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语文】搜索到相关结果 940 条
-
因情造象写相思——谈杜甫的《月夜》诗
-
作者:
谈胜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矛盾心理
融情入景
杜甫
诗缘情
月夜
相思之情
动之美
借景抒情
抒情技法
主观感受
-
描述:
《月夜》是诗人在唐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八月,离家鄜州,欲北上灵武(今宁夏),为安史叛军所捉,身陷长安时写下的一首思家念妻之作。此诗对月怀人,因情造象,造语玲珑而章法紧密。尤以其构思精巧、情悲意切,令千百万读者味之不厌,堪称诗苑独放异彩之奇葩。
-
游三峡随想
-
作者:
卢忠清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长江
航标灯
社会形态
昭君出塞
屈原
孙中山
西陵峡
诗词歌赋
脍炙人口
-
描述:
“纵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万里长江,滚滚东去,锦绣三峡,叹为观止。三峡是长江风光的精华,是神州山水的瑰宝。对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前人之述备矣,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不计其数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笔者仅仅选取游三峡的几个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弯弯的河道 航船进入三峡,忽而大山挡道,江流受阻,忽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人说九曲黄河,其实长江又何况不是同样如此。 面对弯弯的河道,于是余有叹矣:造化无穷的魅力,尽在“曲”中。
-
结尾含蓄美浅议
-
作者:
许爱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资本主义
含蓄之美
表现形态
含蓄美
《羊脂球》
作品
孔乙己
盛唐诗人
短篇小说
-
描述:
宋代评论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诗辨》中曾这样评论盛唐诗人的作品:“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注:混杂)。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明人谢榛的《四溟诗话》亦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也就是说,文章的结尾要有丰富深厚的内容,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想象和思考,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止”的境地。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清音有余”,意即真正感人的作品,其结尾往往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含蓄之美。
-
泊
-
作者:
方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作人
停泊
竹排
秦淮
船头
乌篷船
木船
雨篷
西塞山
画舫
-
描述:
一直喜欢泊的意境。一叶渔舟,三两只画艇,或七八条竹排木筏,静静地系在清浅的水边;粼粼波光,倒映出幢幢的剪影,那是一种何等凄幽而灵动的韵致。总忘不了古镇小溪上木船停泊的情景。这种小船形如周作人笔下的乌篷船,促狭修长的船身,半弧形的雨篷,显得格外娇小玲珑。不
-
河床
-
作者:
汗漫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报》
印地安人
船上
河对岸
陶片
羊皮筏子
晚来
席梦思床垫
克莱
设计商
-
描述:
河床,河流的床榻——让河流四季安眠。鱼、羊皮筏子、古陶片、残剑、渔火、灯影、仰泳者……这些都是河流们载地浮天、一派大梦中的景象?上游,中游,下游,分别是一个沉睡者的头颅、腹部和下肢——上游高原,使河流高枕无忧;涛声就是鼾声——河流鼾声深沉,一个极度疲倦的劳作者鼾声深沉;两岸,河床两侧的雕花护栏,浮雕出野花、五谷、柳丝、渡口、马匹、卡车、村庄、工厂、城市、原野……
-
中国史上最著名五大错别字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报》
印地安人
船上
河对岸
陶片
羊皮筏子
晚来
席梦思床垫
克莱
设计商
-
描述:
天下第一错字,当属承德避暑山庄匾额中的"避"之所说它是"天下第一",一是影响大,二是康熙皇帝写的。此匾悬挂于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谁敢提醒皇帝说写错了?何况皇帝有造字的特权。
-
“这条河宽三丈”的句型及“宽”的词性
-
作者:
李永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容词谓语句
河宽
主谓谓语句
物量词
语法结构
名词
词性
现代汉语
句型
句子形式
-
描述:
现代汉语的语言实际中,经常出现谓语由表示“长度、宽度、高度和深度”等意义的名词和物量词组连用的句式。例如:1.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地穴,宽五步,长十步。(《地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2.这些大浮雕高二米
-
是"虎门销烟"不是"虎门烧烟"
-
作者:
于世宝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则徐
鸦片烟
焚烧
教育学院
鸦片战争前夕
生石灰
浮雕
虎门销烟
中国人民
中师语文
-
描述:
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这里写的是“虎门烧烟”. 部编初中语文第一册亦有此文,这样写:“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
-
说明文的蒙太奇处理法
-
作者:
李秋根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大历史事件
纪念碑
学生
语文教学
电影
空间方位
教学效果
说明文教学
蒙太奇
纪录片
-
描述: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把电影中的蒙太奇引入语文教学,采用让学生拍“纪录片”的形式,进行说明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兹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以空间方位的顺序,介绍了纪念碑的位置
-
生活如雕塑
-
作者:
陆芷鋆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大历史事件
纪念碑
学生
语文教学
电影
空间方位
教学效果
说明文教学
蒙太奇
纪录片
-
描述:
曾经有人问在大街上散步的罗丹:什么是艺术?杰出的雕塑家毫不迟疑地回答:"减去多余的东西。"就这么简单吗?就这么简单。雕塑如是,生活又何尝不如是。生活是一门技术,而要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就要像雕塑,只需减去多余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是为生活所羁绊。有些人低下头颅,让琐碎的生活成了他们的全部,给他们带来了层层的
<
1
2
3
...
27
28
29
...
92
93
94
>