天齐告别安徽进入深圳以来的新作为主,主体展出2006年至今完成的《世纪遗痕》油画作品。此外包括《砸碎黑色》、《徽州之梦》系列和架上系列作品,我非常赞成这个展览的主旨,就是从应天齐的艺术历程看他个人的探寻,实际上同时也看三十年来中国艺术走过的历程。不见得每一个经历过这个时代的艺术家都能够与这个时代的发展结构具有对比的关系,而一些在这个时代里始终坚持探索,坚持自我挑战也对今天的艺术个体挑战的艺术家才能够很好的回答这个时代,回应这个时代。应天齐这个展览中最早的作品创作于1972年,到今天30多年了。
袁运生的白描绘画
作者: 洪莉雅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提起袁运生,人们自然会想起30多年前曾掀起的一场壁画风波,那就是北京首都机场壁画《泼水节》中出现了裸体艺术。画中描绘了几个傣族妇女在一片丛林中沐浴的场景。那时的中国还处于比较封闭和保守的历史时期,马上引来各方议论甚至指责。袁运生说:“画女人体就是为了向人们表达改革开放的时代已经来临,思想解放的时刻也已到来”。他想以人体艺术的表现来打破多年来的禁锢,表达自由的思想。这次特别的行为与创作在新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经典之作。五百多年前,米开朗基罗完成了旷世之作《最后的审判》,教皇让那些在地狱中挣扎的人体羞不忍睹,于是命令两个画家为其穿上裤子,这件事在美术史上成为一个笑话。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悲剧重演。该壁画也险遭灭顶之灾,差点被毁于一旦。但谁也没想到,事隔30年,在2010年11月份中国嘉德油画及雕塑拍卖专场上,《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线描稿)成为全场最主目的焦点,以2128万成交,历史的进程在那一时刻被记录。 袁运生曾在云南西双版纳、澜沧傣族地区生活了八个多月,在这期间画了大批的白描写生,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事情。在那里生活的日子里,袁先生和傣族妇女们一起在井旁、在澜沧江边沐浴。
够POWER:台北新艺术博览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2011年5月12-15日,台北新艺术博览会(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1,简称台北新艺博)于台北世贸二馆展开。这次,不论在参观人次还是销售成绩上都有尚佳表现。 根据主办单位的估算,4天展期加上VIP之夜,台北新艺博会总参观人次达到26,681人,艺术品成交率89.66%,182位艺术家售出其作品,销售金额已远远超过大会原本预计的3,000万的目标。成交作品中单幅最高售价是刘玖通的油画创作( 370万)。售出作品件数最多的是杨慧蓁,有74件,特别受到建筑商和室内设计师的青睐。 九大主题区精华尽显 这场艺博会的成功,在于主办单位多处用心的设计,艺术总监李善单当初在策展时秉承“以艺术家为策展核心”的标准,提出许多不同以往的创新做法:为艺术家开讲座,研讨事前布展事宜;首创唯一的古董蒸汽火车装置艺术,在火车头上贴满本届参展艺术家名字,象征推动台湾艺术;耗资为216位参展艺术家制作个人专属路旗飘扬于台北街头;让艺术家在现场讲解创作的理念,直接和民众互动沟通,做进一步交流。 事实上,艺术总监李善单将艺博会本身视为“一件庞大的艺术品”,是参展艺术家、作品与观者间互动而成的“大型创作”
< 1 2 3 ... 28 29 30 ... 81 82 8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